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溶酶联合血栓通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2015-05-08 02:59郭丽萍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36期
关键词:纤溶酶缺血性神经功能

郭丽萍

纤溶酶联合血栓通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郭丽萍

目的 对纤溶酶联合血栓通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观察分析。方法 82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 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参考组, 各41例。参考组仅给予纤溶酶治疗, 研究组应用纤溶酶联合血栓通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 两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明显低于治疗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且研究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参考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用纤溶酶联合血栓通疗法, 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并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促进患者神经功能快速恢复, 可在临床推广。

缺血性脑卒中;纤溶酶;血栓通;神经功能缺损

缺血性脑卒中为临床中的一种常见疾病, 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给人类健康带来严重威胁。目前, 临床治疗主要采取药物疗法, 但目前临床中尚无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统一的药物应用标准[1]。本文主要研究纤溶酶联合血栓通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应用价值,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4月~2014年5月收治的82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所选患者均满足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缺血性脑卒中诊断标准, 且经MRI或者CT检查证实。排除标准[2]:排除入院时血压>195/120 mm Hg(1 mm Hg=0.133 kPa), 合并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 伴患有消化性溃疡, 全身出血性疾病, 过敏体质, NIHSS>30分, 既往曾患脑血管病且遗留严重神经系统损害症状体征、精神异常、1周前应用溶栓剂或者抗凝剂以及明确颅内高压或者昏迷的患者。其中男48例, 女34例, 年龄21~82岁, 平均年龄(35.2±15.7)岁。合并症:35例合并高血压.28例合并糖尿病;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参考组, 每组41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 首先嘱咐其绝对卧床休息, 并实施维持电解质平衡、给氧、抗感染、抗血小板聚集、降压以及降糖等对症疗法。参考组患者在上述基础上给予纤溶酶(吉林津升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2026138;1 ml:100 U)治疗, 将200 U纤溶酶加入到5%的250 ml的葡萄糖溶液中静脉滴注.1次/d.30滴/min;研究组患者应用纤溶酶联合血栓通(广东众生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030017;0.5 g)治疗, 纤溶酶用法同参考组;将500 mg血栓通加入到5%的葡萄糖内.1次/d.30滴/min。两组患者10 d 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

1.3 疗效评定标准 将1995年制定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作为判断依据[3], 主要分为痊愈、显效、有效及无效。痊愈:与治疗前对比, NIHSS减少>90%, 患者能够正常生活, 病残程度0级;显效:NIHSS减少>45%, <90%, 患者能够自理生活, 临床症状、体征显著改善, 病残程度恢复至1~3级;有效:NIHSS减少>18%,<45%, 症状好转, 肢体肌力提高至2级;无效:NIHSS减少<18%, 不能自理生活。总治疗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NIHSS评分比较 治疗后, 两组的NIHS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且研究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参考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NIHSS评分比较±s, 分)

表1 两组患者NIHSS评分比较±s, 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aP<0.05;与参考组比较,bP<0.05

组别例数治疗前治疗后研究组4122.18±8.63 6.32±4.00ab参考组4123.65±8.1612.15±8.20at 0.23475.3547 P>0.05<0.05

2.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痊愈27例, 显效6例, 有效5例, 无效3例, 总治疗有效率为92.7%;参考组痊愈12例, 显效6例, 有效9例, 无效14例, 总治疗有效率为65.9%。研究组总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目前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主要采取药物疗法, 以改善脑部微循环、再灌注缺血脑组织、改善脑部血供、减少缺血给脑组织带来损伤以及缓解疾病导致发生的伤残等为治疗目的。但有研究显示, 大多数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经过积极、有效治疗后, 依然会发生肌肉萎缩、关节挛缩等运动功能障碍,使患者不能自理生活, 加重家庭、社会负担。

纤溶酶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一种常用药物, 其具备以下作用:①能够显著增强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活性, 进而起到较好的减少血小板聚集、抗血栓以及降低血液粘度等作用;②能够减少心肌耗氧量, 进而改善脑部微循环, 发挥出显著疗效[4]。血栓通则具备较好的活血化瘀, 改善微循环等作用。实现两种药物的联合应用, 能够发挥出消除纤维蛋白效应、改善脑部循环以及减少血小板凝聚的效果。本组结果显示, 研究组患者总治疗有效率显著较参考组高(P<0.05),且NIHSS评分显著低于参考组(P<0.05)。

综上所述, 采取纤溶酶联合血栓通疗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 能够显著提高生活质量, 并降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促进患者神经功能快速恢复, 临床可推广应用。

[1] 李磊.纤溶酶联合血栓通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应用研究.现代预防医学.2012.39(7):1842-1843.

[2] 郑慧敏.纤溶酶联合血栓通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疗效观察.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4):55-56.

[3] 张玉英.纤溶酶联合血栓通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临床医学.2014.34(4):45-46.

[4] 柴丽, 马莉莉, 张忠玲.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中的研究.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5.14(3):310-313.

10.14163/j.cnki.11-5547/r.2015.36.105

2015-07-06]

459000 河南省济源市中医院

猜你喜欢
纤溶酶缺血性神经功能
基于“乙癸同源”理论辨治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养殖可口革囊星虫纤溶酶分离纯化及酶学特性研究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杜蛭丸对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早期康复锻炼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奥托格雷联合纤溶酶用于脑血栓治疗的疗效探究
根霉纤溶酶的酶学性质研究
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中蒙医康复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