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休一体化病房护理模式对初产妇产程的影响

2015-05-09 02:57秦宗玉程新芳李玉凤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10期
关键词:导乐初产妇产程

秦宗玉 程新芳 李玉凤

产休一体化病房护理模式对初产妇产程的影响

秦宗玉 程新芳 李玉凤

目的 探讨产休一体化病房护理模式对初产妇产程的影响。方法 产休一体化病房的初产妇100例为观察组, 普通病房分娩的初产妇100例为对照组, 分析并比较两组总产程、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及第三产程的时间。结果 观察组的的总产程、第一产程及第二产程显著短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第三产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产休一体化病房护理模式在消除初产妇的紧张、焦虑、恐惧、疼痛等心理生理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缩短了产程, 临床可积极应用。

产休一体化病房;护理;初产妇;产程

分娩是正常的生理过程, 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 对分娩又有更高的要求——安全、私密、舒适。产休一体化病房“多对一”的陪伴导乐分娩是一种新的护理模式[1]。产休一体化病房(labor delivery recovery,LDR)指的是以产妇为中心,集中设备和医护人员,提供待产、分娩、产后护理全过程[2],满足了产妇及其家庭在一个家庭化病房迎接新生命的愿望。由爱人、母亲、专业的护士全程陪伴, 有效的提高了分娩率, 缩短了产程, 减轻患者的痛苦, 提高了满意度。选取本院产休一体化病房2014年2~10月的初产妇100例,与普通病房分娩的初产妇100例为对照, 探讨产休一体化病房“多对一”的陪伴导乐分娩护理模式对初产妇产程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2014年2~10月, 实行产科家庭一体化病房导乐分娩的单胎初产妇100例作为观察组。年龄20~30岁, 平均年龄(26.0±3.3)岁, 孕周36+3~41+2周, 平均孕周(39±2)周, 无流产史, 新生儿体重 2530~3385 g, 产前检查记录完整, 排除产科高危因素, 适宜顺产。2014年2~10月普通病房未实行导乐陪伴分娩顺产的初产妇100例作为对照组。年龄20~30岁, 平均年龄(25.0±3.1)岁, 孕周36+5~42周, 平均孕周(38±6)周, 新生儿体重 2610~3460 g,无流产史,产前检查记录完整, 排除产科高危因素, 适宜顺产。两组产妇孕周、年龄及新生儿预计体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所有的产妇均在本院孕期保健, 住院期间治疗护理、产前宣教、产后指导及观察均一致。对照组产妇在病房待产, 未实行导乐陪伴分娩, 初产妇宫缩勤时进入待产室内诊, 宫口开大3 cm可留在待产室待产, 第二产程末期转移至产床分娩, 产后2 h转回病房。观察组增加产休一体化病房导乐陪伴项目。在传统的由家属或护士“一对一”陪同,改为“多对一”陪同, 陪同者为爱人、母亲或亲密姐妹1名,专业护士1名。

1.2.1 环境 产休一体化病房为套间, 设施温馨, 舒适, 以粉红色为主, 干净、整洁。内间为分娩区, 陪伴的家属可身穿隔离衣在床旁。外间为等待区, 设置沙发、宣传栏, 由产妇父亲或其他直系亲属等待, 原则上不超过3人, 由产妇选择。

