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可见学的电视台

2015-05-20 18:51李函擎
记者摇篮 2015年4期
关键词:受众活动

李函擎

曾经作为新兴媒介冲击了报业的电视媒介,虽然早不再是人们热议的话题,在取而代之的新媒体、自媒体发展迅猛的今天,中国电视台对受众而言依然未能揭开它神秘的面纱。作为党政传播的喉舌要塞,其内部重重关卡设置也是在所难免。抛开各电视台节目制作水平上的良莠不齐,呈现给受众的永远都是已经成型的作品,可受众并不了解整个电视台的运作流程,甚至不了解很多节目制作背后的故事。大家看到的永远是最直观、最简洁的那一部分,使得很多人误以为电视本身就是肤浅化的存在。

一次去日本富士电视台见学的经历,让我反复思考中国电视台是否也可以做这类的见学活动,以增加其透明度、认知度和贴近性。所谓见学,其实并未深入其核心内部,更像是学习参观活动。即可参观的部分和实际节目制播部门是完全分开的(虽然在同一栋建筑物中,因为有严格的分区,所以绝对不用担心是否会影响电视台的正常运作)。见学设有专门入口和通道,收取少许数额的门票来维持日常运营。正式进入电视台后每个人手里都会有一份参观导览手册,除了告知你可参观的地点和设置内容外,更多是趣味性,例如有五层楼可以参观,每层分别盖一枚纪念印章,集齐五枚印章可以在出口处领取见学纪念品。见学有指定路线,所有参观人员只要沿着路走,既不用担心有参观不到的地方,也可避免走回头路浪费时间。最重要这样的设计安排,不会造成人员往返交通拥堵。而且每个出入口都设有服务人员做相关指引工作,他们以服务为优先,会站在游客的立场上提供切实可行的帮助。区别于国内的监督性管理人员,虽然同样需要对秩序管控,但国内站岗的不是武警就是保安,让整个参观都被压抑感笼罩着,失去了见学活动轻松愉快的氛围,同时也失去见学本来的意义。

见学的内容大部分是知名节目的情景再现,不论是模拟演播室还是活动场景再现,都选取最有教学性和趣味性的部分展出,不仅仅是用眼睛看,更多是让受众以不同方式亲临其中,甚至可以触摸每一个细节,通过身临其境的感受去回想曾在电视上看到过的这个节目,或者是再次在电视中看到这个节目时,立刻就会被带入曾经参观这个演播室时的感受,“这个主持人站的位置我也站过。”心理距离瞬间拉近,电视也不再是麦克卢汉所指的冷媒介,我们只是选择用另一种方式,让受众不经意间参与到节目当中。同时,根据不同年龄受众的需求,让整个见学活动更加丰富饱满,有适合孩童互动玩乐的儿童节目展示,也有能满足成年人益智类的互动展示。主要把握住一点,寓教于乐,趣味性在某种意义上符合任何年龄段的需求。任何不能被受众记忆或者引起共鸣的展示都会以失败告终。试想一下,如果国内的电视台开放参观我们大多会看到什么,不难想象大部分是电视台创立至今的台史,和历史上有哪些领导人物参观过电视台,或者是从第一代摄像机到现在历代革新等。并不是说展示历史不好,而是对于现代人的教学要想深入人心仅仅靠历史的沉淀是不够的,受众是来见学的,不是进入博物馆参观,比起不能改变的过去,他们更关心现在你在做什么或者说你的未来具备哪些他们尚未知晓的可能性,只有这些东西才能在他们心里激荡起涟漪。一个只有历史可以展示却无未来发展可能性的产物注定会被时代淘汰。而这个时代的主人正是这些来参加见学活动的孩子们,应该说选择权掌握在他们手里。

