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性肝破裂的急救与护理

2015-05-08 02:59刘华纯江小琼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36期
关键词:外伤性休克死亡率

刘华纯 江小琼

外伤性肝破裂的急救与护理

刘华纯 江小琼

目的 研究外伤性肝破裂的急救与护理, 为临床肝破裂提供急救及护理措施。方法 52例外伤性肝破裂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2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观察组给予急救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痊愈率为92.31%,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9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外伤性肝破裂患者进行正确诊治、病情评估、急救与护理, 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降低死亡率,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外伤性肝破裂;急救;护理

伴随交通工具发展速度不断加快, 创伤性肝破裂发生率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 且超过脾破裂, 居第一位。据相关数据统计, 严重肝破裂死亡率已超过70%, 该病造成的低血容量性休克, 由于感染与多脏器损伤, 可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另外, 该病的预后效果不仅受肝破裂类型、程度影响, 同时还与抢救监护措施存在一定关联[1]。为了深入研究外伤性肝破裂的救治和护理措施, 降低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 本院对26例外伤性肝破裂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1~12月收治的外伤性肝破裂患者52例, 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各26例。观察组男13例, 女13例;年龄13~69岁, 平均年龄(38.56±10.15)岁;肝损伤程度按美国创伤外科协会(AAST)制定的肝外伤标准划分:Ⅰ级伤4例, Ⅱ级伤5例, Ⅲ级伤12例, Ⅳ级伤4例, V级伤1例;伤后送入院时间0.24~71 h, 平均(35.12±0.36)h。并发休克15例,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3例。对照组男14例, 女12例;年龄14~70岁, 平均年龄(38.46±10.51)岁;肝损伤程度按AAST制定的肝外伤标准划分:Ⅰ级伤3例, Ⅱ级伤6例, Ⅲ级伤11例, Ⅳ级伤4例,Ⅴ级伤2例;伤后送入院时间0.26~71 h, 平均(35.17±0.46)h。并发休克18例,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2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急救护理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急救护理, 具体内容如下。

1.2.1 术前抢救 大多数肝损伤患者伴发失血性休克, 术前展开有效的复苏急救对肝外伤救治效果影响很大。休克纠正过程中, 应立即完成术前准备工作, 患者入院后, 分配好抢救工作, 按其血压、中心静脉压、心率与尿量等指标对输液速度、吸氧进行调整, 且维持呼吸道通畅, 并对其生命体征变化进行详细观察, 认真监测心肺功能, 进行心电监护, 每隔20 min对呼吸、脉搏、血压、血氧饱和度进行监测。按血压变化合理调整输液速度, 且详细记录尿量和尿比重, 严密观察末梢循环, 立即纠正休克, 并且还应该完成术前准备,当出现紧急手术止血时, 才可对患者进行纠正, 抢救其生命。

1.2.2 呼吸护理 医护人员需要尽量维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与提供有效的呼吸支持, 并且迅速将患者口腔内的血块、呕吐物及假牙等清除, 如果患者为张口困难与抽搐患者, 应该给予放置开口器, 目的在于方便吸出口腔内的分泌物, 维持呼吸道通畅[2]。

1.2.3 快速扩充补充血容量 医护人员是否迅速补充血容量对抢救结果非常重要, 其应该快速构建2~3条静脉通道,且选择套管针直接静脉穿刺, 困难者应该马上采取深静脉置管。根据采血标本配血。扩容, 尽量30 min内给患者输平衡盐液1000~1500 ml, 配好血后再输全血, 但是需要注意应该尽量选择新鲜血, 同时在大量、快速输液过程中需要对中心静脉压进行监测, 如果患者为老年人或者心脏病患者, 更应该要注意避免出现肺水肿及心力衰竭等并发症。

1.2.4 术后疼痛护理 手术结束后, 当患者麻醉作用失效时, 其通常疼痛反应非常强烈, 医护人员应该分散患者的注意力, 从而缓解其紧张情绪, 情况严重时, 应该根据医生的吩咐, 给予其镇痛药物, 还应详细观察疼痛性质, 如果存在胆绞痛状况, 应该密切观察患者是否存在胆道出血的现象,并且将状况及时报告给医生, 让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1.2. 5 合并伤处理 医护人员在术前需要对患者的颅脑、肠腔与骨折三者的状况进行详细的观察, 情况严重时, 应该组织相关医生进行专科会诊, 并且在手术过程中, 特别需要注意观察患者是否存在其他脏器损伤术前术后及时处理的合并伤, 如果为肝损伤患者, 应该及时对可危及其生命的合并伤进行处理[3]。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的痊愈率为92.31%, 死亡率为7.69%, 对照组的痊愈率为76.92%, 死亡率为23.08%,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对比[n(%)]

3 讨论

大多数外伤性肝破裂患者的发病原因在于车祸、刀刺伤等, 发病速度快且病情十分复杂, 通常均存在合并胸腹部脏器损伤, 因此患者病情非常重, 存在极高的死亡率。肝脏破裂患者病情严重, 临床确诊后应该马上采取紧急手术进行治疗, 因此抢救与护理过程中应该做到迅速且准确。患者入院后, 医护人员应该详细询问患者受伤情况, 对其伤情进行检查, 快速得到明确的临床诊断, 并且努力进行抢救, 同时纠正休克的过程中还应该完成术前准备工作, 常规给患者安置胃管及尿管等, 不断增加围手术期的临床观察与护理力度,通过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抢救与治疗, 从而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本研究结果表明, 观察组的痊愈率为92.31%, 死亡率为7.69%, 对照组的痊愈率为76.92%, 死亡率为23.08%,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对外伤性肝破裂患者进行正确诊治、病情评估、急救与护理, 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降低死亡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1] 龚永红, 张海平.外伤性肝破裂的抢救与护理.河南外科学杂志.2011.12(24):104-105.

[2] 汪维生, 梁力健, 吕明德, 等.外伤性肝破裂的急诊诊断与处理.中国临床医学.2012.15(29):256-257.

[3] 王康壮.严重多发伤的急诊救治体会.哈尔滨医药.2011.19(23).157-158.

10.14163/j.cnki.11-5547/r.2015.36.157

2015-09-09]

515041 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猜你喜欢
外伤性休克死亡率
休克指数指导在外伤性肝脾破裂大出血患者救护中的应用
走路可以降低死亡率
车祸创伤致失血性休克的急救干预措施分析
春季养鸡这样降低死亡率
外伤性鼓膜穿孔的护理效果
新冠肺炎的死亡率为何难确定?
急性烂鳃、套肠、败血症…一旦治疗不及时,死亡率或高达90%,叉尾鮰真的值得养吗?
外伤性歪鼻的手术矫治
血清Cys C、β2-MG在感染性休克早期集束化治疗中的临床研究
部分切除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