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充分利用山地实现油茶种植高效化

2015-05-19 10:56
农村百事通 2015年5期
关键词:油茶幼虫

编者按:当前,国家将油茶产业发展列为保障粮油安全的重要战略,该产业也已经形成了从育苗、栽培到加工、储运、销售各重要环节相互促进的完整产业链,茶油的价格及其附加值也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应该说,茶油及其副产品的市场前景是越来越好,想充分利用山地资源种油茶的人也越来越多。但如何种好油茶以及在种植过程中要注意什么,却有许多人不太清楚,编辑部也常有读者来电话咨询。针对这个问题,本刊编辑部专门采访了业内人士,现将采访内容刊登如下,以飨读者。

记者:近年来,许多有资金的企业和个人都到农村租用大片山地发展油茶种植。请问:种植油茶对山地有什么要求?

陈礼敬:规模化种植油茶最为重要的基础是一定要选择立地条件良好的土地。具体标准为:林地资源优异,有大面积的低岗地或者荒地,土层深厚,单片面积在500亩以上,能实现封闭式生态管理;地势平缓,可以实现大面积机械化操作,以减少人工投入成本。机械化程度的高低决定了规模化经营的成败与效益好坏,也决定了经营的规模与未来市场的份额;在油茶树投入生产的前期,还应该考虑进行林下套种、套养等,发展林下经济,以冲抵可能较高的土地流转成本,增加投资收益。现在的生产,一定要讲求规模,生产没有规模就难以发挥现代科技的优势,也难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

记者:说到苗木的大小时,经常有读者询问究竟如何测量才是科学的?

陈礼敬:苗木大小一般以苗木地际直径大小来衡量,即指初生苗、扦插苗的苗干基部土痕处的粗度;嫁接苗为接口以上正常粗度处的直径。按照这个方法测出来的数据所描述的苗木大小,就算是科学的。

记者:良种要有良法配套,在油茶种植上的良法有什么要求?

陈礼敬:“良种要有良法配套”这个问题问得特别好。前面谈了良种的问题,显然光有良种,只是有了一个重要的基础,但要实现油茶林的高效,良法配套是千万不可少的。有不少油茶产区的群众习惯于原始的生产方式,视野生油茶为天赐之物,不抚不育。同时由于投入少,比较效益差,大多数林农抱着油茶利薄,营林不如打工的心态,使油茶林长期处于野生、半野生状态,疏于管理,荒芜严重,杂草灌木丛生,林分结构不合理,疏密不均,通风透光不良,林木生长环境恶化,品种混杂,树龄老化,病虫害和火灾频繁发生,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油茶作为一项特色产业的持续发展。对于此类油茶林,经营者应“因地制宜、因树制宜”地制定出相应的综合改造技术方案,采取油茶林、用材林、薪炭林等多种林分配套,对低产油茶树还要实施高接换种。油茶良种必须有相应的配套管理技术才能获得高产,要加强林地管理、树体管理、平衡施肥等抚育管理措施。在这个方面如果经营者不太懂,就要向专业人士请教或聘请技术顾问指导,以避免进入误区。

油茶产业是一项技术密集型产业,要根据油茶产业发展对技术的需求,安排工作人员参加相关技术培训,系统掌握良种选育、种苗繁育、造林整地、品种配置、合理施肥、去杂除灌、垦复深挖、成林修剪、密林疏伐、防病治虫等实用技术。技术投资不能节省,只有技术过关,才能在生产实践中切实提高油茶经营管理水平。

记者:什么叫低产油茶林?有什么划分标准吗?

陈礼敬:江西省技术监督局2013年发布的《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规程》有一个明确表述:依据林分低产程度可划分为Ⅰ类林、Ⅱ类林、Ⅲ类林。Ⅰ类林:林分结构合理,优良品种类型占60%以上,立地条件较好的油茶林。Ⅱ类林:立地条件较好,大部分植株处于中壮林,但稀密不均,或老、劣、病、残株占全林的1/3左右,每公顷油茶林常年产油量在60公斤以下。Ⅲ类林:土壤较肥沃,土层厚度在1米以上,坡度在25o以下,老、劣、病、残植株占全林2/3以上,每公顷油茶林常年产油量在30公斤以下。

记者:茶果的采收和处理要注意什么?