1.2.2 过程 入院后, 介绍周围环境及分娩的相关知识, 产休一体化病床的使用, 产妇爱人及陪伴家属的注意事项, 产时疼痛的应对技巧及方法, 对产妇爱人进行培训, 主要内容是表达对产妇的爱及表扬、鼓励和对新生儿的期待。待产期间有规律宫缩后, 可由责任护士或选择信任的护士导乐。护士和产妇建立亲密的关系, 可姐妹相称, 呼唤产妇熟悉的昵称。第一产程在宫口开大2 cm之前, 护士可以15 min巡视1次, 宫口开大2 cm以后, 由护士全程陪同, 持续电子连续胎心监护。可以自由体位。站立体位时在子宫收缩间歇时产妇可双臂环抱住护士或爱人的颈部, 头部靠在其肩头, 身体斜靠在其身上;护士或爱人支撑产妇的身体, 双手环绕住产妇的腰部, 给产妇的背部下方进行轻柔地按摩。护士者或爱人也可双手环绕住产妇的腹部, 在鼓励产妇的同时, 不断地与其身体一起晃动或一起走动。宫缩时也可引导产妇和家属一起回忆甜蜜瞬间, 听轻音乐分散注意力。及时沟通, 鼓励产妇表达自己的感受, 了解产妇的需求及对疼痛的耐受力, 采用梅拉兹呼吸法, 有助于减轻疼痛, 可采用笑脸法来评判患者对疼痛的耐受力。嘱产妇多食高蛋白、高热量食物, 多饮水,辅助其及时排大小便。第二产程可以随意体位, 一定要握着患者的手, 让她感觉到来自手的温度。在第二产程末期宫缩时嘱产妇深吸气双腿屈曲以配合宫缩, 同时鼓励产妇, 用语言安慰产妇, 唤起产妇的激情, 加强娩出力量。宫缩间歇时嘱产妇全身肌肉放松, 放平双腿, 安静休息以恢复体力。对产妇的努力给予肯定及表扬。第三产程胎儿娩出后处理完脐带, 就和产妇第一次皮肤接触, 婴儿脸颊轻贴产妇脸颊20 s,再轻轻趴在胸腹吸吮母乳。赞美和夸奖产妇及新生儿, 增加产妇的自豪感和满足感。行母乳喂养指导、产后健康宣教等,协助产妇小便, 防止尿潴留。对分娩时要求在场的医务人员有:1名助产士、1名导乐者、1名产科医生、1名儿科医生及1名熟练掌握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的人员。

对照组产妇在病房待产, 未实行导乐陪伴分娩, 初产妇宫缩勤时进入待产室内诊, 宫口开大3 cm可留在待产室待产,第二产程末期转移至产床分娩, 产后2 h转回病房。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χ-±s)表示, 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总产程、第一、第二产程显著短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第三产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产妇产程比较( χ-±s, h)

3 讨论

产时服务模式的改变直接关系到母婴安全。精神因素是决定分娩的重要因素之一[3]。产科学不断的发展提高了母婴的健康水平, 但规范化的流程也带来了负面的影响, 如流水作业式的医疗护理模式使初产妇心存压力, 对产程的不了解, 陌生的环境, 缺乏亲人的陪伴与支持, 频繁的内诊, 至宫口3 cm等待的这段时间, 会紧张、焦虑、恐惧是造成产程延长的原因之一[4]。分娩过程的长时间剧烈疼痛, 也会使产妇感到疲惫产生负面情绪, 会导致产妇呼吸功能紊乱, 增加了体内儿茶酚胺、皮质醇的分泌, 焦虑, 渴望家属陪伴的负性心理的产生使产妇体内儿茶酚胺分泌增加, 神经内分泌功能紊乱, 糖吸收抑制能量释放减少, 使宫缩乏力, 产程延长[5]。①产休一体化病房以产妇为中心, 使分娩成为一个连续的过程, 产妇不必再病房-产房-病房的来回转移, 熟悉的环境,私密的空间, 可信赖的专业人士、爱人、家属的陪伴, 使产妇放松。鼓励与爱并随, 阵痛与快乐同在。②服务模式重视建立产妇产时正面的心态, 充分发掘产妇自身的潜力, 使其主动完成分娩过程[6]。医务人员在整个分娩过程中给予持续的分娩知识的讲解、心理上的安慰、精神上的支持与鼓励,可增加其安全感, 使其对成功分娩充满信心和勇气, 能积极地配合。分娩时爱人在旁, 母亲或亲密姐妹的陪伴来共同见证新生儿的到来, 来自家属的鼓励使产妇增加自然分娩的信心[7]。参与导乐的护士应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娴熟的操作技能、敏锐的观察能力、善于引导的交流技巧等。优雅的背景音乐播放、梅拉兹呼吸法、宫缩时的腹部抚摸和穴位按摩减痛手法、产程及体征的动态监测等都十分有助于提高分娩质量。研究表明:分娩过程中助产士对孕妇抚摸和安慰可使其体内产生内啡肽样物质, 其镇痛作用远大于吗啡,进而减轻产妇分娩时的疼痛[8]。通过转移产妇对疼痛的注意力、稳定情绪、特殊的呼吸控制和按摩方法等降低其大脑皮质的兴奋性, 升高痛阈值及组织分泌内啡肽浓度[9], 提高了产妇对分娩疼痛的耐受力, 缩短产程, 使产妇顺利完成分娩。

