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新课改下的小学教育教学管理

2015-05-12 17:52周多喜
甘肃教育 2015年6期
关键词:教育管理管理模式小学教育

周多喜

【关键词】 新课改;小学教育;教育管理;管理模式;力量;教

学环境;教学过程;教师队伍

【中图分类号】 G6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06—0025—01

迄今为止,我国小学的教学管理状况还是比较乐观的,所取得的成绩也是值得肯定的。不过,与新课改的要求相比较,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教师队伍的建设还存有一些差距,没有达到理想目标;师生的传统教育理念挥之不去;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缺乏实用性和针对性等问题,亟需得到改善,以期符合新时期的教育教学管理的要求。

为了解决当前小学教育教学管理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新改革应运而生。新课改更加重视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水平,贯彻落实素质教育,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将教育重点放在学生的全面发展上,从学生的需求出发,一切为了学生更好的发展。教育的目的要培育符合时代要求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必须提升教师队伍的水平,改进教学管理活动的服务性和针对性,将新课改的精神切实落实在教师的教学活动中。

一、 全面改革教学管理模式

首先,需要以校长为核心的小学管理者树立改革的坚定信念,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同时结合本校教学实际,深入课堂,加强对师生的了解,为更好地推进教育管理改革打好基础。作为小学教育的总策划者和总管理者,校长在这一过程中担负着最大的职责。小学校长必须加强对本校师生了解掌控的能力,通过深入课堂,加深与师生的交流,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从而将新的教育管理理念真正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其次,小学教育管理模式改革要始终与素质教育的要求相联系,注重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优秀的社会人才。注重教师在小学教育管理模式改革中的地位和作用,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二、 积极动员各方面力量

借鉴国外现代教学管理的成功经验可知,要想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管理者就必须有效地动员各方面的力量,使其有机地结合起来,积极地投入到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中去。首先,要提高学校领导的重视度,积极调动校内的各种力量,努力与家长、社会取得及时的联系,邀请他们参与到学校管理工作中。其次,建立健全教学监督组织、制度等,确保为教学改革提供有效的改进意见。

三、 积极构建和谐民主的教学环境

和谐、优美、民主的教学环境是提升小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为了确保教学环境处于一种优秀、平稳的发展状态,则必须针对该校的现实情况做出调整规划。作为一个小学的教育者、管理人,应努力做到以下两点:一是聚精会神,广泛吸纳利用多方面的力量,为教育人员构建舒适、和谐的教学环境贡献力量,确保教育工作人员不受外界环境的干扰,致力于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二是学校领导和教师在布置教室、维持课堂纪律、形成优良班风等方面应充分考虑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心理需求等,为学生构建优美、安静、和谐、民主的学习环境,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的学习,还能加强对学生各方面的有效管理。

四、加强对整个教学过程的有效管理

就目前的情况而言,我们国家对小学生课内外作业的教学管理,尤其是家庭作业的管理还远远不到位。因而,学校不仅要做到对学生家庭作业的统筹规划,也要促使各学科之间有效沟通协调,努力实现对教学全过程的有效监督管理。此外,也要督促学校加强课外活动的组织、安排和检查等,使得学生真正有效地参与到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中去,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真正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五、 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

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是改革小学教育管理模式的关键,也是提高小学教育质量的重点。一方面,要加强对现有教师队伍的职业素质培训,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另一方面,师范院校在教师培养的过程中应有目的地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要注重平衡城乡差异和地区差异。建立一支专业素质过硬、职业道德高尚的教师队伍是小学教育管理改革得以成功的保障,小学教育中教师需要言传身教来给学生更好地树立榜样,因此,过硬的教师素质是小学教育质量的基础。就教师队伍素质的构成而言,教师的业务能力和道德素养同样重要。一方面,小学教师需要具备更高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从而提高自身掌握先进教育理念和教学手段的能力。另一方面,要注重教师个性发挥和创新能力培养,增强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从而为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奠定基础。始终坚持“德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教学理念,真正达到小学教育“言传身教”的目的。

编辑:郭裕嘉

猜你喜欢
教育管理管理模式小学教育
现代高校教育管理若干问题的思考
浅谈高校图书馆随书光盘的编目与管理作用
研读教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
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与有效性的方法研究
略谈小学语文课堂的生活教学
GIS在教育管理中的应用探析
工程应用型本科机械专业学生考研管理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