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有典型根性症状的稳定型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

2015-05-08 02:59裴博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36期
关键词:根性孔镜穿刺针

裴博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有典型根性症状的稳定型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

裴博

目的 评价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有典型根性症状的稳定型腰椎滑脱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典型根性症状的稳定型腰椎滑脱症患者40例,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疼痛功能指数评分法(Oswestry)测评术前和术后(术后3 d, 术后1周.1、3、6个月)评分, 评估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有典型根性症状的稳定型腰椎滑脱症的疗效和安全。结果 术后3 d, 术后1周.1、3、6个月VAS评分及Oswestry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对有典型根性症状的稳定型腰椎滑脱症近期疗效确切且安全, 临床可推广使用。

椎间孔镜技术;典型根性症状;稳定型腰椎滑脱症

腰椎滑脱症 (lumbar spondylolisthesis, LSL)是骨科常见病之一[1], 其病程长, 发病机制复杂, 治疗方法很多, 对于重度滑脱合并骨性椎管狭窄, 开放手术仍是最佳治疗, 而临床观察一组患者即有典型根性症状的稳定型腰椎滑脱症, 虽有腰椎滑脱但动力片证实腰椎稳定并且有明确责任间隙, 受压因素主要为椎间盘及狭窄的椎间孔, 比起传统后路开放式手术存在创伤大、出血多、恢复慢等缺点, 微创脊柱外科的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更具优势[2-4], 并随着椎间孔镜技术的日趋成熟, 临床上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但应用报道尚少, 为了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有典型根性症状的稳定型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 本院2013年10月~2015年2月对收治的4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2月收治的40例有典型根性症状的稳定型腰椎滑脱症患者, 男31例, 女9例;年龄35~78岁, 平均年龄(55.7±7.3)岁;病程0.5~20.0年,平均病程(5.2±3.5)年。滑脱程度按Meyerding分级:Ⅰ度滑脱29例, Ⅱ度滑脱11例。滑脱平面:L3滑脱4例, L4滑脱22例, L5滑脱14例。纳入标准:①X光片证实腰椎Ⅰ~Ⅱ度滑脱, 且动力片示腰椎稳定, CT及MRI影像学证实有相应节段椎间盘突出;②查体有明确责任椎引起的典型神经根性刺激症状。排除标准:①腰椎重度滑脱, 动力片有明显不稳;②CT、MRI显示严重骨性椎管狭窄;③有严重后纵韧带骨化者。

1.2 手术方法 术前根据查体及影像学确定责任椎, 患者采取俯卧位, C臂下定位相应椎间隙, 穿刺点取症状侧或症状较重侧, 髂棘上缘旁开正中线11~13 cm为穿刺点, 常规消毒铺巾, 以1%利多卡因10 ml逐层浸润麻醉.18号穿刺针与矢状面呈30°进针, C臂透视下穿刺至相应椎体上关节突前下缘, 并在关节突周围注射0.5%利多卡因2 ml, 将前端弯曲的22号穿刺针通过18号穿刺针经椎间孔插入椎间盘内,行椎间盘造影。取出22号穿刺针, 经18号穿刺针插入导丝,拔出穿刺针, 以导丝为中点皮肤切开约0.8 cm, 沿导丝插入直径2 mm的扩张导棒, 并沿导棒逐级插入3.5、4.5、5.5 mm扩张导管, 扩大手术通道后逐级取出, 沿扩张导棒逐级插入3、5、6.5、7.5 mm环踞, 铰除上关节突外侧缘部分骨质, 扩大椎间孔, 并置入7.5 mm工作套筒, X线透视工作套管位置良好后, 置入椎间孔镜, 探查椎管, 用髓核钳摘除突出的蓝染髓核组织, 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处理残余髓核组织, 行纤维环成形, 椎间孔及侧隐窝狭窄者着重通过切除部分上关节突、清除邻近部位增生的黄韧带、骨赘等行椎间孔成形。也可通过专用磨钻, 磨除部分增生的椎体后壁以达到对神经根的充分减压[5]。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止血[6,7], 一旦病灶去除, 硬膜囊自主搏动出现, 患者自觉症状好转, 手术即告完成, 移除工作套管。术后使用抗生素1 d或者不使用抗生素,术后2~4 h下床活动, 渐进性增加活动量。

