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特色办学道路上阔步前行

2015-05-12 17:44金梅
甘肃教育 2015年6期
关键词:民乐学校管理

民乐县第一中学创建于1944年,如今已走过了70年的风雨历程。七十年来,学校五易其名,两迁校址,经历了初级中学——完全中学——高级中学三个阶段。

1958年学校开始高中招生,成为完全中学。1995年秋,学校停止初中招生,1997年完成过渡,成为全县唯一一所只承担高中教学任务的高级中学。

2000年11月,学校被甘肃省教育厅命名为“甘肃省示范性普通高中”,是甘肃省首批14所“示范性普通高中”中唯一一所县级中学。2005年又以优异成绩通过了示范性高中复评,并受到了省教育厅的表彰奖励。

学校现有教职工454人,设有教学班112个,在校学生7300多人,是全省规模最大的普通高中。自实施新课改以来,学校的发展稳步提升,办学特色日益显著,教学质量蒸蒸日上,已成为宣传民乐的一张靓丽名片。

经过几代人的励精图治,民乐一中已在困境中崛起,在奋进中发展,在特色办学道路上孜孜以求,不断前行。

硬件支撑 助推学校发展

七十年风雨,记忆着民乐一中艰辛的崛起史;七十年沧桑,见证着民乐一中坎坷的发展路。

融合了古典建筑艺术与现代育人理念的仿古式校门,以“秦汉古风——魏晋风流——唐诗江山——宋词写意——明清流韵”为主题的“三廊一阁一亭”仿古式系列建筑群,彰显了民乐一中的人文品位,成为校园内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文昌苑立体花坛孔子雕像,让师生在举手投足之际,时时“聆听”先哲的教诲;积淀着丰厚历史文化的三台阁,已成为师生们登临抒怀、休闲学习的好去处。

民乐一中楼宇的命名以“学”为中心,个性独具;“班级文化”催人奋进,“宿舍文化”情深意远;“校园文化”浓郁芬芳,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基础设施是学校发展的重要保障。民乐一中占地162.5亩,建筑面积 80000多平方米,设有一个东圃分校区。学校校园布局规整合理,教学设施功能齐全,设有教学楼、实验楼、图书楼、多功能综合楼、学生公寓、餐饮楼共14幢。

学校还为131个教室和办公室全部配置了交互式电子白板,建成了录播教室 、通用技术教室等18个功能室;各类实验室23个,教学仪器配备达到教育部《配备目录》Ⅰ类标准;图书馆藏书30 多万册、各类报刊215种,阅览室 6个,可供600位师生同时阅读。

同时还为所有教室和办公室配备了书柜和图书,方便了师生阅读;能容纳800多人的多功能综合楼,可开展学术报告、师生集会、文艺演出等大型活动。

先进的网络中心,覆盖全校的校园IP广播系统、VOD视频点播系统,丰富的教学资源库,为现代化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服务;集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校史教育及学校德育教育于一体的德育基地,充分发挥了德育基地的育人功能;高标准的心理咨询中心,及时对师生的心理健康提供了服务。

各类文体活动场地设施齐备,既满足了学校特色教育活动的需要,又满足了音体美学生自主选课、走班上课的需求。学校拥有 350余亩的劳动技术实践基地,还与河西学院、县职教中心、锦世化工等学校、企业合作,建立了通用技术实践基地,为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特色活动 点燃学生激情

七十年的探索实践,七十年的砥砺积淀,七十年的矢志不移,形成了民乐一中“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校风和“忠诚、爱国、健康、文明”的校训,铸就了民乐一中“自强不息,守正出奇”的精神,确立了民乐一中“以人为本,和谐高效,学生第一,质量至上”的发展理念。

在“给每个学生以希望,让每一个个体都发展”的人本化办学理念引领下,民乐一中继承多年积淀的文化传统,以丰富的第二课堂活动为载体,以加强教师梯队建设、强化教师培训为抓手,以打造高效课堂为目标,全力提升师生人文素养,形成了可持续发展的办学机制,营造了民主、文明、快乐、和谐的校园氛围,有效催生了学校办学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将学校建成了一所“点燃师生激情、打造高效课堂、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学习型学校;一所继承传统,与时俱进的古典园林式学校;一所学子向往,英才辈出,深具影响力的现代化学校;一所“全市领先,全省一流,全国有影响”的“成果超群型”特色实验学校。

活动是点燃激情的载体,是个性张扬的平台,是学校文化辐射的窗口。学校的“百家讲坛”、“名师讲坛”、“道德讲坛”追寻真善美,给学生传递正能量;模拟法庭,庄重肃穆;主题班会,常开常新;安全教育,警钟长响;感恩演讲,诱发共鸣;励志报告,澎湃激昂;激情早操,气势壮观;大课间阅读,四溢书香。

《金色年华》文学社、绿洲画苑、鸿飞科技等兴趣小组活动精彩纷呈;“歌唱祖国”、经典诵读、汉字听写等特色课外活动有声有色。“微爱志愿者”协会,为社区奉献爱心;“心理学社”,为学生调节心理。一年一度的“体育之春暨校园文化艺术节”魅力无限,一年一度的“秋季田径运动会”挑战极限;一年一度的“春蕾艺术节”精彩不断。

这些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学生的生活,健全了学生的体魄,净化了学生的心灵,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民乐一中的教育因激情而鲜活,民乐一中的活动因激情而美丽,民乐一中的生命因激情而精彩!

