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的缺失与回归

2015-05-14 11:57王蕊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15年4期
关键词:受教育者关怀人文

人文关怀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灵魂,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人文教育,这是现代教育的客观要求。本文分析了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的缺失并提出了回归的诉求,对如何在教育过程中不断凸显受教育者的主体性、促进个性发展、满足情感需求的策略进行了提炼,认为提高思想政治教学效果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思想政治教育 人文关怀 缺失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于个人的发展和个性的追求变得比任何时代都突出,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要能够为学生提供他们需要的教育内容,要能够积极地适应时代要求,确定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价值核心地位,以全面发展为政治教育目标促进学生成长,从而有效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才能有效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价值。

一、我国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目前,思想政治教育的无效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佳问题中较为突出的一个。影响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提高的因素有很多,比如:教师的教育观念落后、教育措施不当;教师工作队伍实战水平不高;教育环境不佳等等。对于现在的学生而言,他们的思想是复杂多变的。在思想政治学习的过程中他们都有了自己的独特观点和认识,不会轻易相信教师教给自己的东西,对于说教意味极强的思想政治内容也不感兴趣。学生不喜欢听一些大道理,对思想政治所宣传的革命精神、集体主义、奉献精神等内容也没有多大的热情。现在的学生不重视思想政治学习,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也自然不理想。这些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尴尬境况,根本上是由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过强的社会功利性所导致的。教育过程中过于重视社会价值,忽视了教育本身所具有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关注学生个性需求以及终极追求的人文关怀和价值,从而,导致了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流于表面。

二、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的缺失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在过程中是忽视人文关怀的,忽视了学生的现实需要,很难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和教育,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失败。

1.忽视对学生的情感关怀

思想政治教育是育人的教育,教师所做的工作也都是育人的工作,在育人的过程中,只有“以诚相待、以情相待”才能使教育真正发挥功用。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师对学生进行的是灌输式教育,强行要求学生记住什么内容、应用什么理论,只是在进行知识的传播工作。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教师与学生之间只有在传播知识的过程中进行一些简单的交流。除此之外,师生之间没有更多的交流,师生之间缺乏感情的沟通、缺乏爱的传递,学生接受知识的方式也是生硬的,学生对教师和教学内容相当反感,这种缺乏情感关怀的教育注定会失败的。

2.忽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美国学者柯尔伯格和班杜拉的自主主义德育理论认为,学生是德育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在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要能够突出并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力争做到让学生在一种没有束缚、压力,充满自由的状态下,欣然地接受德育教育,使学生在这种自由的教育过程中,形成道德认知和道德实践的认知能力。不同的是,中国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师处于教育主体地位,学生则处于从属的地位,教师简单地传播知识,学生被动地学习知识,这种教育基本是以规范式的教育为主要特征,教育过程重视规范地进行知识传播,重视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管理和训练,使学生成为知识的接受者,学生需要完全服从这种美德教育,这种教育体制就像一部机器,生产出的所有产品都是具有统一规格的,所培养出的学生也极为重视外在制约力对自己的制约作用,很少有学生能够通过反省的方式,真正地审视自己的行为活动,审视自己的行为习惯是否真正符合某一种社会准则,是否符合道德。学生在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认知能力、体验能力没有得到发展,学生的独立意识、主体意识缺乏,理性思考和判断能力缺失,学生的创造能力、个性化发展受到严重限制。

3.忽视学生的个性心理需求

我国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当中,更多关注有关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上的宣传精神,并把宣传思想政治工作作为教学目标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并以此考量学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上的成效。教学过程中总是把学生作为知识的接收站,通过独断的方式向学生灌输各种“应该、必须、不许”的信息和教条,在思想政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具备选择权,仅仅有被选择、被决定和被加工方面上的权利。这种教育忽略了学生个体利益,甚至否定了学生的个体发展和正当的个体需求,这种教育不是以学生的需要为基础组织教学,并没有使思想政治教育真正立足于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因此,这种不从学生个性角度出发、不考虑学生个体利益的教学注定是失败的。

客观地讲,思想政治教育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从思想政治教育本身而言,确实存在着很大的问题,现在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实践相脱离,与学生的个性需求相脱离。大讲国家、集体、社会的需求,过多地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国内外形势等内容,在课堂上从不涉及到学生个性上的需求,不关注学生心理特点、情感需求、交往能力、生存状态以及个人价值与意义等,这种教育是教师讲得累、学生听得无味。崇高的理想教育、先进的人文实例与学生的现实没有多大的联系,这种曲高和寡的教育只能使学生敬而远之,因而是失败的,而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对受教育者的人文关怀不够。作为教育者,必须正视思想政治教育缺乏人文关怀的问题,要能够积极改变这种状况,把人文关怀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点,在实际教学中贯穿人本教育。

三、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的回归路径选择

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一定要重视贯穿人文关怀教育,要能够认识到人文关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实际教育过程中,积极消除传统教育的弊端,渗透人文关怀并把这种人文关怀落实到教育的每个环节中,以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1.优化校园人文环境,搭建学生发展舞台

对于学生而言,学校是其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要成功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学校需要积极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联系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引导和熏陶。学校要能够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中心优化校园环境,不断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优化校园环境对学生进行熏陶教育的方式有很多,比如:作为学校的领导要具有务实创新精神,作为教师要能够具有敬业精神,以优秀的人格感染学生;不断树立学校的典型人物,通过典型人物的高尚品行和人格魅力,为学生展示什么是真正的美;学校要积极地为学生创建健康向上的文化环境,能够以培养学生认真求实的学习态度、刻苦学习的精神为切入点进行文化宣传,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条件;学校可以开展一些关于“崇尚科学精神,立足学习创新”为主题的学术科研活动,鼓励师生共同参与进去,通过活动使全体师生能够积极地探究真知,争做严谨自律的人,争做包容执着、诚实求新的人等等。优化校园环境的方式有很多,只要全校师生共同努力,就可以营造出积极、向上、乐观、创新的校园环境。endprint