陈礼敬:果实成熟标志是:果皮光滑,色泽变亮。红皮类型的果实成熟时果皮红中带黄,青皮类型的果实成熟时青中带白。种壳呈深黑色或黄褐色,有光泽,种仁白中带黄,呈现油亮。

采收完全成熟的种子,不仅能提高产油量,同时也是降低茶油酸价的原始保证。油茶是蒴果,成熟时会自行开裂,种子落地不易收集,因此要及时采收。具体采收时间为:寒露籽10月中旬采收,霜降籽10月底采收,立冬籽11月上旬采收。

油茶果实采回来后,要随即在室外摊晒,促进果实开裂。在一天中要翻动数次,促使种子自动脱落。

记者:茶油有哪些特殊功效?

陈礼敬:茶油不仅仅是一种健康的食用油脂,还是化妆品油脂的主要原料。茶油是不干性油,其主要成分油酸甘油酯能使头发和肌肤长时间保持鲜艳而有光泽;茶油中的油酸很容易被头发和皮肤吸收,从而补足头发和皮肤油分的不足。另外,茶油还有较强的杀菌效果和很强的吸收紫外线的能力,能有效防止紫外线对人体皮肤产生伤害。

记者:在油茶产业的发展中,目前主要有哪些经营模式?

陈礼敬: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经营模式:

1.自营自建(龙头企业+基地)模式

这种经营模式是从农民或村集体手中获得土地(或林地)使用权,按合约支付土地流转金。企业建立一体化基地,基地包括优质油茶苗圃,规模化、标准化油茶种植园,聘请当地农民作为种植基地和加工厂的工人。

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采用先进科学的种植管理技术进行大规模标准化种植和生产,油茶产量高;而且基地涵盖整个油茶产业链,各环节之间按成本结算,整体成本较低,效益好;同时,企业的规模大,抗风险能力较强。

但是,由于这种模式对于企业的资金规模和管理水平有很高的要求,同时要求基地所在地有大片适宜种植油茶的山场或平地,以进行大规模种植。因此,这种模式受到的局限较多,诸如土地选址、土地流转等。

2.股份合作(产业化示范基地+农户土地、劳务入股)模式

这种模式以农户出让林地经营使用权和劳务的方式参股,企业负责“高产或低改油茶林地”建设和生产经营成本的投入和管理,在建设期支付青苗补偿费;企业不支付农民土地流转金,农户按合约负责部分或全部具体劳作,全部生产资料的成本由企业承担;农民按照合约以产量的15%~40%作为分红。同时,企业聘请专业基地管理人员(大多为当地村干部)对各个生产环节进行管理。该模式农民以土地和劳务入股,与企业股份合作,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可以使企业的资本、管理实力与农民的土地资源、劳动力资源等要素很好地结合起来,实现企业和农民的持久双赢。此模式可以加大当地农民参与的积极性,降低了因土地使用权流转产生纠纷的可能性,有利于进行油茶林地资源的快速整合,可以看作是对自营模式的优化。

3.合约式生产模式

这种模式与农民签订生产合约,企业负责“高产或低改油茶林地”的基建改造工作,负责制定“高产或低改油茶林地”的油茶种植生产标准、技术规程,农户严格按企业的指导进行油茶的种植生产活动,茶果按照略高于市场的价格由企业负责统一收购。即企业以油茶产业方面的专业技术、专业物资、资金扶持等方式向农户提供支持,农户在自有油茶低产林、油茶种植土地等自有资源上,根据提供的物资和技术指导开展油茶林低改和种植工作,所产油茶籽按照约定价格由企业收购。

记者:据了解,油茶的自花结实率并不高。请问:有什么简便的方法提高它的结实率吗?

陈礼敬:油茶主要是靠异花传粉结实的植物,自花结果率仅有20%~25%。要提高油茶林的结果率,目前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蜜蜂传粉”。通过在林区放养蜜蜂,不仅可以利用茶花酿蜜带动养蜂产业的发展,而且可以大大提高油茶林的结实率,从而最终大大提高油茶林的经济效益。

记者:油茶的病虫害主要有哪些?在防治病虫危害时要注意什么?

陈礼敬:危害油茶的病害主要有炭疽病、软腐病、烟煤病三种。为害油茶的害虫主要油茶尺蠖、茶毒蛾、油茶枯叶蛾三种。

炭疽病:油茶炭疽病在我国油茶产区均有发生。该病危害果、叶、枝梢和花蕾等部位,但以果实受害严重为主。发病时果皮出现褐色小斑,后扩大为黑色圆形病斑,发病后主要引起落果,落果率通常为20%,严重时达40%。在南方地区,一般5月下旬至6月果实开始发病,7月至9月底发病严重,8月至9月底落果最多。9月至10月病菌危害花蕾,使其脱落。

