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学会自己修改作文

2015-05-26 17:24夏茂娟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5年6期
关键词:错别字同桌习作

适当地提醒点拨,及时地将他们从“悬崖”边拉回来,让他们也能在这个过程中有所启发进步,这远比批在作文本上的评语更及时、有效。如在进行《难忘的第一次》习作时,就有学生写的并不是第一次,而是写了很多第一次以后的事情,离题了。这个时候,就要引导他们重新审题,及时而有效的避免了后面的无用功。

教师的巡视过程,也是解决错别字、错句、病句最经济的时刻。教师在巡视的过程中,如果发现错别字或错句时,可进行适当的提醒,如“你这段话中有错别字”等,但不说明是哪个,让学生自己去查、去纠正,培养他们养成细心的好习惯。

教师的巡视会让有些学生觉得自己受到了关注,特别是一些在班级中极少展现自己,默默无闻的学生,在旁巡视,适当点拨,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写作劲头。

二、集体修改,示范引导

在学生习作后,教师可发挥刚才巡视的优势,将巡视中学生存在普遍性问题的文章,在大屏幕上投影出来,让全体学生参与到讨论中去。写文的学生可以谈自己的写作想法,其他同学可以向作者提出问题,也可以谈谈自己对习作的意见,作者也可以答疑,大家各抒己见,然后直接在大屏幕上修改。学生在不断的交流修改中,不但知道了“为什么”、“改什么”,还知道了“怎么改”。这样的评价方式,既改变了以往教师单一评价的做法,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挖掘了学生的潜能,激活了全体学生的创造思维,给学生的个性发展搭建了舞台,满足了学生共同参与作文评价的需要,有助于学生习作修改水平的提高,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引导作用。

如在缩写的习作中,要求学生把内容复杂、篇幅较长的文章压缩,而保留其主要内容,使人一目了然。学生动手写时,教师就可以进行巡视,有的学生抓不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不懂哪些该保留,哪些该删减,针对发现的问题,可以选其中的一篇让学生来交流修改。在不断的修改中,学生渐渐地明白了缩写的要领。

三、自改习作,反复斟酌

文章不厌百回改。在习作教学中,学生自改习作是习作指导的继续,也是习作讲评的基础,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自改习作能力非常重要。首先,教师应该在学生自我修改前提出一些具体的修改要求,让学生心中有数。如习作中是否有错别字;语句是否通顺;标点符号是否正确等。当然,这些都是最基本的要求,我们还应根据每篇习作的特点提出一些特定的要求。

例如以围绕“祖国在我心中”这一主题,写一篇演讲稿。就可以根据主题制定几条修改要求:语句通顺,没有错别字(基本要求);根据听讲人的身份,写上合适的称呼(特定要求);主要内容结合具体材料,把观点表达清楚(特定要求);用简洁有力的话点明主题,表达真情实感(特定要求)。学生只有在清楚要求后,才会有目地性地进行修改,也才能把习作改好。

其次,自改是培养学生自我调节、自我控制能力的重要方法,这是一种自我反馈的教学形式。因此,朗读法是最有效、最简单的修改方法。在反复读中许多遣词造句方面的问题便显露出来,若发现不妥便及时提笔修改,改完后再读,读后再改,直到改到自己满意为止。在反复的斟酌中,学生的习作水平会得到更多的提高。

四、互评互改,取长补短

让学生参与习作的评改,将大大提高学生评论的眼光和能力,能够使他们从同学的“镜子”中醒悟自己的缺陷和不足。因此,学生之间互评互改,转换角色,能开阔眼界,取长补短,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互评互改可以分为同桌互改和小组互评互改,同桌互改,指每次批改,同桌交换习作,一人负责一篇,负担不重。改者竭尽全力,精心推敲,被改者虚心求教,细心修改,这样对被改者和改者都有益。小组互评互改是指把学生按作文的不同水平分成四至六人为一组,要求每个人都阅读其他人的习作,如遇到自己认为需要修改的地方,应说清为什么要这样改,并征求作者意见。对有争执的问题,老师给予点拨解决。在互评互改中,可以要求学生写出评语,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修改作文的能力。

夏茂娟,教师,现居江苏如皋。endprint

猜你喜欢
错别字同桌习作
我的新同桌
诗嘲错别字
错别字的自述
换同桌
羡慕我同桌
我与错别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