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的多元阅读

2015-05-26 17:18李婷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5年6期
关键词:生辰结合法层次性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对文本的多角度、多层次、多方法的多元阅读,去理解、领悟文本的内在信息,是使学生能较全面地解读文本、感悟文本的最有效途径。

1、多角度阅读

语文文本所蕴涵的信息量是巨大的,同一文本,如果阅读的角度不同,往往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如朱自清的《背影》,这一文本中有以伤感笔调写“父亲”处境凄凉的(失业、丧母、家境惨淡、谋生艰难、老境颓唐等),也有用愧悔笔调写“我”的自以为是、自作聪明的,还有用含蓄的笔调交代因双方原因而造成的父子间曾经的隔阂的。文本在“我”对父爱的回味中,交织着愧疚、悔恨、自责等等复杂的情感,而所有的种种复杂的情感都凝聚在“父亲”的背影上。正由于文本的丰富内涵,为阅读者多角度的解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我们可以从一般的歌颂父爱的角度去读,也可以从父子情深的角度去读,还可以从骨肉亲情也难免有误解和隔阂的角度去读,更可以从“我”面对养育之恩时的愧疚、悔恨、自责的角度去读。总之,学生无论从哪个角度去读都是可行的,他们都会在阅读过程中获得审美的愉悦,从而得到自身阅读能力的锻炼和提高。

2、多层次阅读

语文课本所搜集的材料,也即阅读的文本,它所包含的意义是有层次性的,这正像人的肌体一样,有表皮,有肌肉,有肺腑,有骨髓。这种文本的多层次性,决定了语文阅读的多层次性。因此,教师在问题设计中一定要注意层次性,应该由浅入深地进行。比如,教学《智取生辰纲》一文时,对生辰纲被劫原因的阅读分析,教师可从几个方面有层次地设计问题一从被劫者方面可这样设计:杨志一班人是怎样的?(不和,有矛盾。)这是什么造成的?(杨志的粗鲁蛮横。)这种性格又是什么造成的?(杨志的求功名心理。)那他为什么有这样的功名心呢?(当时人们的价值取向所决定。)这种价值取向又表明了什么?(当时社会的黑暗,统治阶级的骄奢淫逸,平民百姓的困苦不堪。)从劫者方面可这样设计:吴用用了什么妙计?白胜唱了什么歌谣?这歌谣什么意思?说明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通过层层深入的剖析,学生很快就明白当时的社会世态,是社会的不公、贫富的悬殊激起了杨志的功名心,造成了吴用他们要劫夺生辰纲。这是最根本的原因。这也让他们清晰地看到了生辰纲是不义之财,该劫。因此,我们在跟学生一起阅读的过程中,要引导他们多层次地阅读文本,并使之形成习惯,使之成为他们解读文本的一种能力。学生有了这种能力,就能透彻而深入地理解文本的内涵了。

多层次阅读还有另一层意义。因为学生的认知结构及阅读能力的差异,学生们的阅读理解能力也是有层次性的,有些学生只能看到文本的表象,有些学生能稍作深入的理解,有些学生则理解得较为透彻全面。通过多层次学生的解读分析,课堂交流,互相渗透,互为补充,能使全体学生都能得益,都能获得成功的乐趣。这种多层次阅读理解的碰撞交流如能经常性的进行,定会使全体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提高。

3、多方法阅读

语文阅读的方法是多样的。学生在阅读中学会多样的阅读方法,这也是提高他们语文阅读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有了多样的阅读方法,学生对繁杂的阅读文本就会应付自如,游刃有余。具体的阅读方法如:

⑴读听结合法。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不仅要读出自己的感受来,也要让学生注意听取别人的感受,借鉴别人的思想,对各位同学的理解进行分析、综合、筛选,然后揉进自己的感受和理解,这样就会使自己的理解更全面、更透彻。这种方法也能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⑵读说结合法。可让学生在个性阅读的基础上,说出自己的独特感受,或情不自禁、自言自语,或有意识地说出,前者可引起周边同学或老师的注意,从而招致他们的议论和评判,扩展自己的思路,使自己的理解感受更为周全、更为深入,这是无意识交流。后者则是一种有意识的主动的交流,使学生通过与同学、与教师的主动交流,合作探究,把自己的认识引向深入。

⑶读写结合法。阅读教学中可指导学生养成边读、边思、边写的习惯,也就是要学生在阅读思考的基础上,把自己的独特体验和感受写下来,不必详写可以略写,以省时为要。学生把自己的感受提纲挈领地写下来,则是在整理自己的思想,使思路更为畅达,理解更加通彻。

读书是学习的一种主要形式,培养并树立学生的多元阅读观,帮助他们开展多元阅读,提高阅读质量,将为学生现在的语文学习和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从而使他们终生受益。

李婷,教师,现居山东淄博。endprint

猜你喜欢
生辰结合法层次性
“《智取生辰纲》:于‘智’的角逐中观情节之妙”教学设计
绝对和相对小车结合法在长轨精调技术中的应用研究
《智取生辰纲》,智在何处?
数形结合法在初中数学解题中的应用
全新一代·全面升级港福珠宝《宝宝生辰牌》第二代珠宝臻品火爆上市
生辰有感
例谈数形结合法的广泛应用
数形结合法的两个运用
探析辨证论治的层次性
价值观层次性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