甲巯咪唑长期治疗甲亢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2015-05-08 02:59罗建平高丽萍李博慧张立梅魏小慧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36期
关键词:咪唑甲亢病情

罗建平 高丽萍 李博慧 张立梅 魏小慧

甲巯咪唑长期治疗甲亢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罗建平 高丽萍 李博慧 张立梅 魏小慧

目的 对甲巯咪唑长期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探讨研究。方法 80例甲亢患者, 随机分成对照组及治疗组, 各40例。治疗组患者选用甲巯咪唑进行长期治疗, 对照组患者使用甲巯咪唑进行短期治疗, 病情好转停止使用该药物。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患者总改善率为92.50%, 高于对照组的77.50%,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巯咪唑长期治疗甲亢的临床效果显著, 该方案值得应用并推广。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巯咪唑;长期治疗;疗效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为甲亢, 其形成的主要原因为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 从而引起机体代谢随之亢进, 甲亢患者还会伴有眼突、视力下降或者眼睛水肿等症状[1]。甲亢患者若长期不进行治疗, 体重很容易下降, 会引发甲亢性心脏病,甚至死亡[2]。目前, 甲巯咪唑是我国临床治疗甲亢的常用药物之一, 本文主要研究甲巯咪唑长期治疗甲亢的临床疗效,现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在本院就诊的80例甲亢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 各40例。对照组中男10例, 女30例;年龄24~50岁,平均年龄(34.24±7.65)岁;病程1~3年, 平均病程(1.42±0.52)年。治疗组中男11例, 女29例;年龄22~52岁, 平均年龄(52.93±10.01)岁;病程2~4年, 平均病程(1.43±0.83)年。

所有患者均被诊断为甲亢, 排除严重肝功能损坏患者、感染性疾病患者及明显甲亢性并发症患者。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口服甲巯咪唑进行治疗,根据患者病情轻重给予相应的剂量, 病情较轻的患者2次/d服用.10 mg/次;病情较重的患者3次/d.10~15 mg/次 。以1个月为1个疗程, 待患者病情得到控制之后便停止用药。

治疗组患者的前期服用方法和对照组相同, 不同的是待病情稳定之后仍然不停止使用药物, 继续2次/d服用, 5 mg/次。两组患者均需完成1年观察期随访。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将该指标分为显著改善、改善、未改善3项。显著改善:患者甲亢临床症状消失, 体重增加, 甲状腺激素值恢复正常;改善:患者甲亢临床症状有所改善, 体重没有下降或有所增加,甲状腺激素值有所改善;未改善:患者甲亢临床症状与甲状腺激素值均未发生变化;总改善率=显著改善率+改善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患者显著改善15例(37.50%), 改善16例(40.00%),未改善9例(22.50%), 总改善率为77.50%;治疗组患者显著改善20例(50.00%), 改善17例(42.50%), 未改善3例(7.50%),总改善率为92.50%。治疗组患者总改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n(%), %]

3 讨论

甲亢是由内外因素共同导致的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而引起的甲状腺毒症, 是内分泌系统的多发性疾病[3]。我国男性发病率要低于女性。甲亢在临床上很难痊愈, 患者很容易复发, 且遗传因素对该病也有很大影响。主要的治疗方法有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主要的药物治疗可分为中药治疗与多种药物结合治疗。本文采用的是抗甲状腺药物, 临床疗效显著。

甲巯咪唑属于抗甲状腺药物, 它能抑制过氧化物酶, 阻碍三碘甲状腺原氨酸与甲状腺素的合成[4], 从而降低甲状腺激素水平。甲巯咪唑还具有自身免疫调节作用, 能减少甲状腺刺激性抗体, 从而使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甲巯咪唑在阻碍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体内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之外, 还存在轻度的免疫抑制效果, 可以有效抑制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体内B淋巴细胞对抗体的合成, 能明显的降低患者血循环中的甲状腺刺激性抗体的含量, 逐渐促使抑制性T细胞的功能恢复到正常, 促使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的机体免疫紊乱状况获得有效的缓解。很多研究数据表明, 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体内甲状腺中的药物浓度与每天的服用剂量有关, 若患者的维持剂量过小, 则导致甲亢的复发率较高, 而如果长期使用,则能改善复发情况。

本文将80例甲亢患者随机分成了对照组与治疗组, 并采取不同的治疗方式, 来比较甲巯咪唑治疗甲亢的临床疗效。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甲亢患者总改善率为77.50%;治疗组甲亢患者的总改善率为92.50%, 治疗组甲亢患者的总改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长期服用甲巯咪唑比短期服用效果更显著,能有效改善甲状腺激素水平, 促进患者病情好转, 临床上值得广泛应用并推广。

[1] 唐媛媛.甲巯咪唑长期治疗甲亢60例疗效观察.延边医学.2014(30):33-35.

[2] 邢时妹, 潘天荣.甲亢合并重症肝功能损害的诊治.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1.46(1):70-72.

[3] 李芳勇, 陈玉琴.甲巯咪唑小剂量顿服治疗Graves病的长期疗效观察.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3):1792-1794.

[4] 雷水红, 蔡霞, 李经, 等.硒联合抑亢丸、甲巯咪唑治疗桥本甲状腺炎性甲亢的疗效观察.山东医药.2011, 51(37):88-89.

10.14163/j.cnki.11-5547/r.2015.36.075

2015-07-15]

066105 河北省秦皇岛市解放军281医院内分泌科

猜你喜欢
咪唑甲亢病情
HBV-ACLF患者血清miR-122和HMGB1水平及其与病情、预后的关系
放射性核素碘131治疗甲亢的效果观察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甲亢患者需警惕甲亢性心脏病
申嗪霉素和咪唑菌酮复配对几种病害的室内毒力测定研究
血清TSH对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患者病情的影响
酸枣仁汤治疗甲亢失眠的效果观察
普萘洛尔与甲巯咪唑对甲亢进症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18~F-硝基咪唑PET/CT评价大鼠C6胶质瘤放疗增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