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肉风波”再现:没有所谓“零风险”

2015-05-15 18:10高德凯
瞭望东方周刊 2015年17期
关键词:马肉炮制商贩

高德凯

食品安全并不是中国独有的问题,欧洲也有为了暴利不惜代价炮制“假肉”的不法商贩

刚刚过去的4月初,一场食品安全风波震动了欧洲——一家荷兰肉品经销商被荷兰法院认定,在2011年和2012年共出售了33万公斤用来冒充牛肉的马肉。

是的,食品安全并不是中国独有的问题,欧洲也有为了暴利不惜代价炮制“假肉”的不法商贩。

这距离欧洲上一次的“马肉风波”,仅仅过去了两年。

2013年1月,爱尔兰食品安全委员会在市场上的一些牛肉汉堡里发现了马肉,不到一个月,这场风波就蔓延到了英国、法国、德国等国家,乐购(Tesco)、汉堡王(Burger King)、雀巢(Nestle)等跨国食品公司也被卷入其中。

这场风波,让欧洲人对于食品供应链和政府监管执行力的信心大受打击,并在欧洲范围内引发了关于政府是否应该实行更严格监管的讨论,与中国社会的种种食品安全讨论非常相似。

当然,需要指出的是,并没有消费者在这场风波中因为食用马肉致病。它只是让人们惊觉到,“坏人”其实是有机可乘的。

欧洲食品安全机制中的薄弱环节在于,监管机构不负责检测食物造假。比如,英国食品标准局只负责检测食品中的有害物质、病毒和细菌,并不管这些肉到底是牛肉还是其他动物的肉。

这场风波也揭露了食品安全供应链上的一些基本缺陷。比如,为什么一家经销商就能捣动整个欧洲的食品链?原因在于,一家供货商的产品,被太多地方使用。

比如,欧洲人最爱吃的比萨饼,做一块要使用35种原料,其生产、销售涉及60个国家。所以只要其中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很多产品、很多国家就要遭殃。

更重要的是,“马肉风波”也告诉我们,这个世界上没有所谓的“零风险”和绝对的食品安全。

欧洲食品安全监管系统被很多业内专家认为是世界上最好之一,我碰到的不少中国政府人士也对欧洲的系统赞不绝口。在很多方面,这个系统确实有效——比如,如果某种产品被认为可能受到污染,就会立刻被下架,而且欧洲各国反应都很迅速,2013年之后欧洲就很快建立了针对马肉的专门鉴定机制。但即使如此,食品安全事件仍有发生。

所以,比一个高效的系统更加重要的,是不断更新这个系统,使之永远敏感、警觉。

现在,欧洲各国正在讨论建立一个跨国界的“欧洲假冒食品监测系统”。“马肉”的教训,不光欧洲要吸取,也是其他国家应该仔细研究和引以为戒的。

猜你喜欢
马肉炮制商贩
探究中药炮制对临床疗效的影响
我的梦想
挂牛头卖马肉
奇葩粽子
对马肉的偏见 你有吗
藏药的采集加持、炮制
开卷三笑
医院中药饮片的质量管理探讨
马肉与牛肉——皮特(奥地利)
一半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