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积极情绪的养成研究

2015-05-14 11:54田仁海王中华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15年4期
关键词:积极情绪情绪班级

田仁海 王中华

情绪主要是指伴随着人的认知活动与意识过程所产生的对外界事物的态度,是人对客观事物与主体需求之间关系的反应的一种心理活动。积极情绪,是一种正向性的情绪,主要是指人在面对体内外的各种刺激以及事件满足个人需要时所产生的并伴有愉悦感受的一种情绪。积极情绪对于班主任自身和学生而言都具有重要的价值,但是社会因素、学校因素、家长因素以及班主任自身因素在影响着班主任的积极情绪形成。为此,我们须采取策略进行班主任积极情绪的养成。

积极情绪 班主任 原动力

2014年教师节上出现了一件令人不能忽视的事件,即媒体曝光了哈尔滨某高中一个班主任因为教师节未得到学生的礼物而形成消极的情绪,进而迁怒于学生,从而受到学校处分和媒体曝光。从这件事情,我们不难发现消极情绪的害处和关注班主任情绪的重要性。因此,班主任须不断反思,养成积极的情绪。我们认为,积极情绪主要是指一种正向性的情绪,正如现在所说的正能量,主要是指人在面对体内外的各种刺激以及事件满足个人需要时所产生的伴有愉悦感受的一种情绪。从案例中的那位教师可以看出,积极情绪对于班主任的工作来说尤为重要,班主任积极情绪的缺失容易导致其工作的失误。所以,我们须进一步去关注和研究班主任积极情绪的养成。

一、积极情绪的理解

一般而言,情绪是指伴随着人的认知活动与意识过程所产生的对外界事物的态度,是人对客观事物与主体需求之间关系的反应的一种心理活动。

积极情绪在近年来特别受到关注,尤其是弗雷德里克森的情绪扩展理论,使得积极情绪进一步受到重视。目前来说,积极情绪还没有统一定义,国内外许多学者都对积极情绪进行了相关的界定。如弗雷德里克森认为:“积极情绪是对个人有意义的事情的独特即时反应,是一种暂时的愉悦。”[1]孟昭兰则认为,积极情绪是与某种需要的满足相联系,通常伴随愉悦的主观体验,并能提高人的积极性和活动能力[2]。还有学者认为,积极情绪就是在目标实现过程中取得进步或得到他人积极评价时所产生的感受[3]。

综观上述定义,笔者认为,积极情绪是指一种正向性的情绪,正如现在所说的正能量,主要是指人在面对体内外的各种刺激以及事件满足个人需要时所产生的伴有愉悦感受的一种情绪。

二、积极情绪的价值

1.对班主任自身而言

(1)有利于班主任身心健康

养成积极情绪是班主任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教师专业发展导论》提出,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之一就是在教育活动和日常生活中均能真实地感受情绪并恰如其分地控制情绪[4]。可见,班主任积极情绪是班主任心理健康的重要表征,通过是否形成积极情绪能判断班主任心理健康与否。同时,积极情绪也有利于班主任身体健康,相关研究表明,“积极的期望预示着更佳的健康”。因此,班主任积极情绪的形成能有效促进班主任身心健康。

(2)有利于班主任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一些学者认为,积极情绪具有扩展思维和认知的功能,积极情绪能够“敞开我们的心灵和头脑,使我们更善于接受和富有创造性。”[5]因此,通过形成积极情绪,班主任能更好地敞开心灵和头脑,也能进行创造性的班级管理和班级教育工作,更好地提高班级管理和教育工作的效果。最后,积极情绪是班主任的一种重要心理品质。“情绪上的成熟性应是成功教师应具有的另一种品质。”[6]班主任是否具有积极情绪,是判断班主任工作成熟与否的重要标志。那么,当班主任具备了积极情绪,就能为自己的班级管理工作带来更多的益处,所以说它是班主任工作的一种重要心理品质。

2.对学生而言

(1)有利于形成学生个体的积极情绪

“积极情绪确实能拓展人类的行为和思想方式。”[7]班主任作为学生的榜样,其思想、行为、情绪等各个方面都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其积极情绪的形成,在很多方面会影响到学生个体的情绪发展和形成。