教学实践 提升教师实力

优秀的师资是学校特色发展的基础,是名校发展的支撑,是学校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保障。

民乐一中拥有一支结构合理,治学严谨,业务精湛,爱岗敬业的师资队伍。其中高级教师115人,中级教师195人,陇原名师1人,张掖名师2人,省级骨干教师11人。

学校对国家课程的开设施行全面稳妥,校本教材研发精益求精,“导学案”编写使用蔚然成风,小张化限时训练有条不紊。

民乐一中实施“请进来讲,走出去学”的战略,先后邀请爱尔兰籍Nory女士、美国玛斯金格姆大学孙焱教授,全国语文特级教师、复旦大学附中黄玉峰教授,全国数学奥赛金牌教练、特级教师周沛耕先生等多名国内外知名教育人士来校讲学,为学校创建多元化、优质化、特色化的 “成果超群型”实验学校注入了活力。

学校还积极与国内知名高中接洽,先后组织500多位教师走出校门,赴复旦附中、江苏如皋中学、海安高级中学、河北衡水中学等知名高中或课改示范高中考察学习,转变理念,改革教法,满足了新课改的师资需求。

和复旦大学培训中心、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每年为学校骨干教师举办高级研修班,拓宽了教师的视野,提升了教师的素养。

新课程改革转变了课堂教学模式,优化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民乐一中借鉴江苏的“导学案”模式,融合河北的“6+1”模式,在学校 “三案九环节”模式的基础上,形成了符合新课改要求的“三案五段”高效课堂模式教学。

“三案五段”高效课堂模式教学以学案为载体,以教案为依托,以练案为突破,三案合一,互相辅助,共同作用,学讲练结合;以“学案导学——自学质疑——合作探究——展示点评——巩固检测”五个环节为链条,环环递进,层层深化,通过学习、展示、交流、合作等策略,促进教师教学设计、实施、评价、反思能力的持续提高,实现了教师教学理念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实现了常态课堂高效化。

学校还实施“科研兴教,科研强校”战略,开展“定时间——定内容——定主讲人”的大备课组研讨活动,及时反馈,长期跟踪,检查督导,修正完善,充分发挥团队优势,凝聚教学共识,交流教学经验,结晶集体智慧,增强教学针对性,提升了集体教研品位。

近年来,学校教师发表的国家级、省级以上教育教学论文高达700余篇;立项、鉴定了90余项市级以上教育科研课题。30余项教研成果已获得国家级、省级奖励。

有序管理 凝聚师生人心

建立特色办学的制度化、精细化、人文化管理机制,是确保办学特色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民乐一中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制度化管理促规范,精细化管理提效益,人文化管理聚人心”的管理理念。

制度化管理是学校管理的外壳。为了保障学校管理工作健康有序地开展,让制度“看守”校园,民乐一中在抓好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出台并完善了《教职工阶段性绩效考核评价方案》《YJP综合评价体系》《音体美学生选课走班指导意见》和《教职工科研管理奖励办法》等一系列学校管理制度,并切实落到了实处。

这些制度避免了以往“唯分数论英雄”的“一刀切”评价弊端,客观透明、公平公正地体现了教职工的工作业绩。

精细化管理是学校管理的精髓。结合规模大、人数多的实际,民乐一中的管理更趋向精细化。学校值日小组通过“检查——分析——督促——反馈——落实”等途径,对学校工作全覆盖、全方位、全天候透视,为学校决策提供依据。

年级组以“目标管理——常规管理——效益管理”为链条,齐头并进,向管理要质量;学科组以“高效课堂——精细化复习——大备课组活动——教师“传、帮、带”为纽带,多管齐下,向教研要效益。学校形成了工作“时时有人抓,事事有人做,工作无空档,学校无闲人”的良好管理格局。

人文化管理是学校管理的内核。民乐一中以人为本,想教师所想,急教师所急,关心教师的工作生活,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以热情换真情,以大家爱小家,极大地调动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激发了教师的工作活力。

学校还成立了特困生基金会,设立了“珍珠班”,资助贫困学生,关心留守儿童;还设置了医务室,开通了方便超市,修建了浴池,为寄宿学生的学习生活提供了方便,使学校成为学生温馨的家园。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民乐一中人正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空前的热情和活力在特色发展的道路上继承着、跨越着、创新着,以蓬勃的朝气、包容的大气、一往无前的勇气,矢志不移地坚守“自强不息,守正出奇”学校精神,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编辑:王金梅

猜你喜欢
民乐学校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民乐国祥
陈欣若和他的《色俱腾》——为九位民乐演奏家而作(下)
学校推介
我,民乐高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