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丙嗪联合葛根素治疗急诊眩晕的临床分析

2015-05-16 02:57梁海峰江苏省灌云县人民医院急诊科江苏连云港222200
吉林医学 2015年2期
关键词:异丙嗪葛根素病史

梁海峰(江苏省灌云县人民医院急诊科,江苏 连云港 222200)

眩晕具体指的是运动幻觉或空间位象体会错误疾病,患者在发病时主观会感觉自身或外物处于旋转、摆动、升降及倾斜状态。同时还会伴随出现平衡失调、站立不稳、眼球震颤、指物偏向、倾倒、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等症状。本次研究对患有眩晕症的患者应用葛根素与异丙嗪联合治疗的效果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8月~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76例患有眩晕症的患者,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38例。对照组男21例,女17例;年龄22~76岁,平均(41.5±1.8)岁;眩晕病史1~13年,平均(4.4±0.9)年。治疗组男22例,女16例;年龄21~78岁,平均(41.7±1.9)岁;眩晕病史1~12年,平均(4.3±0.8)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①病情经诊断确诊为眩晕。②患者有明确的眩晕病史且时间在15年以内。③排除合并患有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的可能。④患者自愿选择接受药物治疗。⑤患者年龄20~80岁。⑥患者自愿加入本次研究。

1.3 排除标准:①病情经诊断没有确诊为眩晕。②患者没有明确的眩晕病史或患病时间在15年以上。③合并患有其他神经系统疾病。④患者不愿选择接受药物治疗。⑤患者年龄在20岁以下,或在80岁以上。⑥患者不愿加入本次研究。

1.4 方法:对照组肌内注射异丙嗪,25 mg/次,1次/d,口服地西泮,2.5 mg/次,2次/d,计划治疗1周。治疗组肌内注射异丙嗪,25 mg/次,1次/d,静脉滴注葛根素注射液,0.4 g/次,1次/d,计划治疗1周[1]。

1.5 观察指标:选择两组患者的眩晕病情控制有效率、眩晕症状消失时间、用药总时间等指标进行对比研究。

1.6 治疗效果评价方法:显效:眩晕症状和体征经治疗完全消失,或较治疗前有明显好转,可有程度轻微眩晕症状,但没有视物旋转、平衡障碍等症状存在,没有对正常工作、生活造成任何影响。有效:眩晕症状和体征较治疗前有所好转,眩晕程度明显减轻,伴程度轻度的视物旋转、平衡障碍等症状,仍然能够坚持工作,但工作、生活均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无效:眩晕症状和体征经治疗没有好转或者有所加重,须加用其他药物进行治疗才能好转[2]。

1.7 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 18.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眩晕病情控制疗效: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眩晕病情控制疗效比较[例(%)]

2.2 眩晕症状消失时间和用药总时间:对照组应用地西泮与异丙嗪联合治疗(6.29±0.74)d后患者眩晕症状消失,共计用药治疗(8.85±1.37)d;治疗组应用葛根素与异丙嗪联合治疗(4.01±0.64)d后患者眩晕症状消失,共计用药治疗(6.12±0.83)d。两项观察治好组间各项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葛根素是黄酮苷类物质的一种,其主要通过以下作用对眩晕症状进行治疗:①对α、β受体及血管紧张素受体产生有效的阻滞作用,并使血中儿茶酚胺的含量明显降低,使脑血管充分扩张,使脑血管痉挛现象得以解除,从而对脑部血流循环进行改善,使脑血流量明显增加,提高脑血管灌注。②降低血液的黏稠度,对血小板聚集进行有效抑制,抗血栓形成。③使脑微循环血流量明显加大,对脑循环进行改善。④使红细胞变形指数水平显著提高,对红细胞变形能力作用进行改善[3]。

[1] 李同凯,杨光福.中西医结合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症现状与进展[J].河北医学,2011,17(12):1688.

[2] 李 燕.辩证使用中药注射剂治疗眩晕症的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2,18(27):152.

[3] 熊彬彬,吴子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特征分析[J].中华耳科学杂志,2012,10(2):209.

猜你喜欢
异丙嗪葛根素病史
通过规范化培训提高住院医师病史采集能力的对照研究
葛根素抑制小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的作用
角色扮演法在内科住院医师病史采集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深度学习的甲状腺病史结构化研究与实现
葛根素对高糖诱导HUVEC-12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葛根素生物黏附微球的制备及评价
倍他司汀加异丙秦注射液治疗中老年眩晕症临床分析
医生未准确书写病史 该当何责
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盐酸异丙嗪治疗急诊眩晕症的临床效果分析
缬沙坦联合葛根素在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治疗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