(2)影响学生群体的积极情绪

有学者指出:“组织内个体的积极情绪可以相互感染和传递,对于营造积极的组织氛围是极为关键的,能够激励组织中员工的工作绩效,提高组织的效能。”[8]可见,在班级管理活动中,班主任的积极情绪会感染班级内其他学生的情绪,通过班主任积极情绪的生成,也会促使班级内学生群体的积极情绪生成。

(3)影响班主任和学生的关系

在班主任养成了积极情绪以后,班主任积极地期望和面对学生,学生也将积极的情绪反馈给班主任,从而可以形成一种积极、和谐、向上的班级关系。

三、班主任积极情绪养成的影响因素

1.社会因素:社会变革和教育改革

教育规律告诉我们,教育需要与社会发展相一致。那么,教育不可能脱离社会的大环境。在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特别是商品化和市场化的影响下,社会的变革在影响着教育变革,从而导致班主任生活在“危险情境之中”[9],甚至是“一半冰雪,一半火焰的复杂感受”,在如此复杂的社会变革和教育改革过程之中,班主任的情绪显得非常复杂和纠结。

2.学校因素:学校人性化管理的缺失

班主任工作是学校管理工作和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班主任处在“夹心层”,即处于学校管理和学生之间的中介环节,需要“上传”和“下达”信息,因此,班主任工作显得很特殊。但是,在传统教育文化观念的影响下,学校的班主任评价工作显得不尽如人意,不仅需要考核班主任“德、能、勤、绩”,更要考核班主任多方面的能力和水平,尤其强调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唯一和更加权重的标准,而往往忽视班主任的辛勤工作,从而导致班主任心理上不平衡,导致班主任消极情绪的产生,甚至使得班主任处于情绪崩溃的边缘,从而不利于班主任积极情绪的形成。

3.家长因素:学生家长的期待过高

学生家长应该有义务和责任对孩子进行教育,然而,学生家长往往将教育的责任全部推给学校,特别是推给班主任,并将希望寄托于班主任的“管”“教”。面对学生家长对班主任的过分期望,导致班主任感到自己的心理压力在无形之中被加大,这样也不利于班主任积极情绪的形成。endprint

4.自身因素:情绪管理能力欠缺

在今天,班主任就像“生活在鱼缸里”,往往需要承受来自社会各个方面的压力,社会的监督、学校领导的管理、学生家长的期待和挑剔、学生对教师私生活的窥探。在林林总总的心理压力之下,班主任产生了各种消极的情绪。但是,由于班主任欠缺自我情绪管理能力,不能进行自我调适,从而导致情绪压抑,在无形中形成情绪压力。这样一来,班主任积极情绪的养成也受到了一定的阻碍。

四、班主任积极情绪的养成策略

1.积极心理学理论的关照是前提

积极心理学理论最初是美国学者在1998年所倡导的,并于近些年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传播。积极心理学理论在今天尤其受到重视和关注,那么,在班主任积极情绪的养成过程中,我们也需要重视积极心理学所倡导的积极体验、幸福感以及快乐和希望等方面的力量。通过积极心理学理论的关照,让班主任能积极调整心理情绪,积极对待工作与生活[10],从而使班主任养成积极情绪。

2.转变班主任管理和评价方式是基础

(1)学校领导方式的变革

不可否认,学校领导的关注和重视对班主任积极情绪的养成具有重要价值。那么,在班主任积极情绪成过程中,学校领导需要改变过去那种英雄式的领导,形成一种人性化的学校管理理念和管理制度,尊重班主任的工作,重视每一个班主任的心理健康,从而给予班主任以人文关怀。

(2)班主任评价方式的转换

在对班主任评价的过程中,需要改变过去那种刚性评价作为唯一评价方式的做法,关注刚性评价和柔性评价相统一的原则,从而为班主任养成积极情绪提供一个动力机制,激发班主任积极情绪养成的激情和助推力。

