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治疗出血性胃炎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5-05-08 02:59杨菁任建新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36期
关键词:出血性胃炎出血量

杨菁 任建新

急诊治疗出血性胃炎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

杨菁 任建新

目的 探讨急诊治疗对出血性胃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80例出血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 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 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40例。观察组病情较轻采用保守治疗, 对照组病情严重采用手术治疗,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7.5%, 对照组为90.0%,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愈率72.5%, 对照组为5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出血性胃炎患者行急诊治疗时, 病情轻者采用保守治疗, 其治愈率较高且安全、简便。根据出血性胃炎患者病情采取适当的急诊措施, 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值得在临床使用并推广。

急诊治疗;出血性胃炎;效果

由于生活节奏加快, 大多数人有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吸烟喝酒等不良习惯, 导致消化系统疾病患者越来越多。出血性胃炎常常发生在长期服用非甾体类药物和大量饮酒后,为急诊科常见疾病之一, 有发病急、病情严重等特点, 需要医护人员在短时间内采取合理措施, 有效控制病情。目前该病的主要治疗方式有手术治疗、保守治疗[1]。本次研究以本院收治的80例出血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 行急诊治疗, 取得较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入本院需要接受急诊治疗的80例出血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 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 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40例。观察组男29例, 女11例, 年龄29~67岁,平均年龄(43.8±11.9)岁, 出血量200~550 ml, 平均出血量(321.4±75.7)ml;对照组男27例, 女13例, 年龄31~64岁,平均年龄(44.7±12.6)岁, 出血量280~600 ml, 平均出血量(347.3±86.7)ml。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严重程度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患者收治入急诊后, 立即监测患者生命体征, 有利于医生在短时间内了解患者病情, 及时采取措施,有效控制病情[2]。待血压稳定后, 根据患者病情采取适当的治疗方法。观察组给予奥美拉唑(成都华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制药厂, 国药准字H20055788)治疗.20 mg/次, 早晚各1次。如有患者在用药后, 病情无缓解, 则立即采取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内窥镜下进行手术治疗, 严重者可行急诊开腹治疗, 根据患者血压情况, 给予补液、输血扩容处理, 防止发生休克。

1.3 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胃出血症状完全消失, 大便隐血实验呈阴性, 内窥镜显示胃恢复正常;有效:症状改善,吐血、便血量以及次数减少, 内窥镜显示病灶处明显好转;无效:症状完全无改善, 甚至加重, 呕血、便血量及次数增加。总有效率=治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效果比较[n(%)]

3 讨论

出血性胃炎是由于长期使用非甾体类药物、急性细菌病毒感染、大量饮酒、暴饮暴食、过度紧张劳累等原因使胃黏膜下局部毛细血管脆性、通透性增加, 使机体凝血功能发生障碍, 导致胃黏膜屏障受损[3], 从而引发胃黏膜下出血。患者由于病情程度的不同, 出现的症状各不同, 病情轻者出血量少、腹部疼痛轻微、食欲减退;病情严重者出血量大, 出现呕血和黑便, 出血量过大可引起晕厥, 甚至休克。临床治疗出血性胃炎以积极治疗原发病, 除去可能的致病因素为原则, 根据患者病情采取合理的治疗措施, 轻者可采用保守治疗, 如使用西咪替丁、雷尼替丁等组胺H2受体拮抗剂, 奥美拉唑等质子泵抑制剂;病情严重者采取手术治疗。

本次研究以收治入本院行急诊治疗的80例出血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 观察组给予保守治疗, 对照组给予手术治疗,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5%,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0.0%,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差别不大;观察组治愈率为72.5%, 高于对照组的50.0%, 说明给予出血性胃炎患者急诊治疗时, 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 合理采取治疗措施, 不论是采取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都有很好的治疗效果;病情轻者采用保守治疗, 其治愈率较高。在出血性胃炎患者的急诊治疗中, 病情轻者给予奥美拉唑治疗, 奥美拉唑为质子泵抑制剂, 对胃酸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可使创面血流量增加, 促使胃黏膜的愈合及生长, 达到止血的目的;病情重者采取手术治疗, 在内窥镜下准确找出病灶部位, 采取止血措施进行有效止血。

综上所述, 出血性胃炎患者行急诊治疗时, 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 采取适当的急诊治疗方式能有效控制患者病情,缓解症状, 有助于身体健康早日恢复, 值得临床使用并推广。

[1] 张耿.急性出血性胃炎的临床分析.中外健康文摘.2010, 7(23).229.

[2] 姜振中, 翟诚顺, 王栋, 等.急诊治疗122例出血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观察.辽宁医学院学报.2015.36(1):27-28.

[3] 杨冬梅.临床治疗急性出血性胃炎58例疗效观察.按摩与康复医学(下旬刊).2011.2(9):73-74.

10.14163/j.cnki.11-5547/r.2015.36.124

2015-07-03]

250011 济南市第一人民医院

猜你喜欢
出血性胃炎出血量
中药治疗猪慢性胃炎病的研究
容易导致慢性胃炎的六件事要知道
PAI-1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rt-PA静脉溶栓后出血性转化和血管再闭塞的相关性
探讨磁共振增强减影技术在颅脑出血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不同分娩方式在产后出血量估计上的差异
院前严重创伤出血性休克患者两种液体复苏分析
经血管介入治疗出血性疾病的临床研究
产后出血量的评估及产后出血相关因素的探讨
慢性胃炎中医临床治疗之我见
67例脑出血患者超急期中风急症证候与出血部位、出血量的关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