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同考”拷问学校管理制度设计

2015-05-12 17:49子敏
甘肃教育 2015年6期
关键词:弟子高三管理制度

子敏

江苏邳州运河中学组织的师生同场考试的新闻引来看客无数,口诛笔伐者有之,点赞声援者有之。“交白卷”、“甩笔而去”,教师与校方的一系列举动点燃了围观者的热情。事实上, “师生同考”并不鲜见,一些地方教育部门和学校早有尝试,运河中学并非“第一个吃螃蟹的”。之所以招来批评,关键在于人们从“40岁以下”、“ 高三年级组教师”、“模拟考试”中嗅到了应试教育的味道,发现了“人格侮辱”的痕迹。

虽然这次业务练兵教师测试成绩优秀率达81.6%,但终究学校受到质疑、骑虎难下,教师感觉丢了面子、伤了尊严。这一局面,不论学校、教师还是学生,哪一方都不愿看到。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如果在其中加上“与生同考”,难免引发师道尊严何在的疑问。“师生同考”会让教师斯文扫地、颜面无存?是否就真的只能考得了学生,考不得教师呢?

韩愈在《师说》中说得好:“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由此可见,“师生同考”并非那么可怕,其作为一种检测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促进教学相长,也不能颠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更不会损伤教师的尊严。

教师反感这一举措,究其根本,固然有“师必强于弟子” 、“考不过学生丢面子”的念头作怪,更多的却是对学校管理考核制度的不满。

当前,精细化管理、量化考核已成为很多学校的治校法宝,广大中小学教师承受着管理、教学等方面的考核压力,高三年级教师的压力之大更不用说。

在事先没有进行沟通、未达成共识的情况下,单纯将考核的对象、形式确定为“40岁以下高三年级教师”,这无疑会使其对制度公平性产生质疑:为什么是我们,为什么仅是我们?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作为学校来说,以制度管人、以制度管校,进行业务练兵,提高教学质量,这是合理而且必需的。无论是采取刚性管理还是柔性管理,终极目标是促进学校、教师与学生的和谐健康发展。要实现这种发展,离不开学校管理层、一线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

“师生同考”的争议,表面上看源于考的形式及对教师尊严的认识,但实质上拷问的是学校管理制度设计的科学性、公平性和可操作性。如果学校在制度设计过程中,仅是把焦点放在师与生、教与学的“管”上,量化考核而缺乏人文化的制度设计,对教师的诉求和担忧“置之不理”,则会加剧学校与教师之间的矛盾,引发教师对学校管理制度公平、公正的质疑。

猜你喜欢
弟子高三管理制度
食品安全公共管理制度的缺失与完善评析
涉军中小企业管理制度创新探讨
高三后期如何做到有效复习
我把高三写成诗
扫净心尘
西点军校严格的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