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直播节目中主持人和记者的角色定位

2015-05-20 18:52王茜
记者摇篮 2015年4期
关键词:热线听众主持人

王茜

广播直播节目由于传播的快速、灵活、新鲜,受到越来越多听众的欢迎。如果有专业知识丰富的记者和主持人一起主持节目,那么,声音的丰富性又会让节目增色不少,不过,记者和主持人一起主持节目时,需要不同的角色定位,同时还要密切配合,共同完成一档节目的播出,让听众在各具特色的语言环境中,获取更多的新闻信息。

一、熟读新闻稿件 做到心中有数

新闻是用事实说话,有采访经验的记者在节目直播过程中会用专业的语言把新闻事实说清楚。而广播节目的主持人在这一点上不及记者,所以,在熟读稿件的基础上,更要了解稿件中的新闻价值所在,了解每条新闻的内容,用新闻语言去主持节目,拉近与记者之间的距离,也就是在专业性上,两人要尽量保持一致。

辽阳广播电视台新闻广播《百姓热线》是一档民生类的直播节目,每周一至周五播出,时长50分钟,由主持人和记者一起在直播间,既接听听众热线,又回复听众热线办复情况。每天9至10条的热线回复,涉及的内容很多,主持人和记者经常会遇到不熟悉的专业性很强的名词、术语,如果不把事实搞清,不把内容搞明白,不把句子表达的意思理解透彻,那么,播音时,做深入的分析和评论就谈不上了。比如有这么一条热线:有听众问小药钱报销政策怎么规定的。这个“小药钱”在节目中播出,记者和主持人都应该明白是怎么回事。因为享受小药钱的职工知道什么意思,如果是年轻听众或者农村听众听到这个名词,就不明白什么意思,所以,记者在写稿件时,应该用通俗的语言告诉听众:小药钱是指政府让企业退休职工享受的一项门诊报销政策,只有城镇居民享受,而且是原先不享受小药钱的这部分人享受,其他人没有。这样,主持人在直播时,也就不会说外行话了。

二、节目以主持人为主 记者不能喧宾夺主

一档直播节目,都必须由主持人作支撑,而记者只是主体里的一块砖一块石,各说各的话,以主持人为主,记者不能喧宾夺主、抢话、占上风,这样,才能顺应听众的收听习惯,不会让听众有听觉误区。因为,听众拨打热线电话时,首先直接与主持人通话,有事直接找主持人,这时,如果主持人知道事情怎么处理,那可以立刻告诉听众,让听众知道怎么做。如果主持人说得不到位,这时,记者可示意主持人,由记者补充几句,扩充信息量,让听众感到主持人和记者说得都很对,满足了听觉要求。如果主持人和记者都不知道怎么回答,这时,就可以由主持人告诉听众,下节目后,由记者通过采访咨询,再把办复结果在节目中公布,切忌主持人和记者抢话,声音重叠,让听众不知所措。比如这样一条热线:辽纺新家族有听众打过好几次热线,反映煤气一直没通。这个问题,主持人接听热线后,因为熟悉热线情况,所以,就可以直接告诉听众没通煤气的原因,不用记者再重复了,同时,主持人还可以告诉听众,下节目后,由记者再与煤气公司沟通一下,看看近期进展情况。直截了当说明情况,节省了时间,如果记者再啰嗦几句,就多此一举。但是,遇到记者办复情况比较成功的热线,主持人就可以在直播时,问记者:办复过程中遇到哪些问题,目的不是表扬记者,而是告诉听众更多的办复信息,让听众感觉新闻的真实性。

比如这样一条热线:药机社区回迁楼听众反映,楼里一户居民家里跑水,把电梯冲坏了,18楼的80多岁的老人回不去家,物业部门一个多星期没有修好电梯。通过记者到现场采访,与社区、物业部门沟通,最后,问题解决,听众打来感谢电话。直播时,主持人在播放完记者的采访录音后,就可以就此事与记者评述下这个事,让记者说说采访时居民生活怎么不容易,目的是让那些服务部门想居民之所想,遇到问题不推诿,尽快解决。主持人和记者相互呼应,再与听众互动,这样,每条热线,最终的办复结果,听众都会很满意。

三、注意情绪转换 声音分出高低强弱

主持人和记者一起进直播间主持节目,从头到尾,不能只有一种情绪,声音也要分出高低强弱,哪些热线回复的分量轻,哪些重,哪些新闻的趣味性强,都得分出来,还得注意分寸适度,这样,播音时,才能互相呼应,配合默契,为节目完整的基调创造坚实的基础。从声音的高低强弱、语言不同的个性特点这方面讲,双方要互相照顾,不能你声音大,我也跟着大,你快我也快,力争做到播出的内容情感协调,声音形式和语言形式也要各具特点又和谐一致。比如:有的听众打进热线时,吐字不是很清晰,表达不完整,主持人听了半天,稍有些不耐烦,要打断听众,这时,记者已经明白听众的意思了,可以用委婉的口气补充一句:这位听众,我记下了你的电话号码,你的问题,我们明天节目中给您回复。还比如:有反映某某基层干部不作为的热线回复内容,主持人听到这个事,肯定也很生气,也要说几句,情绪激动时,记者就不要也跟着再激动了,可以这样说:相信这样的人是少数,大多数都是好干部,给听众一个安全、稳定的情绪,不要再火上浇油。

四、业务上融会贯通 风格上各具特色

主持人以迷人的主持风格吸引听众,而记者以极强的服务意识,取得听众的信任。不过,两人如果一起做一档节目,仅有这些还不够,现在的主持人和记者,应该做全面型人才,在具备专业知识的同时,业务上还要融会贯通,风格上独具特色。也就是说,主持人也要具备记者的素质,记者也要有主持人的声音魅力,这样,听众听节目,心里才会感到舒服,愿意把热线打进来,和主持人和记者反映情况。有的记者在回复热线时,如果吐字清晰,表达流畅,具备一些播音的素质,那么,听众会给予很高的评价,如果平翘舌不分,说话含糊,时断时续,那么,听众会感觉你不够格做一个记者。而主持人如果说话不专业,净说外行话,不懂新闻规律,那么,和听众交流时就会很吃力,要是了解新闻知识,有一定的新闻素养,知道什么事怎么处理,那么,听众一听,就明白你是个有经验的主持人,会更信服你,愿意听你的节目,所以,主持人和记者应该互相学习,一起进步。

总之,做节目,主持人和记者光有热情还不够,需要研讨业务,虚心学习,朝着全面复合型人才去努力,让听众去评判,是最好的办法。

(作者单位:辽阳广播电视台)

猜你喜欢
热线听众主持人
96365健康热线 有问必答 有求必应
96365健康热线 有问必答 有求必应
96365健康热线 有问必答 有求必应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让听众“秒睡”的有声书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好太太都是好听众
老年听众需要电台长篇连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