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教学的现状与对策

2015-05-12 18:30王忠厚
甘肃教育 2015年6期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成因困境

王忠厚

【关键词】 文言文教学;现状;成因;困境;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 06—0087—01

一、 文言文教学的现状及成因

文言文教学已有百余年的历史,为了教好、学好文言文,许多教师都曾努力寻求方法,但收效甚微,语文教师都为此伤透了脑筋。正如钱梦龙先生所说:“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即使在语文教学改革很火的年代,文言文这块世袭领地仍然是一派‘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荒凉景象。”文言文教学高投入、低收入已成了不争的事实,教师累、学生苦、效果差的局面已与现代教学理念格格不入,教学现状不容乐观,面对文言文教学的困境,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成因:

1.教学理念落后。把文言文课完全上成了分析课。偏重了分析课文内容和写作特点,甚至认为文言文会读、会翻译就可以了,忽视了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不利于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2.教学形式单一,方法陈旧。因为文言文主要考释义和翻译,所以很多教师采用串讲方式:介绍作者作品,连接时代背景,然后逐字逐句串讲,分析写作技巧,力图做到“字字落实,句句串讲”,教学目标宽泛,重点难点不明,学生只会被动接受,不能形成规律性认知,无法达到知识迁移,更无法提高阅读能力,挫伤了他们学习文言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的主体作用未能得到体现。

3.有些教师不能或不愿深入文言文教改的研究,安于现状,缺乏系统性、规律性的文言文知识储备,甚至甘愿做一个搬运工,简单地将教案、网络上的资料搬到课堂,通过“复制”“粘贴”让学生成为被动接受的机器,进而失去了学习文言文的热情与兴趣。

二、 走出文言文教学困境的对策

1.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妥善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一是文本与教师、学生的关系。文本是文言文教学的基础和前提;教师是学生学习文本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以教师要把带着知识走向学生的观念转向带着学生走向知识。二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机统一。学习文言文要让学生在理解、积累的基础上,达到塑造学生健康向上的人格,丰富传统文化底蕴,提升文学和人文素养的目的。三是处理好课内、课外阅读的关系。学习语言不是单凭课堂45分钟就能有所收益,在课堂上和学生一起探讨学习方法,课外要补充阅读,推荐给学生一些简单的文言文,将方法运用到课外阅读上,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四是处理好传统教法和现代教法的关系。既要肯定并采纳传统教法中的可取之处,也要学习钻研新教法,形成融古今优秀科研成果,取传统、现代教法长处的有自己风格的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风格和模式。

2.营造良好的文言文学习氛围。教好文言文,语文教师首先要有先进的教学理念、正确的教学原则、有效的教学方法,更要具备较高的文言文修养。上课时要有自信和吸引力,对课文内容精熟,能背诵,对名人轶事、名篇名句信手拈来,旁征博引,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文化底蕴和博学气场,生发仰慕之情,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热情。其次,教学过程中可以将一些人物传记采用现代流行语巧妙朗读,增加文言文的趣味性,使文言文和现代语言巧妙融合,消除学生的时代差距感,也可以让学生自己理解文章,将文言故事进行现代演绎,消除学生对文言文的恐惧感。

3.引导学生诵读经典。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朱熹曾说:“学者观书,务须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读一字,不可少读一字,不可多读一字,不可倒读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读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可见学习语言离不开诵读。文言文也不例外,更何况诵读法是中国传统语文教育最重要也最有效的方法。加之文言文与我们今天的生活距离较远,学生想要尽快掌握这门语言的规律,形成语感,就必须背诵相当数量篇幅的文言文优美语段。在积累文言字词、句式等之前一定要指导督促学生背诵经典。

4.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文言文的过程中,可以把古今语言拿来比较,对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进行比较。也可以把有关联的作品放在一起读,看异同、评优劣,在对照阅读中获得较全面准确的认识,从而开拓视野,训练思维能力,提高鉴赏水平。要重视感受文章中蕴含的丰富的民族文化和情感因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文言文教学将出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编辑:刘於诚

猜你喜欢
文言文教学成因困境
晕纹石成因解读(上)
“邻避”困境化解之策
必须正视的理论困境
我国雾霾治理的困境与出路
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文言文教学之流弊及矫治
让文言文教学迸发思维的火花
翻译实践问题及成因
“酒”类语符两个修辞场及其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