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随文练笔的指导

2015-05-26 17:24王倩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5年6期
关键词:桑娜渔夫刻画

笔者近几年一直从事高年级语文教学工作,因中途接班,接手时班级语文成绩大多在全年级倒数,而且这样的班学生作文普遍差,学生的作文存在表达不清、内容不具体、个性化表述方式鲜见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每接班后,我就结合课文的学习开展随文练笔,一课一练,一学期坚持下来,学生在作文方面均有明显的进步,语文教学成绩有大幅度提高。下面谈谈我的具体做法。

一、典型写作手法练笔

朱熹说:“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盖学文既久,自然纯熟。”高年级的课文,为学生的写作训练提供了练笔机会。而且仿写又是学生习作的重要途径和训练形式,是从阅读到独立写作过程中起桥梁作用的一种有效的训练手段。因此,我依托文本,结合自己梳理出的训练点指导学生进行仿写。

《一面》一课,刻画了热爱劳动人民、关心进步青年的鲁迅形象。作者阿累在刻画这一人物形象时采用了外貌描写的方法,从而让我们感受到鲁迅先生置自己身体于不顾,一心扑在革命事业上的“战士”形象,以及坚强刚毅的性格特征。在突出这一特点时,作者采用了由远及近、反复刻画的方法。在学习课文时,我引导学生关注这种写法并进行了练笔。具体做法为:第一次看到鲁迅,是远远的看,因此看得比较模糊,只能看到鲁迅的年龄及身材,教师告诉学生这种写法叫粗线条勾勒法,并引导学生说说,在远处看,还可能会看到什么?让学生采用这种写法写一写自己最想写的一个人。再引导学生看第二处写鲁迅的句子,作者写了他黄里带白的面孔,瘦但是精神很好,头发直竖着。胡须好像隶体“一”字。通过引导学生读句子,使学生感受到作者为突出他“坚毅刚强”这一性格特征,选取了外貌上的头发、胡子进行了描写。教师告诉学生这种写法叫形神兼备。此处,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这样的练笔:同学们,刚才远处看到的那个人向你走来,他有什么特点?请你运用形神兼备的方法写一写他的外貌,透过他的外貌体现出他的性格特点。文中第三处对鲁迅的外貌描写,犹如一个个特写镜头清晰地定格在读者的脑海中,引导学生感受到这一点后,指导学生练笔:那个人就站在你的身边,运用“…的…”这样的句式写写他的外貌。然后,出示三处对鲁迅外貌描写的句子,引导学生发现:三处外貌描写都写到了瘦的特点,告诉学生这种写法叫反复刻画,引导学生交流这种反复刻画方法的好处。学生通过交流,感受到:这样写就把一个为了革命工作,全然置自己身体于不顾的“孺子牛”形象淋漓尽致地刻画出来。这时教师引导学生:刚才同学们所写的人有怎样的特点?好好读读刚才的三个片段,运用反复刻画的方法修改三个片段,并组织学生进行交流。交流后,告诉学生,本单元作文为《写小伙伴的特点》,同学们就可以采用这种由远及近、形神兼备、反复刻画的方法。

二、延续文本处练笔

有些课文结尾的语言戛然而止,耐人寻味,有一种余音缭绕之感。这种“余音”正是作者没有言尽,情感表达最为强烈、深沉、含蓄的地方。在教学中,我们就可以把这种“余音”挖掘出来,这些语言的空白赋予了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和创作的财富。让学生写写作者没有言尽的话,使已经接近尾声的情节再掀波澜,使文章内容更具体、完整,也使小读者能过把小作家的写作瘾。如《穷人》一课,课文的结尾让人觉得意犹未尽,想象的空间比较大:桑娜拉开了帐子,渔夫是怎么说的?他们以后的生活是怎样的?在以后的生活中,桑娜与渔夫又是怎么做的?教师提出要求:续写时,可以运用本课所学的对话描写或环境描写的方法。学生的片段练习中,有的采用对话描写,写出桑娜与渔夫把两个孩子视如己出,格外疼爱;有的运用心理活动描写表现桑娜的爱丈夫、善良;有的采用环境描写的方法写生活的艰难,衬托桑娜与渔夫的善良。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展开合理想象,延续了故事的情节,道出了反映沙皇专治制度统治下的社会现实,表现了桑娜和渔夫勤劳、善良,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在这样的练笔中,学生自然而然地掌握了本课所学的表达方法。

三、情节空白处练笔

课文中一些情节的空白处本身就是语文习作教学的好资源,教师要善于捕捉这样的练点,启发学生展开想象进行补写,以补充连缀空白、丰富情节。这样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丰满并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同时也为他们的练笔提供了情境平台。总之,适时、巧妙的随文练笔,对学生的习作起促进作用。教师若经常做有心的“插柳者”,日积月累,就会“有柳自成荫”。

王倩,教师,现居山东平阴。endprint

猜你喜欢
桑娜渔夫刻画
穷人
渔夫和小猫
渔夫之利
刻画细节,展现关爱
穷人的心
ℬ(ℋ)上在某点处左可导映射的刻画
Potent环的刻画
天皇版“渔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