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纳洛酮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临床疗效

2015-05-08 02:59石对先马秋莉郑州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36期
关键词:纳洛酮神经节脑损伤

石对先 马秋莉 郑州

探究纳洛酮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临床疗效

石对先 马秋莉 郑州

目的 探究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应用纳洛酮联合神经节苷脂的临床疗效。方法 62例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患儿, 根据用药不同分为参照组(30例)和研究组(32例)。参照组给予单纯神经节苷脂, 研究组给予纳洛酮联合神经节苷脂。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儿治疗好转率为96.9%(31/32), 显著高于参照组的76.7%(23/30)(χ2=5.63, P<0.05)。第2个疗程末, 研究组患儿的新生儿神经行为评价量表(NBNA)评分为(34.42±1.53)分, 明显高于参照组的(30.52±1.60)分(t=3.612, P<0.05);第3个疗程末, 研究组患儿的NBNA评分为(38.28±1.41)分, 显著高于参照组的(33.63±1.59)分(t=4.067, P<0.05)。结论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应用纳洛酮联合神经节苷酯的临床疗效显著, 可以有效促进患儿神经功能恢复, 临床价值高。

纳洛酮;神经节苷脂;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是新生儿临床常见的疾病, 其主要是由于新生儿在母体中时出现与母体气体交换和血液循环障碍, 使得新生儿体内血氧浓度降低, 致残率和死亡率都较高,严重威胁着新生儿的生命安全[1], 随着新生儿抢救成功率升高,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逐渐增多, 脑损伤修复及脑功能的恢复关系着患儿的生活质量。本研究搜集本院儿科重症监护室2013年2月~2015年5月诊治的62例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患儿,根据用药不同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 分析纳洛酮联合神经节苷脂的临床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搜集本院儿科重症监护室2013年2月~2015年5月诊治的62例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患儿, 经副主任医师评估患儿病情后,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32例)和参照组(30例)。研究组女13例, 男19例;平均年龄(3.06±1.27)个月, 胎龄36~42周。参照组女11例, 男19例;平均年龄(3.18±1.22)个月, 胎龄36~43周。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儿入院后, 及时给予支持治疗, 保证机体的血氧饱和度, 同时纠正患儿酸中毒的情况, 维持患儿的血压和血糖。在此基础上, 参照组给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国药准字H20066833, 长春翔通药业有限公司), 将20mg药物注入20 ml 5%葡萄糖溶液中静脉滴注.1次/d;研究组给予纳洛酮联合神经节苷脂, 神经节苷脂的应用方式同参照组, 再给予盐酸纳洛酮注射液(国药准字 H20055761, 山东新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0.05 mg/kg注入20 ml 0.9%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1次/d。1周为1个疗程, 每个疗程后评估效果.3个疗程后评估好转率。

1.3 评价标准

1.3.1 疗效评价标准 显效:治疗1个疗程后, 患儿的临床症状显著改善, NBNA评分>35分;好转:治疗3个疗程后,患儿的临床症状有所缓解, NBNA评分>35分;无效:治疗3个疗程后, 患儿的临床症状未见好转, NBNA评分<35分。好转率=(显效+好转)/总例数×100%。

1.3.2 神经行为评价标准 因该类患儿生长发育落后, 对患儿的神经发育水平采用国际通用的NBNA量表[2], 对20项患儿的行为进行测定, 满分为100分, 分值越高, 患儿的神经行为恢复的越好, 反之, 患儿的神经智力恢复的较差。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治疗好转率对比 研究组患儿治疗好转率为96.9%(31/32), 显著高于参照组的76.7%(23/3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3, 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治疗好转率对比[n(%), %]

2.2 两组患儿疗程末NBNA评分对比 第1个疗程末, 两组患儿NBNA评分分别为(25.06±1.32)、(25.43±1.19)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18, P>0.05)。第2个疗程末,研究组患儿的NBNA评分为(34.42±1.53)分, 明显高于参照组的(30.52±1.60)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12, P<0.05);第3个疗程末, 研究组患儿的NBNA评分为(38.28±1.41)分, 显著高于参照组的(33.63±1.59)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67, P<0.05)。

3 讨论

近些年,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的改变,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发病率呈缓慢上升趋势, 其发病机制主要与胎儿期缺氧缺血有关, 包括胎盘异常、脐带血液阻断、宫内窒息、孕妇高血压[3]。该病的致残率和致死率都较高,应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随着患儿年龄逐渐增大, 可通过给予增强神经生长因子活性的药物来促进患儿神经系统发育。神经节苷脂注射液是从神经节细胞分离的一种鞘糖脂, 主要成分为神经节苷脂和多肽, 前者多分布在哺乳动物的细胞膜上并有效保护细胞膜, 同时在神经细胞生长、分化和再生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能够促进受损神经细胞的修复;后者多参与物质的合成、转运和信息物质的生成、传递, 同时为脑神经细胞等组织提供能量。纳洛酮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由人工合成的阿片受体竞争性拮抗剂, 能够通过阻断内源性阿片肽所介导的多种效应, 改善患儿呼吸功能和神经系统功能。同时, 纳洛酮还可阻止β-内啡肽进行性损伤脑神经和脑组织, 改善脑缺血、缺氧状态, 从而降低脑水肿占位性损伤,可有效抑制氧自由基产生和抗脂质过氧化作用, 通过稳定细胞膜和溶酶体释放保护神经元。

本研究搜集本院儿科重症监护室诊治的62例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患儿作为研究对象, 结果表明研究组患儿治疗好转率为96.9%(31/32), 显著高于参照组的76.7%(23/30);第2个疗程末, 研究组患儿的NBNA评分为(34.42±1.53)分, 明显高于参照组的(30.52±1.60)分;第3个疗程末, 研究组患儿的NBNA评分为(38.28±1.41)分, 显著高于参照组的(33.63±1.59)分, 与李俊等[4]研究结果一致。因此, 纳洛酮联合神经节苷酯治疗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可以明显改善患儿的神经行为, 临床使用最好2~3周, 应用效果好。

综上所述,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应用纳洛酮联合神经节苷酯的临床疗效显著, 可以有效促进患儿神经功能恢复, 临床价值高。

[1] 张延义.神经节苷脂联合纳洛酮治疗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55例效果分析.中国现代医生.2014, 52(16):61-65.

[2] 覃黄正.纳洛酮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效果观察.中国当代医药.2014.21(27):80-84.

[3] 焦凤娟.神经节苷酯联合纳洛酮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52例疗效分析.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18(2):119-121.

[4] 李俊, 陈丽霞, 温晓芳, 等.纳洛酮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疗效观察.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4.22(10):69-70.

10.14163/j.cnki.11-5547/r.2015.36.087

2015-09-01]

450003 郑州人民医院儿科重症监护室

猜你喜欢
纳洛酮神经节脑损伤
Quintero分期、CHOP分级与TTTS脑损伤的相关性对比分析
G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影像学表现及随访研究
脑损伤 与其逃避不如面对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机制的研究进展
纳洛酮治疗肺性脑病33例的疗效观察
纳洛酮在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探析
超声引导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原发性痛经
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创伤性脑损伤后抑郁
纳洛酮治疗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
侧脑室注射DIDS对缺血再灌注脑损伤大鼠神经元凋亡的拮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