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需要重点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道德氛围。学校要以教师为表率,让学生共同参与营造出“处处讲文明,人人懂礼貌”的校园环境;学校要积极继承和传承民族精神,不断宣传我国优良的民族精神,同时也应该积极引进外来先进的文化。既要高扬主旋律又要倡导多元化,积极建立良好的校园文化,使学生能够在校园活动中受到熏陶,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观念、心理素质、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另外,需要加强传媒手段的应用,在信息技术手段如此发达的今天,学校可以通过传媒手段积极地宣传时代主旋律,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把一些知识和信息传授给学生,不断使学生接触到先进的思想和文化,创造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化环境,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2.确立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在思想政治教学中,贯穿人文关怀就需要确定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受教育者本人及受教育者的权利,促进受教育者的个性发展,这是思想政治教育始终要贯彻的主要思想,也是促进受教育者充分发展的需要。在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作为教育者,要认识到学生思想的复杂性特点,能够根据学生个体上的差异,依据学生性格、年龄、生理及心理发展上的特点,依据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思想道德认识水平的不同,选择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使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更适合学生的个性需求。不能为了教育而教育,忽视学生的个性需求,避免程式化教育、一刀切式教育,积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注重内容的可接受性。这样,在肯定学生的主体性基础上,在充分调动受教育者学习的独立性、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和实践性的基础上,在研究受教育者个性特点的基础上,开展教学活动,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人文关怀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性的教育,需要教师为学生创造一个生动、活泼、自由的发展环境。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尊严,充分尊重个性需要与个性发展需求,把每个学生当做一个独立的个体对待,而不应该把学生作为知识接受者;要用爱与学生进行交流,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个性化的表达;尊重学生的认识,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需求进行学习,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个人潜能,不断地超越自我、战胜自我。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包容学生的缺点和不足,用宽容的心对待学生,不对学生求全责备,要不断鼓励学生,使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不断迎接新的挑战;要能够切实把培养和发展人的丰富多彩的综合素质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目标,不断发展学生的个性优势,创造出适合学生创造性发展的个性空间。

3.完善心理服务体系,健全学生心理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的学生更为广泛地接触着社会,社会上的各种思想对学生的影响是很大的,其中最主要的是金钱至上、享乐至上的思想。许多学生感到自己的家庭条件不如其他同学,为不能在自己同学面前炫富而苦恼,很多学生在经济飞速发展的浪潮中感到自己的平庸与可悲。另外,现在的学生过早地接触社会,普遍早熟,加之网络媒体时代各种不良信息对学生心理的腐蚀,导致很多学生思想认识偏激,易冲动做出一些过激行为。学生的心理失衡和心理冲突现象严重,时常会出现紧张、焦虑、恐慌心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没有建立起来,个人奋斗目标不明确,奋斗热情不足,稍遇挫折就自暴自弃等等。因此,学校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要能够完善学生的心理服务体系,不断增加心理师资力量,根据学生的个性情况,积极为学生进行心理疏导。通过心理教育缓解学生的紧张不安心理,使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使学生能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正确面对人生。

4.加大学生情感教育,关注学生情感需求

思想政治的人文关怀教育,必须重视对受教育者的情感关注,能够了解受教育者的情感需求,加大对受教育者的情感投入。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过程中,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才能深入学生内心深处,发挥教育功效,促进情感的发展,促进学生认识的提升。就生命个体而言,对情感的需求是生命的本质需求。现代的学生,在一切物质条件基本满足的情况下,对情感的需求显得尤为重要。思想政治教育不单单是知识的灌输、大道理的罗列,更应该是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是温暖的爱的传递。作为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学生的情感需求,能够给学生更多的关注与爱。当学生遇到挫折的时候要积极地鼓励学生、支持学生;当学生人生迷茫的时候要积极地为学生指明方向;当学生失败时,教师要成为学生的倾听者和安慰者;当学生取得一定成就时,教师要一起分享学生的喜悦。只有在教育过程中贯穿情感教育,教育者不断给学生以爱与温暖,思想政治教育才能真正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的教育才是真正的人文关怀式教育,也是真正成功的教育。

参考文献

[1] 吴正勇,黄玮.重视人文关怀,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教育探索,2010(1).

[2] 刘保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0.

[3] 王彩红.人文关怀: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视点[J].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

[4] 付成芳.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文关怀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0(3).

[5] 胡晓红,赵浚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研究综述[J].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14(1).

[6] 余昌海.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探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2).

[7] 李亮,赵伟,刘金明.人本管理——学生管理中的人文关怀[J].教学与管理,2011(36).

[8]冯荣.契约式德育:德育人文关怀的再现与重构[J].教学与管理,2014(21).

[作者:王蕊(1979-),女,吉林长春人,长春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硕士。]

【责任编辑 郑雪凌】endprint

猜你喜欢
受教育者关怀人文
少数民族地区初中数学学习弱势学生的成因分析及转化对策的研究
浅谈初中语文“三段六步”教学法的策略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现代就是细枝末节的关怀
人文绍兴
情倾赣鄱 殷殷关怀
人文社科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亲切关怀 殷切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