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中学生交际能力培养初探

2015-05-12 18:12缑虎林
甘肃教育 2015年6期
关键词:交际能力英语课堂培养

缑虎林

【关键词】 英语课堂;交际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06—0057—01

“交际能力”最初是针对母语的学习提出来的,但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加强和对英语教学法研究的深入,此概念便引到了英语教学之中。如果按照对母语“交际能力”的要求来要求外语教学,显然是不切实际的。

一、交际能力的内涵

交际能力作为与语言能力相对应的概念由美国社会语言学家乔姆斯基提出,是指恰当地使用语言知识获取或表达信息的能力。要了解交际能力,必须先来了解这一概念产生的缘由。语言学家乔姆斯基划分了语言的能力与行为的区别:语言能力是说话人大脑中所隐含的语言知识,是一个系统的语言规则的综合;而语言行为则是说话人实际语言运用的反应,是以语言能力为基础的。因此,乔姆斯基认为语言研究的目的在于关注语言的同质性,即通过转换生成语法对人类所特有的语言能力作出普遍性的解释。

交际能力包括语法、社交、话语、策略等方面的能力,语法能力是交际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以交际能力为目标的交际语言教学并不反对语法教学。从语言教学的角度看,交际能力有三个互相联系但又有不同侧重点的平面,分别反映了语言教学中的不同方法。

二、交际能力的培养是英语的教学目的

交际能力的培养要求为交际教学提供了目标。在英语教学中,交际能力内容和层次应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而定,提倡培养运用英语于实践的能力或为实际交际打好基础。哈默认为,学生的英语知识是有限的,这并不意谓着他不能用所学的英语知识进行非常有效的交际。很显然,水平越低,使用语言的完善程度就越差。但至少我们可以期望他为交际而使用英语。语言不只是一个抽象系统,教师的任务就是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使之变得真实。由此可见,即使在学习英语的初级阶段,教学也要致力于培养学生运用所学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三、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

1.培养学生跨文化的交际能力。文化对于语言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载体,阅读材料中不可避免地要涉及跨文化的内容,而多数学习者只是通过仅有的语言知识来对文章进行表面的理解,至于深层次的含义根本无法理解,这样往往就会对文章的理解产生偏差。因此,英语学习者在阅读文章的同时可以多从跨文化方面进行深层次的理解,从而达到语言习得中的“移情”境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是较为复杂和艰苦的,由于阅读是一种心理过程,首先就要从干涉心理过程着手,克服一些消极的阅读心理,培养阅读的积极性、目的性和跨文化性,让阅读成为一种享受,久而久之就会提高自身的阅读水平。

2.加强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比较。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将中西方文化在称呼、感谢、谦虚、赞扬、表示关心、谈话题材和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自然地渗透到英语教学中。同时,利用多种渠道、多种手段,吸收和体验异国文化,可以收集一些英语国家的物品和图片,让学生了解外国艺术、历史和风土人情;运用英语电影、电视、幻灯、录像等资料给学生直观的感受,使学生对英语的实际使用耳濡目染;向学生推荐阅读体现外国文化的读本,以增加对英语文化的了解;邀请专家做东西方文化差异方面的专题报告;组织英语角、英语晚会等,创设形式多样的语言环境,加深对文化知识的实际运用。教师对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培养应在传授语言的同时,同步进行文化知识的传播。

3.语言内容和言语技能的培养。语言内容包括字母、语音、词汇、语法等要素。言语则是由听、说、读、写等的技能构成,也就是言语技能。两者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言语技能离不开语言内容,因为语言内容存在于言语活动中。但这种相关性往往使人们容易忽视言语技能,而把教学的重点全部放在语言内容上。其实,语言和言语是不相同的,也不属于同一层次的知识范畴。就言语中的语言而言,它总是与具体的话语活动即情境联系在一起,不同的话语活动情境可以出现不同的语言内容。掌握言语要素要通过听、说、读、写等专门训练,而掌握言语技能则要通过人脑的消化、吸收、记忆和大量的训练。

总之,中学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实现在不同的社会文化情境下的跨文化交际,即为了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需要教师正确认识到中学英语教育是跨文化教育的一环,把语言看作是与文化、社会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并在教学大纲、教材、课堂教学、语言测试等方面全方位地反映出来。编辑:杨慧芳

猜你喜欢
交际能力英语课堂培养
让快乐回归英语课堂
标准发音对英语学习的促进作用
运用情景会话构建高效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