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康复护理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康复的影响

2015-05-08 02:59吕勤李冬梅别春娟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36期
关键词:置换术髋关节下肢

吕勤 李冬梅 别春娟

早期康复护理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康复的影响

吕勤 李冬梅 别春娟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护理介入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 将2013年行人工髋关节置换的8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 将2014年行人工髋关节置换的78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对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 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2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09%,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7.2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9.76%,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介入康复护理可减少髋关节置换术术后并发症, 改善髋关节功能,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早期康复护理;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关节功能

疾病早期康复治疗、护理可以避免残疾发生或减轻残疾程度, 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减轻家庭和社会的经济负担。而目前髋关节疾患所致功能障碍亦越来越多影响生活质量, 相关学者认为[1], 髋关节置换手术后早期的康复训练是保证和巩固手术效果, 是促进患者功能康复的重要方法。自2014年开始本科将早期康复护理理念运用到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中, 收到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3年在本科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的8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 其中双髋置换3例。其中男69例,女17例, 年龄49~78岁;高中及以上57例, 初中及以下29例。将2014年在本科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的78例患者作为观察组, 其中双髋置换2例。患者中男63例, 女15例, 年龄46~75岁;高中及以上53例, 初中及以下25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和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骨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与早期康复护理, 并进行术前评定。

1.2.1 术前评定 观察患者步态姿势是否异常、助行器的使用、确定步态类型、检查下肢关节活动范围及影响因素、测定下肢的长度及肌力、检查脊柱的活动性和影像学检查。

1.2.2 术前康复教育 早期指导患者术后及出院后避免髋关节脱位的注意事项、转移指导, 使用步行器进行步行, 演示术后第1天将要进行的练习。教育患者术后及出院注意事项。①避免腿交叉或内收并腿、盘腿动作。②坐位时避免坐低、软的椅子并保持膝部略低于髋部, 使用垫高座位的坐位, 避免膝部靠胸。③立位弯腰时手不能过膝, 避免膝部靠胸。患足不能内旋。④采取仰卧位睡觉, 避免患侧卧位。⑤当由坐位站起、坐下和穿脱衣服时避免由髋部弯腰。⑥上楼时健侧腿先迈步, 下楼时术腿先迈步, 转身以健腿为轴。

1.2.3 术前康复训练 ①体位训练。向患者说明防止术后假体脱位的正确体位。可平卧或半卧位, 但屈髋<45°, 不侧卧, 患肢外展30°, 并保持中立位。②肌力训练。从术前即开始, 并一直持续到术后关节功能完全恢复后。告知患者重建关节虽然有自稳定设计, 但是其稳定性仍然主要依靠关节周围肌肉来维持, 以维持肌力的平衡。③关节牵引。告知患者术前关节牵引优越于术后牵引。④体能训练。指导患者卧位和半卧位时健肢屈膝支撑床面, 手拉吊环臀部离床等运动。

1.2.4 术后护理

1.2.4.1 常规护理 ①术后平卧位, 双下肢置于外展中立位, 双下肢之间安放梯形枕或枕头, 持续3个月, 避免侧卧位3个月。②术后48 h内不间断主动收缩双侧股四头肌, 做双踝关节背伸、跖屈活动, 加强患者卧床时静脉回流, 避免发生深静脉血栓。③术后进食高营养、易消化食物, 多饮水。④预防性应用抗生素3 d。

1.2.4.2 并发症预防 ①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术后给予患者皮下注射低分子右旋糖酐7~10 d;尽早物理预防, 如足底泵等;细致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有无与手术切口无关的下肢及小腿疼痛, 全大腿肿胀等。②预防感染。注意体温、伤口的变化。注意有无牙疼、牙龈炎, 有无泌尿系感染、皮肤感染及脚气感染等。③预防脱位。术后要根据术中的情况进行功能锻炼, 及时与医生沟通。术后保持平卧位, 双下肢处于外展中立位, 勿侧卧内收髋关节, 避免盘腿动作、避免坐矮椅子等。④避免外伤。积极有计划进行关节、肌肉锻炼,以增强肌肉力量和关节的稳定性, 术后2~3 d床上训练卧位到坐位转移, 术后7 d扶双拐站立, 练习扶双拐或步行器行走。骨水泥型100%负重, 非骨水泥型20%负重, 混合型根据患者的疼痛情况酌情负重[2]。