3.构建班主任情绪管理机制是条件

(1)构建班主任情绪测评机制

在班主任工作开展之前,需要对班主任的情绪状态、情绪能力、情绪控制力等多方面进行一个综合的权衡和测量,从而为教师能否胜任班主任的测评奠定基础。同时,在教师担任班主任过程之中,须对班主任的情绪状态进行跟踪和测量,从而动态地掌握其现状。

(2)建立班主任心理援助机制

当前,国内外都十分重视EPA(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即员工援助计划,EPA是当前企业管理工作中非常流行的一种心理辅助系统。在班主任的心理辅助过程中,同样需要对其进行心理辅助,积极调解班主任的情绪,帮助其形成积极的情绪和健康的心理,为其提供一种外部调节力量。

(3)形成班主任同伴互助机制

同伴互助主要是指班主任与其他班主任之间进行交流与沟通,进行情绪的表达和情感的倾诉以及相互调节,从而缓解情绪紧张、消解情绪压力以及清理情绪垃圾和共同维护健康。班主任同伴之间,需要随时加强沟通和交流,需要进行相互的帮助和支持,从而形成一个共同的积极情绪空间和群体。

4.班主任情绪的自我控制和自我调适是关键

(1)形成情绪智慧

情绪智慧或者说是情绪智力首先是由美国学者Salovery和Myery于1990年提出的,认为情绪智慧是一种能力[11]。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和班级教育工作中,需要形成这样的一种能力,并积极主动地采取各种措施来形成有效的积极情绪,并将其形成为一种能力。

(2)养成乐观的生活习惯

乐观和积极是几乎相近的词语,乐观的人生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往往是相关联的,因为快乐时,我们思想感官更活跃,甚至连生理感官都工作更有效[12]。可见,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积极乐观地面对班级管理工作,并将其作为一种习惯,才能更好地去养成积极情绪。

(3)适当地表达情绪和释放情绪

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者,在工作中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情绪情感,也会产生很多的情绪垃圾,这些情绪上的垃圾需要及时进行清扫和排除。因此,班主任需要学会表达情绪和采取适当的方式进行情绪发泄,从而将积极情绪保留。

(4)班主任游戏精神的养成

游戏精神主要是“所具备的自由与个性的精神、创造与体验的精神以及合作与自主的精神等多种精神的结合。”[13]班主任需要具有游戏精神,增强情绪的免疫力,形成积极向上的情绪,从而通过这样的情绪来影响和感染学生的情绪,使之产生积极向上的情绪。

总之,在基础教育过程中,班主任积极情绪的养成对其生活和教育教学工作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所以,我们须对班主任积极情绪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参考文献

[1] Fredrickson B L.The role of positive emotions in positive psychology:The Broaden-and-Build Theory of positive emotions[J].American Psychologist,2001(56).

[2] 孟昭兰.人类情绪[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

[3] Lazarus RS.Emotion and adaptation[M].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1.

[4] 吴伦敦.教师专业发展导论[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5] [美]芭芭拉.弗雷德里森著.积极情绪的力量[M].王珺,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6] [英]戴.冯塔纳著.教师心理学[M].王新超,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7] 任俊.积极心理学[M].北京:开明出版社,2012.

[8] 郭小艳,王振宏.积极情绪的概念、功能与意义[J].心理科学进展,2007(5).

[9] [美]Lynda Filstein,Patricia Phelps.教师新概念[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10] 王中华.论中小学教师情绪管理[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4(2).

[11] 欧慧敏.情绪智力理论及其评量[J].教育研究月刊,2006(7).

[12] [美]麦克斯维尔.马尔茨.心理控制技术[M].北京:群言出版社,2007.

[13] 王中华.教师游戏精神的缺失与养成:文化视角的思考[J].当代教育科学,2014(9).

[作者:田仁海(1981-),男,贵州铜仁人,铜仁学院教育科学学院讲师;王中华(1979-),男,湖南祁阳人,教育学博士,贵州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 郑雪凌】endprint

猜你喜欢
积极情绪情绪班级
班级“四小怪”
中小学生积极情绪现状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积极情绪助力更好记忆
试论积极情绪对中学生的创新力的影响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积极情绪相关研究综述
不称心的新班级
情绪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