除了对品牌节目的展示,当然少不了知名主持人,或者一直活跃在这个电视台的人气组合团体,例如在富士电视台有一档由人气天团SMAP(日本人气男演员木村拓哉所在团体)打造的美食类节目,通过明星的人气提升节目的看点,这是各媒体惯用的戏码,而聘请明星来做主持人或嘉宾以带动收视率,国内外也都屡见不鲜。在见学活动中,知名主持人和人气偶像的相关内容也自然成为了看点。追星这件事情,似乎在哪个国家都不能免俗。不过有一点,在日本电视台见学可以明显区别国内参观活动的是,他们会尽可能避免任何平面化的东西,即凡是能通过立体形式展示的内容就绝对避免使用大量的图片和文字。例如对樱桃小丸子(日本人气动画)日常生活的展示就是立体微缩景观模型,比起阅读所产生的想象空间,偶尔像这样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体存在感更加强烈地深入人心。我一直认为这是电视的优势,因为它可以使用画面语言丰富人类的感官,现如今为什么要有3D甚至4D电影,同理人们无法单纯地满足于听觉和视觉,只有让一个人的所有感官都活动起来,才更容易刺激其消费热情(这里的消费并非单纯指金钱上的消费,更多指消费时间和精力)。见学区别于平日在家看电视的地方就在于,电视是代替你去消费,而见学更注重亲身互动性。看电视画面里所展示的东西,和见学时仿佛本人就置身于电视中的乐趣是全然不同的。

见学的最后则是真正的消费场所,以品牌节目为主题的商店或者贩卖电视剧动漫周边商品等。不过区别于旅游景点的“流氓”行为,它的商店是设置在出口以外的地方,并不在见学的必经之路上,也就是说电视台并不强迫你来逛我的商店,但是我自有品牌的魅力在于,有些周边商品你只能在我这里买到限定品,而且因品牌魅力所致你是自愿进来消费的。我认为不该反对电视台的商业化运作,即使是现在炙手可热的新媒体和自媒体也没有谁能完全脱离商业化,更何况检验一个品牌被受众接受和认可的最快方式就看其市场份额。因此作为见学的一部分,周边商品的贩卖是必不可少的,但一定要注意不要哄抬物价,因为其品牌,或在特定场合的贩卖,反而导致价格虚高,这样就会适得其反,让受众心里生厌。当然这一部分并非靠电视台自营,有时可能需要各大赞助商加盟合作,因此需要加盟商和电视台一起,把对受众的服务意识优先于经济利益上的考量,才能真正做好见学活动的同时提升各自的品牌效能。

见学中不难发现,不仅是游客对电视台见学活动感兴趣,更多是日本家庭,从家庭教育和知识面拓展的角度,家长几乎都会带孩子不定期参加这样的活动,而且可见学的不仅电视台,日本各机构企业都可以见学,例如松下公司、日本银行等等。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认知能力的不断深化,也存在多次参加的可能性。因此完全不必担心受众的数量,这类的见学活动在某种意义上比只去一次的旅游景点有意义。随着电视台发展和节目更替,见学内容也可做相应的调整,让大家每次去都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当然也可以和学校合作,例如不定期开展针对学生的义务教育见学活动,通过活动让彼此拉近心灵上的距离,增加受众认可度,这是多少钱都换不来的潜在市场份额。国内电视台在节目制作上,新闻姑且不说(因为对新闻事实的报道谁也不能歪曲,大多能出彩的地方也只在一家之言的评论内容上),电视台更多时候是靠自有品牌栏目来立足的,例如国内的湖南卫视《快乐大本营》、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相信如果这些电视台都开放见学,一定会有大量受众想亲身体会节目魅力所在,试想如果放一把好声音的椅子,会有多少人争先恐后地去拍一下那个按钮体验转身的乐趣所在。

如今这个年代早已不是家里摆个电视机就代表大家真正接触电视、了解电视是什么东西的年代了。与其每天思索如何与新媒体融合,不如也同时思考下什么是人无我有的东西,比起一般性加工,可以考虑下精深加工,在第三落点上寻找出路也未尝不可。希望以后再去哪座城市旅行的时候可以满怀期待地说:让我们一起去电视台见学吧。或许让电视台以景点的身份重新成为一座城市的文化名片也是不错的选择。

(作者单位:辽宁广播电视台)

猜你喜欢
受众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牛年到,节日活动可以这么“牛”
“拍手歌”活动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