1.3 观察指标 术前, 术后3 d, 术后1周.1、3、6个月采用VAS评分[8]和Oswestry评分法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40例患者, 术后VAS评分及Oswestry评分与术前各项评分相比均降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40例患者不同时间VAS及Oswestry评分比较±s, 分)

表.40例患者不同时间VAS及Oswestry评分比较±s, 分)

注:与术前比较,aP<0.05

时间VAS评分Oswestry评分术前8.72±0.8419.8±10.8术后3 .1.62±0.78a6.1±5.8a术后1.2.92±0.88a7.0±6.8a术后1个.1.57±0.50a7.9±8.0a术后3个.1.58±0.74a7.0±7.6a术后6个.2.14±0.65a7.0±6.2a

3 讨论

对于稳定且仅表现为神经根症状的腰椎滑脱, 无需复位及融合, 手术干预的目的是解除神经根压迫。经皮椎间孔镜技术不仅能达到传统开放手术的疗效, 还能最大限度的保留脊柱稳定结构, 在减压和减少破坏之间达到平衡。经皮椎间孔镜手术的优势:①创伤小。仅8 mm皮肤切口可避免因广泛剥离肌肉组织、关节突切除和椎板切除加重节段不稳而引起术后下腰痛。②通过椎间孔扩大成形有效解除了神经根管狭窄。③可有效减少术后神经根粘连的机会。部分传统术式术后复发并伴有根性症状, 常为术后神经根粘连所致, 而椎间孔镜手术在低温等离子射频辅助下操作, 组织破坏小、出血少、安全性高。④恢复快。术后2 h即可下地行走.1个月后可恢复正常工作和体育锻炼。但也有其不足之处:手术视野暴露有限, 操作难度大, 对多节段腰椎病变、骨性腰椎管狭窄及重度腰椎滑脱操作困难, 术后仍有部分患者出现下肢疼痛反复, 医生学习曲线长, 故必须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

综上所述,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手术创伤小、出血少、安全性高、术后恢复快, 是治疗有典型根性症状的稳定型腰椎滑脱症的一种新的有效微创手术方式。但其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疗下腰椎疾病.中华骨科杂志.2007.27(11):11-19.

[1] 范顺武, 方向前, 赵兴, 等.微创经椎间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

[2] 范顺武, 胡志军, 方向前.腰椎后路手术中脊旁肌保护的相关思考.中华骨科杂志.2011.31(4):40-45.

[3] Sengupta DK, Mulholland RC. Fulerum assisted soft stabilization system: a new concept in the surgical treatment of degenerative low back pain. Spine.2005.30(9):1019-1030.

[4] Hoogland T, Schubert M, Miklitz B, et al. Transforaminal Posterolateral endoscopic discectomy with or without the combination of a low-dose chymopapain: 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study I.280 consecutive cases. Spine.2006.31(24):e890-e897.

[5] 王洪伟, 阮美树, 苏训同, 等.腰椎椎体后缘骨块物特点及手术方法.脊柱外科杂志.2004.2(2):69-71.

[6] 何升华, 彭俊宇, 赵祥.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近期疗效观察.中国骨伤.2011.24(1):72-74.

[7] 陈之光, 付勤.椎间孔镜经不同入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进展.中国骨伤.2012.25(12):1057-1060.

[8] Yan DL, Pei FX, Li J, et al. comparative study of PILF and TLIF treatment in adult degenerative spondylolisthesis. Eur Spine J.2008.17(10):1311.

10.14163/j.cnki.11-5547/r.2015.36.114

2015-09-06]

455004 河南省安阳钢铁集团公司职工总医院骨三科

猜你喜欢
根性孔镜穿刺针
一种新型套管针用穿刺针的设计
脊柱椎间孔镜治疗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价值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联合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术对单节段DLSS术后患者腰椎功能及疼痛程度的影响
经椎间孔镜一次性治疗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
槽型鞘脑穿刺针的设计及动物实验初步结果
EBUS-TBNA中不同型号穿刺针对纵隔淋巴结肿大诊断结果的影响
着眼“根性”,指导学生品评时事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与传统椎板开窗术式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对比
手术穿刺针清洗质量控制方法的改进研究
孟子知言养气学说及其对当代价值观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