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麻醉方式下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疼痛程度的对比探析

2015-05-08 02:59赖晓宁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36期
关键词:全身硬膜外根治术

赖晓宁

不同麻醉方式下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疼痛程度的对比探析

赖晓宁

目的 探讨胃癌根治术患者采用不同麻醉方式完成麻醉后疼痛程度的差异。方法 行胃癌根治术患者72例, 利用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36例。对照组选择全身麻醉的方法;观察组选择全身麻醉+硬膜外麻醉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的临床疼痛程度评分情况。结果 完成手术后的1 h, 在疼痛程度评分方面, 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后4、8、12、24、48 h的疼痛程度评分方面, 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胃癌根治术患者, 手术治疗过程中选择全身麻醉+硬膜外麻醉的方法, 可以改善术后疼痛程度, 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全身麻醉;硬膜外麻醉;胃癌根治术;疼痛程度

患者完成胃癌根治术后, 会表现出强烈的疼痛, 并且难以忍受。易出现疾病并发症, 例如心率加快以及血压增高等。如果能够将患者完成手术后的疼痛程度有效降低, 可以避免患者出现更多的并发症[1]。为了能够将患者的疼痛程度有效缓解, 本文主要针对本院收治的胃癌根治术患者, 于胃癌根治术过程中分别给予全身麻醉以及全身麻醉+硬膜外麻醉,对比临床麻醉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3年2月~2015年2月胃癌根治术患者72例, 利用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36例。观察组男19例, 女17例, 年龄25~69岁, 平均年龄(41.3±9.3)岁。对照组男20例, 女16例;年龄26~71岁,平均年龄(41.5±9.8)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选择全身麻醉的方法。术前, 肌内注射阿托品(0.02 mg/kg)+鲁米那钠(2 mg/kg), 异丙酚(1.5 mg/kg)、罗库溴铵(0.9 mg/kg)以及舒芬太尼(0.3 mg/kg)行静脉注射,实施诱导麻醉。气管插管前, 选择罗库溴铵(0.5 mg/kg)对患者进行治疗, 能够有效确保患者的肌肉处于松弛状态, 对患者成功完成气管插管后, 有效连接呼吸机对患者实施辅助呼吸。手术过程中, 每间隔90 min行舒芬太尼(0.1 g/kg)静脉给药, 有效维持患者的麻醉状态[2]。

1.2.2 观察组 在实施全身麻醉基础上, 对患者实施硬膜外麻醉, 主要选择针刺法于患者T8~9之间的间隙实施硬膜外穿刺, 将剂量为4 ml, 浓度为1.5%的利多卡因注入, 有效确定患者的麻醉平面, 完成后对患者实施诱导麻醉。观察无任何的不良反应后, 选择剂量为8 ml, 浓度为0.25%的罗哌卡因对患者进行干预, 手术过程中, 每间隔60 min, 选择剂量为5 ml, 浓度为0.25%的罗哌卡因对患者进行麻醉维持[3]。

1.3 观察指标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两组患者术后1、4、8、12、24、48 h的疼痛程度。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完成手术后的1 h, 在疼痛程度评分方面, 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后4、8、12、24、48 h的疼痛程度评分方面, 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疼痛程度评分对比±s, 分)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疼痛程度评分对比±s, 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bP<0.05

组别例数1 h4 h8 h12 h24 h48 h观察组3.2.15±0.33a.2.46±0.69b.3.22±0.85b.1.79±0.57b.1.32±0.39b0.59±0.19b对照组362.25±0.403.25±0.723.96±0.953.49±0.772.46±0.661.91±0.42 .1.1574.7533.48310.6478.92217.181 P>0.05<0.05<0.05<0.05<0.05<0.05

3 讨论

胃癌根治术治疗中, 临床主要采用全身麻醉, 但是全身麻醉会导致患者出现极为严重的并发症[4]。选择全身麻醉+硬膜外麻醉的方法对患者实施麻醉, 不但能够将用药剂量有效减少, 临床更能够获得显著的镇痛效果, 不会导致患者的生命体征表现出强烈的波动, 针对单一选择两种麻醉方法实施临床麻醉过程中表现出的缺点能够有效弥补。

本次研究中, 完成手术后的1 h, 在疼痛程度评分方面,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后4、8、12、24、48 h的疼痛程度评分方面, 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效凸显全身麻醉+硬膜外麻醉的临床应用价值,同李杨等[5]研究结论一致。

综上所述, 胃癌根治术患者临床选择全身麻醉+硬膜外麻醉的方法进行干预, 患者的疼痛程度获得显著缓解, 生活质量获得明显改善, 值得应用推广。

[1] 高翔, 陈彪, 吴丽娜.麻醉方式对胃癌根治术后疼痛程度的影响. 中国医药导刊.2014.16(3):440-441.

[2] 余定华, 黄喜才, 饶剑峰.不同麻醉方式下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疼痛的对比分析.吉林医学.2014.35(15):3339.

[3] 陈孟, 何欢.不同麻醉方式下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的疼痛效果对比. 中国医药指南.2014.12(3):148-149.

[4] 杨平, 陈斌.不同麻醉方式对行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疼痛程度的影响.医药前沿.2014.4(34):229-230.

[5] 李杨, 陈伟元, 张彩铃.不同麻醉方式下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的疼痛程度对比研究.中国医学创新.2015.12(11):140-142.

10.14163/j.cnki.11-5547/r.2015.36.128

2015-08-24]

525000 广东省茂名石化医院麻醉科

猜你喜欢
全身硬膜外根治术
腰硬联合麻醉与持续硬膜外麻醉应用在全子宫切除术中的作用
石榴全身都是宝
近端胃切除双通道重建及全胃切除术用于胃上部癌根治术的疗效
全身总动员——写话其实很简单
小恐龙全身都是伤,发生了什么可怕的事
全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11例治疗体会
H形吻合在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喷他佐辛在剖宫产术后静脉镇痛与硬膜外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胸部硬膜外麻醉镇痛对冠状动脉疾病的控制价值
VMAT和IMRT技术在乳腺癌根治术后放疗中的剂量学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