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炎平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重症手足口病的疗效

2015-05-08 02:59景海燕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36期
关键词:喜炎丙种球蛋白疱疹

景海燕

喜炎平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重症手足口病的疗效

景海燕

目的 分析喜炎平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60例行重症手足口病治疗的患儿,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 各30例。对照组给予一般常规性治疗, 研究组给予喜炎平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 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手术指征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 经治疗, 两组患儿的住院时间、神经受累时间、口腔炎愈合时间、退烧时间、疱疹消退时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7.5%, 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6.7%,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重症手足口病患儿采用喜炎平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 效果显著, 值得在临床医学上推广使用。

喜炎平;丙种球蛋白;小儿重症手足口病;疗效

在临床儿科疾病中, 手足口病是较为常见的一种, 近年来发病率呈现上升的趋势, 儿童为主要的发病群体。该病的临床表现症状为手、足以及口腔部位会出现疱疹以及斑丘疹,且伴有发热的症状, 特点是具有较强的传染性[1]。患上该病后, 如果治疗不及时, 会给患儿的生命带来威胁, 尤其是重症的患儿, 甚至会出现死亡。本文以60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作为具体的研究对象, 分析采用喜炎平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的疗效, 具体情况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6月~2014年12月到本院进行重症手足口病治疗的患儿6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1例,女29例;年龄最小1.5岁, 最大8.0岁。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 各3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①所有患儿均持续高烧不退。②患儿精神差、四肢无力、呕吐、容易惊吓。③心跳、呼吸加快。④血白细胞计数升高。

1.3 治疗方法 所有患儿在住院后均给予一般的常规性治疗, 包括抗病毒(使用利巴韦林, 使用剂量为10 mg/kg, 加入10 %葡萄糖液100 ml静脉滴注.1~3次/d, 疗程为3 d)、颅内降压、小剂量的糖皮质激素以及甘露醇脱水、退热等针对性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 使用5 mg/(kg·d)的喜炎平注射液加5%的葡萄糖注射液进行静脉滴注.1次/d。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 使用喜炎平联合丙种球蛋白进行治疗, 喜炎平的用法和用量与对照组相同, 使用1 g/(kg·d)的丙种球蛋白进行静脉滴注。两组患儿的1个治疗疗程均为2 d, 停药后继续给予所有患儿常规治疗。观察患儿的各项生命体征, 留意患儿的身体变化状况。

1.4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标准 对两组患儿的住院时间、神经受累时间、口腔炎愈合时间、退烧时间、疱疹消退时间以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其治疗效果评定标准为:①显效:48 h内患儿的临床表现症状已经明显的好转, 体温趋于正常,疱疹也开始吸收。②有效:48 h后患儿的临床表现症状有所缓解, 体温基本正常, 部分疱疹开始吸收。③无效:患儿的临床表现症状没有消失, 病情加重。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的住院时间、神经受累时间、口腔炎愈合时间、退烧时间、疱疹消退时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各项手术指标比较( x-±s, d)

2.2 经治疗, 对照组显效15例, 有效10例, 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7.5%。研究组显效25例, 有效4例, 无效1例, 总有效率为96.7%。研究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 %)

3 讨论

手足口病主要是由病毒引起, 在现今的临床治疗上, 主要是以对症治疗为主, 虽然可以帮助患儿改善临床症状, 但是病程时间长, 药物起效慢, 对于重症的患儿来说治疗效果不甚理想。近年来, 随着对该疾病的深入研究发现, 使用喜炎平治疗重症的手足口病患儿, 治疗效果理想。喜炎平属于一种穿心莲的提取物, 可以与病毒DNA复制的蛋白质的结合位点相结合, 并且可以透过病毒, 对DNA的复制产生抑制的作用, 从而起到很好的疗效[2]。同时, 相关的临床研究还发现,在丙种球蛋白中含有非常丰富的抗原特异性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抗体, 不但可以对T细胞的增殖和成熟, 细胞因子的释放等进行有效的抑制, 还可以帮助患儿降热、缩短治疗时间。在本文中, 把两种治疗方法联合, 进行优势互补, 可以充分的发挥清热抗炎、抗病毒以及提高患儿身体免疫机能的作用, 有效缩短患儿的住院时间, 加快患儿的恢复速度[3]。

从结果中可以发现, 在给予了两种不同的治疗方法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3.3%, 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7%, 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神经受累时间、口腔炎愈合时间、退烧时间、疱疹消退时间都均要短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以充分证明, 对于重症的手足口病患儿来说, 采用喜炎平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方法是非常行之有效的。

综上所述, 喜炎平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重症的手足口病效果显著, 患儿治疗时间短,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1] 杜淑珍.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重症手足口病疗效观察.遵义医学院学报.2011, 9(1):120-124.

[2] 董懿珍.小儿手足口病用药分析与疗效评价.中国医药指南.2012.11(18):44-47.

[3] 李源.喜炎平注射液在儿科的临床应用概述.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2, 8(10):105-108.

10.14163/j.cnki.11-5547/r.2015.36.101

2015-06-29]

841400 新疆巴州博湖县人民医院药剂科

猜你喜欢
喜炎丙种球蛋白疱疹
丙种球蛋白联合光疗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临床疗效
汗疱疹是否会传染
打丙种球蛋白能预防感冒吗?
喜炎平注射液与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疗效的Meta分析
痰热清治疗小儿疱疹性峡炎的疗效分析
清咽散外敷涌泉穴在小儿疱疹性咽峡炎治疗的应用价值
氨溴索联合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效果评价
丙种球蛋白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疗效观察
喜炎平注射液联合水溶性维生素治疗手足口病77例
喜炎平联合头孢呋辛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4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