1.3 术后康复护理

1.3.1 早期 目的是增加下肢的血液循环, 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增加肌肉力量, 增加关节活动度, 防止髋关节脱位及假体松动。①术后当天相对制动患者仰卧位, 双下肢之间垫枕外同时在患肢外侧放一枕头防止髋外旋, 并开始深呼吸练习, 运用咳嗽技巧。②术后早期注意保护髋关节的结构愈合, 尽早开展非手术肢体和上肢的关节活动度练习和抗阻练习, 手术侧关节进行无痛状态下的等长收缩练习, 防止肌肉萎缩。③为预防脱位和半脱位, 告知患者避免手术髋的全关节活动范围的练习和术后危险动作, 根据手术入路与医生沟通调整方案(后外侧入路患者应避免髋关节过度屈曲、内收和内旋;前外侧入路患者应避免髋关节过度伸展、内收和外旋)[3]。

1.3.2 中期 ①根据具体术式制定手术侧髋关节需要及需保护的时间, 一般至少6周, 采用骨水泥固定假体且没有进行转子截骨者, 练习和承重的进展速度可略快;对于非骨水泥固定者, 限制承重的时间相应要长一些(一般术后1周后.20%负重, 术后6周后逐渐增加到100%负重)。②运动训练。a.为预防髋关节挛缩, 在术后4~6周, 开始适度的牵伸髋关节练习, 以髋关节屈曲、外展和外旋3个方向为主, 但应限制其他方向的牵伸练习。b.允许承重后, 应促进臀中肌臀大肌募集(手术侧下肢站立时进行轻阻力抗阻外展健侧下肢, 有助于臀中肌募集;通过逐渐增加台阶、椅子的高度进行上下楼、坐位至站位活动, 有助于刺激臀大肌活动)。c.为降低假体的异常应力, 矫正不良步态。在具有相当肌力和平衡能力后, 若无步行限制, 充分使用辅具进行有质量的步态训练。d.注意事项。在进行练习时应注意强调体位和运动模式。练习应为渐进过程, 并在一定的保护范围内进行, 早期避免髋关节屈曲>90°, 内收超过中度范围。在牵伸练习时应避免暴力。

1.3.3 后期 继续在安全有效的原则下强化手术侧髋关节的活动练习。指导患者采取轻负荷、高重复的渐进性抗阻练习。重点针对与步态密切相关的髋关节伸肌和外展肌的力量训练。

1.4 观察指标 术后24周对两组患者进行下肢关节活动度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定[4], 无疼痛、上下楼梯自如、生活自理为优良。并比较两组的术后并发症情况。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的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7.22%,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9.76%,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26%, 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09%,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3 小结

重视护理人员掌握有关康复锻炼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能, 提高护理人员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早期康复的职责意识, 提高康复训练的效果。应用髋关节置换手术可以及时、有效的缓解疼痛, 重建髋关节功能, 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提高生存质量[5]。康复锻炼从术前开始, 与患者积极沟通, 早期康复教育, 教会患者使用术后辅助器具, 步态训练及床上活动注意事项。避免术后手术侧髋关节过度屈曲、内收活动, 指导患者深呼吸及正确咳嗽方式, 预防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教会患者踝关节伸屈运动, 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研究结果表明早期康复训练能改善患者关节功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训练过程中强调在无痛条件下尽早开始肌力训练, 尤其髋周肌力训练, 股四头肌及臀肌的等长收缩训练;强调术后早期、中期、后期康复训练以主动训练为主。术后早期康复能明显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改善髋关节功能, 使患者最大限度回归家庭与社会, 提高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 早期介入康复护理可减少髋关节置换术术后并发症, 改善髋关节功能,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Long WT, Dorr LD, Healy B, et al. Functional recovery of noncementedtotal hip arthroplasty. Clin Orthop Relat Res.1993.288(4):73-77.

[2] 郑彩娥.适用康复医学健康教育.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136.

[3] 徐军, 贾勤. 康复护理学-实训教材.北京:科技出版社.2014: 99-101.

[4] 周士枋.实用康复医学.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0:64-75.

[5] 张箐, 李敏, 杜杏利.早期康复训练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护理学杂志.2005.20(22):70-71.

10.14163/j.cnki.11-5547/r.2015.36.193

2015-09-14]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康复医院(吕勤);吉林省长春市中心医院护理部(李冬梅 别春娟)

猜你喜欢
置换术髋关节下肢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半髋关节与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创伤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
冰球守门员髋关节损伤与治疗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
成人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分型与治疗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引流对血红蛋白下降和并发症的影响
反肩置换术
髋关节翻修术Gross型髋臼骨缺损重建的研究进展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