综上所述, 产休一体化病房护理模式在消除初产妇的紧张、焦虑、恐惧、疼痛等心理生理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缩短了第一产程及第二产程, 减轻患者的痛苦。随着社会的发展, 以产妇为中心的产休一体化病房护理模式, 必将逐步代替以医疗护理行为为中心的传统式产科护理模式。

[1] 黄华, 章莉莎.自然分娩产时护理模式的研究进展.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0, 16(36):4373-4374.

[2] 朱秀梅,何璐.LDR家庭化产房临床效果观察.现代实用医学, 2011, 23(9):1070-1072.

[3] 闻立红,李巧云,颜秋梅.导乐分娩210例临床分析.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4, 39(6):1082-1083.

[4] 崔素娥.全程人性化导乐分娩模式的实施效果分析.中国医药指南, 2014(19):214-215.

[5] 彭忠菊.导乐分娩在产科中的临床应用及效果观察.中国实用医药, 2008, 3(15):121-122.

[6] 陶润姣,陈悦.导乐分娩对初产妇分娩质量的影响.河北医药, 2013(20):3189-3190.

[7] 杨红梅.导乐分娩对初产妇分娩方式及产程的影响.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3, 53(5):46-48.

[8] 刘丽,段颖欣,王蕊.临床应用导乐分娩对初产妇心理的影响.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4(9):1331-1332.

[9] 赵梅.导乐分娩在初产妇产程的促进作用.中外健康文摘, 2014(3):246.

Influence of labor delivery recovery ward nursing model on labor stages in primipara

QIN Zong-yu, CHENG Xin-fang, LI Yu-feng.
Henan Xinχiang City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Care Hospital, Xinχiang 453000, China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labor delivery recovery ward nursing model on labor stages in primipara.Methods There were 100 primipara in labor delivery recovery ward as observation group, and another 100 primipara in common ward as control group.The times of total labor stages, the first stage, the second stage, and the third stage of the two groups were analyzed and compared.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obviously shorter times of total labor stages, the first stage, and the second stage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ir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the difference of the third stag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had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Conclusion Labor delivery recovery ward nursing model provides important effects in eliminating mental tension, anxiety, fear, pain, and shortening labor stage as well.This method is worthy of active application.

Labor delivery recovery ward; Nursing; Primipara; Labor stages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0.119

2015-02-09]

453000 河南省新乡市妇幼保健院

猜你喜欢
导乐初产妇产程
导乐分娩镇痛仪联合按摩对单胎妊娠初产妇母婴结局的影响
责任制助产护理结合导乐陪伴分娩模式在初产妇自然分娩中的应用
无保护助产在促进初产妇自然分娩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助产师对初产妇分娩疼痛的认识分析
妊娠期连续细致化护理对高危妊娠初产妇不良情绪及对剖宫产率的作用
分析人性化护理在初产妇自然分娩中的效果
导乐陪伴联合自由体位在产妇分娩中的应用
镇痛分娩会影响产程吗
8025例阴道分娩人群新旧产程管理下分娩及妊娠结局比较
叙事病历中的人文关怀——导乐陪伴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