防治方法:清整林地,清除病株及落地的病果、病叶。油茶林不能过密,对过密的油茶林要进行修剪、疏伐,以保持林内通风透光,降低林内湿度。药剂防治只能在发病严重时局部使用,可在早春新梢生长发病时喷洒1∶1∶100的波尔多液进行保护,防治初次侵染。在6月至9月果病盛发期,每半月喷洒一次1∶1∶100波尔多液或0.3波美度的石硫合剂。

软腐病:油茶软腐病也称落叶病,在各地油茶苗木和成林中都有不同程度发生,危害叶和果,引起大量落叶、落果。5月至9月为油茶软腐病高发期。发病受害叶片初期在叶尖、叶缘、叶中部或叶基部产生针头大小的水渍状黄色圆点,在阴雨天病斑迅速扩大,形成颜色深浅不同的同心轮纹。

防治方法:软腐病是油茶苗期的主要病害,因此重点在防治苗木被侵染。油茶育苗圃地要选择开阔向阳、排水良好的沙壤土。圃地苗木不能过密,要及时间苗。油茶林不能过密,过密要及时疏伐、修剪,以保持林内通风透光。发病初期喷洒1∶0.8∶100的波尔多液或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

烟煤病:烟煤病是油茶的重要病害,被害油茶轻则影响产量,重则颗粒无收,严重的甚至整株树死亡。烟煤病危害油茶的叶和嫩枝。发病初期病叶出现黑色霉点,然后霉点逐渐增多并沿叶脉生长,严重时叶及小枝形成一层黑色烟煤状物质,从而阻碍油茶叶片进行光合作用。

防治方法:烟煤病多发生在阴湿的环境,所以过密油茶林要及时进行修剪、疏伐,使林内通风透光。及时防治蚜虫和介壳虫为害也是防治烟煤病的重要措施。发现这类害虫,可用40%乐果乳剂1000~2000倍液喷洒。油茶林发生烟煤病后,夏季可用3.0波美度的石硫合剂喷洒,冬季可用3波美度的石硫合剂喷洒,春、秋两季可用1.0波美度的石硫合剂喷洒。

油茶尺蠖:油茶尺蠖是油茶的首要虫害,油茶产区均有发生。幼虫食叶片,严重时全树吃光,茶果枯死脱落。如连续为害2~3年,则植株枯死。4月上旬至6月上旬为幼虫为害期,5月份为为害盛期,6月上旬开始入土化蛹,蛹期长达8~9个月,故一年发生1代。

防治方法:结合冬垦夏铲,杀灭虫蛹是最好的有效防治方法。施放病原微生物防治有735杆菌、苏云金杆菌、白僵菌、青虫菌。如用药剂防治,幼虫3龄前,用90%敌百虫1000倍液、75%辛疏磷2000倍液、70%杀虫脒800倍液、50%杀螟1000倍液等,均有防治效果。

茶毒蛾:茶毒蛾是产区的重大害虫。幼虫食叶片,叶食尽再转食嫩枝、幼果。一年发生2~3代,每年4月上旬至5月下旬为上年越冬幼虫为害。6月下旬至7月下旬为当年第1代幼虫为害。第2代幼虫为害期为8月上旬至10月上旬。10月上旬至11月中旬,成虫产下第3代卵越冬。

防治方法:茶毒蛾天敌种类多,如卵期的黑卵蜂、赤眼蜂,幼虫期的毒蛾绒茧蜂、茶毒蛾姬蜂,幼虫及蛹期的寄生蝇。捕食性天敌有盲蝽象、步行虫、螳螂等。冬季及早春,结合油茶修剪摘除卵块,结合夏铲挖土灭蛹。4月至5月,可喷洒苏云金杆菌防治。羽化盛期可用灯光诱蛾。

油茶枯叶蛾:油茶枯叶蛾食性杂、食量大、为害期长(幼虫期4月上旬至7月中下旬),吃一枝、光一枝、死一枝。在主产区一年发生1代,以卵块在油茶小枝梗上越冬。翌年3月中旬孵化,幼虫4月初开始食叶为害。

防治方法:冬季结合修枝摘除卵块。用灯光诱杀成虫。幼虫喷洒松毛虫核多角体病毒或松毛虫杆菌。

(本刊记者 绿洲)

猜你喜欢
油茶幼虫
钩臀蚁蛉幼虫各龄期体征及筑穴习性研究
油茶花开茶子红
油茶价值观的转变是发展油茶产业的一个关键
油茶芽苗嫁接育苗技术
高产油茶的整形修剪技术
飞舞吧,凤蝶
永胜油茶的深情厚意
“四化”举措做大做强油茶产业
柿树夏季咋防柿蒂虫
白带锯蛱蝶幼虫和蛹的营养成分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