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15-05-08 02:59薛燕燕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36期
关键词:冠心病状态实验组

薛燕燕

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薛燕燕

目的 探讨特定护理干预对提高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158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各79例。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 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特定护理干预方案。观察实验前后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变化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的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对冠心病患者实施特定护理干预后, 患者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得到明显改善, 护理干预对于提高冠心病患者的治疗疗效具有重要作用。

护理干预;冠心病;生活质量;心理状态

冠心病是心血管系统的常见疾病, 近年来冠心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冠心病带来的胸闷、胸痛等临床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疾病的诊断治疗导致的经济负担及其可能带来的多种并发症更是给患者的心理状态产生不良影响[1]。护理干预根据患者的疾病状况、康复潜力、护理特点为患者制定个性化护理干预治疗方案, 帮助患者排除心理障碍建立生活信心、提高生活质量。本文拟通过对照试验的方法对护理干预提高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及改善心理状态做一研究, 现将研究内容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3月~2015年3月到本院就诊的冠心病患者158例, 年龄51~65岁, 平均年龄(58.7±5.4)岁, 病程5~15年, 平均病程(10.4±4.6)年。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 各79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 主要对饮食指导、日常起居护理及用药指导。实验组同时给予特定护理干预治疗方案。主要包括:①心理干预:医护人员帮助患者树立生活信心,主动了解患者心理状态和情绪的变化, 倾听患者的心理诉求,积极与患者沟通, 普及冠心病发病、治疗及预后等一般基础知识, 正确认识冠心病并对患者进行防治疾病的健康教育,对患者进行心理疏通, 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②院外指导:医护人员应努力为患者构建良好的治疗环境, 对患者家属进行适当培训, 指导家属在院外的配合治疗。指导家属如何监测血压、体温、心率、脉搏等一般病理资料, 发现问题, 及时反馈给医护人员;指导家属帮助患者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不吸烟、不喝酒、进行适量运动、保障睡眠质量;此外还可丰富生活内容, 适当参加户外活动、选择节奏轻柔的音乐进行放松疗法以保持患者轻松愉悦的心情, 让患者感受到家庭温暖, 减轻患者的焦虑情绪和精神压力。

1.3 观察指标 ①对两组患者进行跟踪观察记录3个月,根据生活质量评定量表(SF-36)系统理论, 观察患者护理前后生理功能、精神健康、身体疼痛、社会活动功能等领域。以SF-36评价患者生活质量, 分值越高, 生活质量越好。②以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患者焦虑情绪, 50~59分为轻度焦虑, 60~69分为中度焦虑, >69分为重度焦虑;自尊总分范围是10~40分, 分值越高, 自尊程度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差异比较 两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均较护理前改善, 实验组改善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护理前后心理状况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护理后心理状况均较护理前改善, 实验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护理前后生活质量差异比较(±s, 分)

表1 两组护理前后生活质量差异比较(±s, 分)

注:与护理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比较,bP<0.05

组别例数身体疼痛精神健康社会活动功能生理功能护理前护理后护理前护理后护理前护理后护理前护理后实验组7956.3±21.7 80.3±20.7ab39.2±8.7 56.6±9.1ab47.1±12.9 78.4±15.9ab35.2±15.4 68.2±5.4ab对照组7957.8±19.270.8±21.2a38.3±8.445.7±8.4a46.6±11.858.4±12.8a34.3±16.450.4±5.1a

表2 两组护理前后心理状况评分比较( x±s, 分)

表2 两组护理前后心理状况评分比较( x±s, 分)

注:与护理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比较,bP<0.05

组别例数焦虑评分自尊评分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前干预后实验组7966.3±5..47.1±3.8ab24.1±3..35.3±4.5ab对照组7966.4±5.256.5±4.3a24.3±3.027.5±3.6a

3 讨论

冠心病是心血管系统的常见病, 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而导致的心肌缺血、缺氧等一系列临床综合征, 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 严重时会引发心源性休克、急性心力衰竭等并发症[3,4], 对患者生活质量及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本研究通过对本院158例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的收集,对158例患者进行随机分配并进行护理干预措施对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跟踪试验, 试图研究特定护理干预对于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显示, 通过特定合理的临床护理干预, 帮助患者纠正不良认知, 培养患者良好的生活习惯,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改善患者心理状态, 协同患者家属加强健康教育、饮食指导、合理用药, 对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冠心病依然是一个严重威胁患者健康和生命的疾病, 在冠心病的治疗过程中, 需要患者、医护人员、患者家属的通力合作, 采取一整套综合合理的治疗方案, 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5]。

综上所述, 加强对冠心病患者的特定护理干预, 对于改善冠心病患者的焦虑等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1] 钟钧, 杨舜英, 余双辉.冠心病患者心理健康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中国医药导报.2010, 7(18):124-125.

[2] 陆新芬, 严忠慧.综合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观察.中国医药导报.2014.11(11):128-131.

[3] 魏亚, 焦晓红.老年冠心病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措施.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2):266-268.

[4] 邬青, 薛小玲, 赵鑫, 等.冠心病患者实施过渡期护理模式的研究进展.护士进修杂志.2012.27(21):1931-1933.

[5] 俸永红, 陈希.全程健康教育护理临床路径对降低冠心病患者并发症发生的影响.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0):2506-2508.

10.14163/j.cnki.11-5547/r.2015.36.181

2015-07-06]

459000 济源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一科

猜你喜欢
冠心病状态实验组
ADAMTs-1、 CF6、 CARP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意义
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效果
警惕冠心病
状态联想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生命的另一种状态
趣味 “课课练”对城镇小学四年级肥胖男生的体重和BMI的影响
坚持是成功前的状态
冠心病室性早搏的中医治疗探析
IFABP、LFABP检测技术在小儿肠缺血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