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生活』理念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渗透

2015-05-12 18:46郭爱琴
甘肃教育 2015年6期
关键词:低碳生活生物教学保护

郭爱琴

【关键词】 生物教学;“低碳生活”理念;保护;环境

【中图分类号】 G63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

06—0112—01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环境污染已经带来了许多自然灾害,环境问题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存的重中之重的问题。保护我们人类唯一的共同家园——地球,已经迫在眉睫。中学生是未来生活的主人, 他们的生活态度不仅影响着自己, 也影响着社会, 甚至对上一代和下一代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教师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应贯穿低碳环保的生活理念, 让学生理解“低碳生活”对于地球、对于生活在地球上的生物的意义。但是这种观念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 要改变也非常不容易, 所以教师要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潜移默化, 循序渐进, 使学生逐步形成低碳环保的生活理念。

一、结合初中生物课本渗透“低碳生活”的理念

初中生物课本是以“生物与环境的密切关系”为核心的,它体现了人与生物圈的密切关系,也体现了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以及和谐发展的关系,旨在唤醒学生的环保意识,保护地球,减少破坏性的活动。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运用教材中关于人类直接或者间接影响环境的事例,组织学生展开讨论,甚至辩论,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观念。

例如,在学习“酸雨的危害”这部分内容时,首先通过生动的图片让学生认识到酸雨危害的严重性,然后让学生讨论、探究引发酸雨的主要原因,从而使学生认识到人类在生物圈中的核心地位和主导作用,认识到人们的这些“不幸”往往源于自己酿造的苦果,从而让学生明白“低碳生活”的必要性。

二、在课堂中引入新闻及热点事件

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地引入新闻及热点事件可以提高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也可以自然地将“低碳理念”传递给学生。初中生物课本中也有大量内容涉及到了环境的破坏,教学参考书后面的有关生存与环境、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酸雨的危害等视频资源非常好,在课堂上应当给学生一一播放,生动的画面能直接地说明“低碳环保”的必要性,同时也可以在课外搜集其他环境污染的资料证据。

三、引导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鼓励学生参与学校和社会组织的各项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还可以让理论联系实际, 让学生从课堂走向社会。因此,教学中,教师要适时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比如,可以在每年的艺术节开展以“低碳生活”为主题的竞赛活动, 鼓励学生积极参加,通过绘画、小品、课本剧、废物的再利用等艺术表演形式来体现节能减排的绿色生活。

又如,组织学生参与“地球一小时活动”,利用学生偶像的号召力, 传递低碳绿色生活理念;鼓励学生在节假日争做城市环保志愿者, 积极参加清明植树等。

除此之外,在平时的生活中,还要引导学生体验“低碳生活”,从点滴做起,从“节约一度电、一张纸、一滴水、少喝一瓶饮料、少用一个塑料袋”做起,通过“我与自然有缘日志”、“认养一棵树、栽培一种花”、“我的低碳生活”等体验与创意活动,让学生把自然、和谐的生态环保意识和简洁、节能、文明的绿色生活理念带回家。

四、帮助学生养成低碳生活习惯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纠正不良的生活习惯,鼓励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 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争做一个推广“低碳生活”的人。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循序渐进地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上学尽量步行或者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离开房间随手关灯;垃圾分类堆放,注意及时回收;每天的淘米水可以用来洗手、擦家具、浇花等;将废旧报纸铺垫在衣橱的最底层,不仅可以吸潮,还能吸收衣柜中的异味;用过的茶叶渣,把它晒干,做一个茶叶枕头,既舒适,又能帮助改善睡眠。

总之,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适时地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教育他们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保护我们唯一的家园。

编辑:谢颖丽

猜你喜欢
低碳生活生物教学保护
提升侗族传统农业碳汇积累的创新模式研究
从渗透人文素养的角度论新课改背景下的生物教学
刍议增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途
浅谈遗址公园的保护
浅谈校园文化与低碳生活养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