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批读文教学中批读点的取舍

2015-05-26 17:20邓天凤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5年6期
关键词:板书玻璃重点

批读文是小学语文西师版教材所独创的、介于传统的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之间的全新课型。它以学习伙伴的口吻,采用旁批导读的形式,帮助学生学习语文,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有重点地深入感悟和思辨,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科学的阅读方法和良好的阅读习惯,以全面提高阅读能力。

在批读文教学中,要让学生成为真正的读者,让阅读成为学生的精神享受,就要在教学时找准文本的可读点,设法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潜心体会、领悟精妙,迸发出情感之花,再批注下自己的体会与领悟。这个“设法”就是压缩提炼与删繁就简的过程,即我们所说的“修枝剪叶”。修剪得好,课堂就会精彩纷呈。因此,在批读文教学中选择正确的批读点尤为重要。

一、抓住文本重点作为批读要点,定位课堂

再长的课文都有其重点,即“文眼”。文本的重点是文本的灵魂,是教师教学的重点。如在执教《奇妙的桥》一文时,其教学重点就是通过引导批读,让学生感受到文中所介绍的玻璃桥、纸桥、盐桥的奇妙之处,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兴趣。因此在执教《奇妙的桥》时,教师就应该围绕玻璃桥、纸桥、盐桥不同的“桥的奇妙”这个重点,进而引导学生找出相关的词句进行深入体会,从而进行批注阅读。

二、及时准确提炼批读要点,美化课堂

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用智慧的目光去提炼文本的字眼、词眼、句眼。重点是注意语言文字的细枝末节,把握文本中生动的、跳跃的、能帮助学生阅读理解的可读点进行批读,架起信息传导的桥梁,进行潜心会文,披文入情,深层次的品味感悟,使教学过程引人入胜,充盈着美妙气息。

事物的特点描写往往是作者浓墨重彩的,在批读文的教学中批读点的选择也不言而喻。如《奇妙的桥》中“玻璃桥”的教学片断:

师:文中还有哪些语句让你感受到玻璃桥的奇妙之处?

生:我从“走在这晶莹透亮的桥上,你似乎进入了美丽的童话世界”感受到玻璃桥好美丽、好漂亮呀!(随机板书:美丽)

师:孩子,你是从句中的哪些词感受到玻璃桥的美丽?

生:晶莹透亮。(随机板书:晶莹透亮)

师:孩子,老师还想问问你,你是自己通过阅读感受到玻璃桥美丽的奇妙之处,还是根据作者的旁批感受到的?有时阅读旁批也能帮助我们学习课文。

(课件出示玻璃桥的图片)同学们,瞧,这么晶莹透亮,这么漂亮的玻璃桥,让我们似乎进入了美丽的童话世界,美丽的水晶世界。

课件出示这句话:谁来试着美美地读一读?孩子,是晶莹透亮的玻璃桥哟!谁还想读,读出玻璃桥的美丽。我们一起来试试。

三、抓住细节“拎”出批读要点,动化课堂

细节虽小,却见微知著。“拎”细节作为批读点,就是抓住教学的真智慧,追求教学的高品位。拎取细节读点引导学生阅读理解的过程,就是舒展智慧、落实理念、改变行为、提升教育品质的过程。

如《奇妙的桥》中“纸桥”的教学片断:

师:孩子们,据说这种强度很高的材料叫“纸钢”。相信用这种叫“纸钢”的材料造成的桥是非常(坚固)的。文中还有让你感同深受的语句吗?

生:我从“这座桥长15米,宽3米。人走在纸桥上,完全不必担心它会断裂,连两三吨重的汽车也能从桥上通过呢”感受到纸桥太奇妙了,还如此坚固。(随机板书:坚固)

师:作者在具体说明纸桥坚固的这个特点上仍然采取的是什么说明方法?

生:列数据。(板书:列数据)

出示句子“这座桥长15米,宽3米。两三吨重的汽车能从桥上通过。”

师:读读这个句子,看看和课文里的原句有什么不同?请你猜猜作者为什么要那样写呢?

生1:比原句少了:“人走在纸桥上,完全不必担心它会断裂”,“连…也…呢”;句末标点由感叹号变成了句号。

生2:原文突出了纸桥的坚固。

生3:原文表达出意想不到、令人吃惊的感情。(指名读,齐读)

师:(课件出示纸桥)同学们,这就是纸桥。纸在你们的印象中是怎样的?它能够造成桥我们已经觉得非常奇妙了。然而出乎意料的是人走在纸桥上,完全不必担心他会断裂;更让人感到惊奇的是什么?

生:连两三吨重的汽车也能从桥上通过呢!

师:同学们,现在觉得作者写得妙了吗?抓住重点句子,深入体会,不光可以增强自己的阅读能力,更能让你享受到阅读的乐趣。

整个教学过程中,在教师的提问引导下,学生明白在批读文的学习中对于批读点的选择要有取舍,从而逐步掌握阅读的要领,学会读书的方法,然后独自边读边批地理解课文,最终做到自由表达,快乐倾吐,真正读懂句中蕴涵的情意。

邓天凤,教师,现居重庆。endprint

猜你喜欢
板书玻璃重点
玻璃中的自然之美
玻璃是怎样炼成的
重点推荐
硬笔书法教学板书实录(二)
这些是今年要重点做的事
我不是玻璃熊
好的板书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重点报道
重点报道
语文课堂中的神来之笔——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