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对剖宫产术后感染及产妇生存质量的影响探究

2015-05-08 02:59杨凤莲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36期
关键词:感染率循证剖宫产

杨凤莲

循证护理对剖宫产术后感染及产妇生存质量的影响探究

杨凤莲

目的 探究循证护理对剖宫产术后感染和产妇生存质量的影响。方.400例实施剖宫产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200例。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措施,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循证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术后感染率及术后疼痛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后感染率低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无感染患者,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5%;观察组疼痛难忍的患者占5%低于对照组的15%,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循证护理能够确保护理的质量,循证护理对剖宫产术后感染和产妇的生存质量方面效果明显, 值得推广。

循证护理;剖宫产;感染;生存质量

循证护理也可以成为实证护理, 其基于医疗事业的发展,医生通过多年的临床研究和经验, 患者对病情的期望和当前医疗环境设备相关条件的结合, 从而获取有针对性的全面护理过程。当前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 促使我国医学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同时产妇剖宫产的手术率也有了明显的提高[1]。为减少剖宫产术后的感染率并加强产妇的生存质量,医护人员需要在实际的工作中合理的运用循证护理。本院妇产科对部分产妇进行了严格的循证护理, 得到了良好的效果,产妇的满意度也有很大提高, 现将研究的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400例实施剖宫产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 年龄23~34岁, 平均年龄(28.5±1.8)岁, 平均住院时间5.5 d。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200例。两组产妇年龄、身体状况、心理状态、生活方式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护理, 主要包括:健康指导、饮食调节、运动治疗、感染预防等。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通过循证护理对剖宫产的产妇进行相关的护理工作, 主要包括:①成立循证护理小组,

为患者建立健康档案。②医护组长负责循证护理的方法, 并明确循证护理的流程, 查找国内近5年相关医学数据文献,对文献资料进行提取, 并结合本院当前存储的护理的信息资源和剖宫产术后产妇心理状况确定最后的护理方案。如从文献资料提取行剖宫产术后诱发感染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结合本院以往发生感染原因, 制定出科学合理的预防感染的措施。针对相关的意见和反馈信息, 客观的对其进行判断和评价。做好两组产妇在剖宫产手术后是否有不良的反应、感染率和疼痛的状况、跟踪调查产妇术后满意度等相关数据的统计学分析记录。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产妇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术后感染发生率及疼痛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术后不良反应对比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 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表1 两组产妇术后不良反应对比[n(%), %]

2.2 两组产妇术后感染发生率及疼痛情况对比 观察组无一例患者感染病例,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5%;观察组疼痛难忍的患者占5%低于对照组的15%,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2。

表2 两组产妇术后感染发生率及疼痛情况对比[n(%)]

3 讨论

研究证实表明, 循证护理对减少剖宫产术后感染和提高产妇生存质量具有良好的效果, 通过循证护理的方式对产妇术后不良反应和感染率、疼痛难忍的情况都能够达到很好的效果, 并且提高了产妇的满意度。

本组研究中, 采用循证护理的方法, 通过相关文献并结合本院情况, 分析出诱发剖宫产术后感染的主要因素:营养不良、贫血、阴道炎、低蛋白血症、肥胖以及产程过程等。因此, 在行剖宫产术前要对产妇进行身体状况评估, 合理的控制饮食、加强锻炼。术后产妇在体质方面会比较弱, 恢复的速度也很慢, 低血糖、精神状况欠佳, 并会导致产妇的血容量不足, 不能够满足产妇在产后哺乳的基本需求, 还会对母乳喂养形成制约。因此, 护理人员需要对产妇和其家属采取专业的健康宣教, 术后6 h后产妇神志清醒且能够正常饮水, 饮水量控制在平时的1/2即可, 也可以适当进半流质饮食,禁食牛奶、甜汤、豆浆等胀气食物。护理人员还需要对产妇和其家属的心理变化进行分析和观察。对患有贫血、阴道炎的产妇, 术后要密切观察, 必要时合理使用抗生素, 也可有效预防术后感染的发生。

剖宫产术后疼痛为产妇的主观感受, 传统护理的模式需要护理人员通过教育告知产妇和其家属需要如何做好疼痛的忍受工作。为保证产妇能够降低对术后的疼痛和恐惧感, 护理人员应该通过辅助治疗的方法, 如产妇咳嗽时可用双手按压切口, 降低因身体震动而导致伤口疼痛[2]。产妇需要保证正确的姿势, 术后6 h取半卧位, 这样能够使腹部的肌肉得到缓解。在24 h后拔除留置尿管, 护理人员要鼓励产妇能够自行下床排尿和进行活动, 促进早排气, 这对子宫的收缩是非常有利的, 能够降低腹部切口张力、促进产妇新陈代谢,更快的使切口愈合[3]。

本次研究结果证实,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 无感染病例, 疼痛难忍的患者占5%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因此, 循证护理对剖宫产术后感染及产妇生存质量的效果较佳, 利于减少术后的感染率, 提高产妇的生存质量, 值得临床护理推广和使用。

[1] 黄碧萍, 陈绍玲, 候霞.循证护理在高危妊娠患者围产期护理中的应用.齐鲁护理杂志.2010(8):68.

[2] 洪普.循证护理在剖宫产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1):53-54.

[3] 段宝英.循证护理在预防剖宫产术后并发症中的应用.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35-36.

10.14163/j.cnki.11-5547/r.2015.36.163

2015-06-25]

361000 厦门市中医院

猜你喜欢
感染率循证剖宫产
英国:55岁以上更易染疫
48 353例幽门螺杆菌感染状况分析
《循证护理》稿约
循证护理在新生儿静脉采血中的应用
一胎剖宫产,二胎必须剖吗
剖宫产之父
循证护理在ICU患者中的临床应用观察
腹膜外剖宫产术应用于二次剖宫产的疗效观察
BED-CEIA方法估算2013年河南省高危人群的HIV-1新发感染率
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可降低口腔癌患者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