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评

2015-05-12 17:39
甘肃教育 2015年6期
关键词:考分理工科用人

高校办学不能总在名字上做文章

据统计,从2008年至2014年间,全国共有380所大学集中更名,创造了我国高等教育史上最大一波“更名潮”。其实,高校办学不能总在名字上做文章。高等教育要追求的不是校名的“高大上”,而是教育质量和科研实力的“高大上”。这需要每所高校明确自身定位,摒弃急功近利、华而不实,积极修炼内功、发展内涵。这既是对学生负责任,也是对社会、对国家负责任。

(晏 扬)

学生午休矛盾谁该担起责任

学生托管现象的背后,不变的是家长对公立学校非商业化和全心负责的期待。正如公校教师不可能算着工资来决定给孩子讲多少知识,关乎学生健康安全的托管,也不是任何人都能代替的外卖。一个真心希望学生健全成长的学校,是不会只把精力放在提高分数上的,更不会对课堂之外的学生生理需求一概不管。作为政府部门,有政策和财政作为后盾,那保障下一代的权益也是应该坚守的,不能再犹豫退让了。(耀 琪)

高考统卷是教育公平迈开第一步

各省统一试卷似乎回应了人们对于教育公平的期待。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同考一张卷,即便是不同地方的考生,谁的考分更高也一目了然。但仔细分析又不是那么回事,同一所高校在各省的分数线不同,相同的考分,在北京能上得了北大,在云南未必。仅“试卷公平”,分数线各异,仍然不能算全面的“高考公平”。通过这一举措,高考东西部之间的区域录取率将缩小1%。1%很少,却是“看得见”的公平举措,同时也让我们看到,教育公平的全面实现还任重道远。(郝 也)

学生缺乏孝敬之心不能拿理工科说事

日前,全国人大代表、贵州大学校长郑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发现很多理工科学生没有情感,连孝敬父母的情感都没有,这是很恐怖的。教育回归常态,就是让人回归人样。我国的大学生,确实有不少缺乏感恩之情,因此很多大学都开展感恩教育,但是,却没有资料显示,只有理工科学生没有情感,而文科学生就有情感。这是一种比较直接地对理工科学生的歧视,这种言论有些偏颇和以偏概全。(艾萍娇)

看待招聘“神提问”当有换位角度

招聘是门学问。大学生求职遇“神提问”,恰好说明用人招聘更为专业,也更加理智,并由此释放出积极的用人导向。由此不难看出,用人单位更注重于考察的针对性,以力求达到人尽其才的层次,并由此带来用人方式和选择原则的改变。看待招聘“神提问”当有换位角度。需求更有质量和水平,对供给层面也提出了挑战。一方面要求各人才培养机构要做好与市场的对接,达到供需的一体化;另一方面则要求求职者,应认真研究和分析市场,以更加负责的态度,精心准备去应对各种挑战,主动适应形势的变化才能占据主动、获得先机。(堂吉伟德)

职业要求不是衡量教育的唯一标准

北京城市学院公共管理学部教师刘金菊最近提出了一个大家都较陌生的概念:“教育过度”,指个体所拥有的受教育程度超过了工作所要求的水平。培训劳动技能是教育的重要职能,但不是唯一职能,教育要培养的,是一个全面发展的人,一个生命充盈的个体。衡量教育是否过度,不是单纯地以工作技能为标准,而是要全面地考察。如果其他方面的培训是必要的,那么即便“受教育程度超过了工作所要求的水平”,那也是值得的,不能简单地归结为教育过度。如果教育过度这一概念成为公共政策的理论基础,则日后个人受教育的机会很有可能被挤压,教育事业发展的空间必定也会日益逼仄。

(周 云)

猜你喜欢
考分理工科用人
尺偏难以选准人——把准“用人卡尺”
分式求值——中考分式题的核心
理工科优等生WEY VV6
燕昭王的用人智慧
理工科大学生音乐鉴赏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用人还需讲原则
浅析理工科大学生法律素养的培养
理工科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
成吉思汗的聚才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