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特点及预防措施

2015-05-08 02:59李军军杨英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36期
关键词:监护室早产儿抗生素

李军军 杨英

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特点及预防措施

李军军 杨英

目的 分析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特点及预防措施。方.1440例新生儿作为观察对象, 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 探讨新生儿发生感染的因素、特点和预防措施。结果 共有122例新生儿发生医院感染, 感染发生率为8.47%。主要有上呼吸道感染、下呼吸道感染、口腔感染。发现新生儿的胎龄、出生体重、住院时间、抗生素使用等为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胎龄<37周的早产儿、出生体重<2500 g的新生儿发生医院感染的比较显著高于正常新生儿(P<0.05)。结论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的发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一旦发生医院感染很可能给新生儿带来不良后果,因此医院需要针对感染的高危因素及特点加强医院感染管理, 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 降低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发生率。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高危因素;预防措施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中主要收治的是未足月出生的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以及患有呼吸窘迫综合征和其他并发症的患儿, 其中大多数新生儿的病情较为危重, 需要接受胃管、气管插管等侵入性操作[1], 导致医院感染发生率上升。一旦发生医院感染, 不仅会加重患儿的病情、增加医护人员的护理负担, 还可能影响患儿预后, 造成不良后果。研究资料显示,医院感染是当前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本院为了进一步掌握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发生的原因和特点, 以便于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 现对144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 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440例新生儿作为观察对象, 所有患儿均出现呼吸暂停、体温上升、代谢酸中毒等现象。根据卫计委颁发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对患儿的感染情况进行确诊:血液培养呈现阳性、通过胸片明确为肺炎或者其他部位的感染;通过实验室检查发现患儿的白细胞(WBC)>15×109/L;血小板计数(PLT)<100×109/L;血小板压积 (PCT)>0.5 ng/ml以及 C-反应蛋白(CRP)>10 mg/L。

1.2 方法 对1440例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调查, 向患儿家属发放本院自行设计的“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患儿登记表”,对于出现医院感染的患儿, 则填写“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调查表”[2], 主要内容包括患儿的姓名、性别、日龄、出生方式、出生体重、是否有侵入性操作、病情、胃肠道外营养、住院时间、抗生素药物的使用等, 由感染监控专职工作者到病房中与管理小组成员共同完成对感染患儿的诊断与记录。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共有122例新生儿发生医院感染, 感染发生率为8.47%。主要有上呼吸道感染、下呼吸道感染、口腔感染。所有患儿均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发现新生儿的胎龄、出生体重、住院时间、抗生素使用等为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胎龄<37周、出生体重<2500 g的新生儿等发生医院感染的比例显著高于正常新生儿,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440例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n, n(%)]

3 讨论

3.1 建立完善的感染管理制度 在科室中建立感染管理小组, 制定严格的消毒隔离制度、手卫生制度和环境卫生制度[3]。感染科室定期对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中各项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 对于违反制度的医护人员按照相关制度处理。加强对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医护管理人员的知识培训, 提高对医院感染的诊断水平。每周组织医务人员进行新生儿病房感染等知识学习活动, 通过研讨会和学习讲座等活动组织医护人员学习《消毒技术规范》、《医院感染管理办法》以及《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等理论知识, 要求所有医务人员应用六步洗手法, 提高其对于医院感染的诊断和护理水平。学习内容包括医院感染内容、消毒灭菌隔离相关知识、无菌操作技术方法、侵入性操作技术、一次性无菌用品的管理、抗生素的使用、新生儿用具的清洁消毒等。

3.2 提供完善的卫生硬件设施 为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提供优质的洗手卫生设备, 做好卫生标示, 营造良好的卫生氛围。在洗手池、办公室、配奶室以及治疗室中张贴警示标志, 提高医务人员的卫生意识[4]。所有医护人员在接触患儿之前应当对手部进行清洁与消毒, 取适量的消毒剂, 保证完全覆盖手部皮肤。改善洗手设施, 医院中的洗手池应用感应式水龙头, 减少交叉感染发生的可能性, 使用液体肥皂, 在每个病床的床头和治疗车上配合重组的快速消毒剂, 提高手卫生的效果。

3.3 严格无菌操作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中的患儿病情相对较为严重, 大部分需要进行胃管、气管插管等侵入性操作,提高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因此护理人员要严格落实无菌操作规程, 尤其是重症监护室中的早产儿、低体重儿的保护性隔离工作, 减少胃管等留置时间。

3.4 合理使用抗生素 抗生素的滥用是发生菌群失调的重要原因之一, 医务人员要掌握抗菌药物的应用指征, 尽量减少预防性抗生素使用、联合抗生素应用。尤其是早产儿的组织器官发育不成熟, 机体对于抗生素药物的吸收与代谢与成年人或年长儿有着较大的差异, 所以在使用抗生素时要结合药物的剂量、不良反应和适应证等应用[5], 达到治疗目的的同时, 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

总之,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中具有其特殊性, 容易发生感染, 医务人员要针对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和特点, 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 降低感染发生率, 保证新生儿健康。

[1] 安建仓, 张新华, 张玉慧, 等.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与微生物检测的关系探讨.河北中医.2015(1):154-155.156.

[2] 吴小玲, 黄翠兰, 林菲, 等.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探讨.中国医药指南.2014(27):44-45.

[3] 疏恒, 韦红, 李洁, 等.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分析.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2014(4).487-492.

[4] 唐丽洁, 黄莹.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早产儿院内感染引发脓毒症10例回顾性分析.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1.3(3):249-251.

[5] 徐豆豆, 王杨, 藏建业, 等.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内早产儿真菌脓毒症危险因素临床分析.2010年至2012年单中心报告.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3.28(18):1393-1397.

10.14163/j.cnki.11-5547/r.2015.36.208

2015-07-13]

266033 青岛市海慈医院集团小儿二科

猜你喜欢
监护室早产儿抗生素
抗生素联合,搭配使用有讲究
重症监护室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临床医学监护研究
重症监护室护理人文关怀在护患沟通中的作用
发展性照顾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皮肤受伤后不一定要用抗生素
抗生素的故事
早产儿长途转诊的护理管理
床旁超声与移动DR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应用比较
晚期早产儿轻松哺喂全攻略
肠宁汤治疗66例老年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