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2015-05-26 17:25黄天林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5年6期
关键词:语段名言抒情

随着山东、河南、安徽、北京、陕西、福建、广东等地高考材料作文的盛行,连一向以稳健著称的江苏高考语文作文今年也在广大基层教师的千呼万唤中迈入了新材料作文的行列。

何谓“新材料作文”?新材料作文(也叫后话题作文、题意作文、命意作文),指的是只给出材料,不规定话题,不限文体,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义”的作文, 它不同于以往根据材料写议论文的材料作文,也有别于有明确话题的话题作文,是介于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之间的一种新的作文形式。

新材料作文的这些特点,使新材料作文比话题作文更具开放性,更有利于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展示自己的才华,但同时也增加了作文的审题难度。那么,新材料作文如何审题立意呢? 笔者也做了一些粗浅的思考,以期广大高考学子莫畏浮云遮望眼,顺利闯过审题立意关。

一、甄别材料类型,有的放矢审题

(一)从材料的表述形式看,各省给出的材料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生活感悟类,如2012全国卷的“放下顾虑”、北京卷的“火车巡逻员的故事”、新课标卷的“船主与漆工的故事”、上海卷的“心灵中闪过的微光”、重庆卷的“保安拯救冷库工人”、安徽卷的“梯子不用时请横着放”,2013辽宁卷的“沙子和珍珠”;

寓言道理类,如2012天津卷的“清水还是浊水”;

名言哲理类,如2012广东卷“汤因比和居里夫人的名言”、山东卷的“孙中山的名言”、湖南卷的“一只伸开的手”、福建卷的“冯骥才的‘人生中的赛跑”、辽宁卷的“大隐隐于‘乐”、浙江卷的“站在路边鼓掌的人”,2013年浙江卷的“三句话看青春”、安徽卷“为什么能或不能这样”。

(二)从材料的表达方式看,近几年也出现了以下四类:

叙述类(往往生活感悟类的材料采用的叙述的表达形式),如2013年重庆卷的“根据大豆写作文”、四川卷的“过一个平衡的生活”、广东卷的“富翁捐款”;

论述类,如2012年山东卷的“孙中山名言”、2013年浙江卷的“三句话看青春”;

叙议结合类,如2013年山东卷的“为作家作品挑错”;

抒情类(诗歌或抒情色彩很浓的段落),如2013年湖南卷的“我愿意”。

(三)从材料的组合形式看,各省也不外乎四类:

单则语段类,如2012年山东卷的“孙中山名言”;

多则语段类,如2013年海南卷的“同学间的人际关系”多达四则材料;

图像类,如2007年全国1卷的题为“《摔了一跤》的看图作文”;

图文结合类,如2008年江西卷的文字与漫画式“请你为田鼠或田鼠的天敌代拟一封给人类的信”。

尽管可以从以上三个角度对材料分类,不过考生在实际操作中只能或只要就其中的一个角度对材料加以界定,审题也就有了抓手。

二、凝练材料内容,凸显中心立意

如果考生从表现形式角度审题,生活感悟类就着重分析提取所给材料中相应的个人生活、社会生活感悟,再结合自己的;寓言道理类就既可以直接抓点评性的话,又可分析提取寓意;名言哲理类就直接分析提取材料中的观点。

如若从表达方式角度审题,叙述类材料要注意抓住叙事性材料中的人、物等对象,根据对象在事件中的结果分析其原因,再根据原因立意;论述类根据总述句、中心句、主旨句立意;叙议结合类根据议论句立意;抒情类(诗歌或抒情色彩很浓的段落),根据诗歌主旨句立意。

如果材料的组合形式角度审题,单则语段类或多则语段类的立意除要注意整体把握外,也要关注中心句、主旨句、总括句;图像类、图文结合类的立意在关注叙述文字外,更要关注图像所传达出的情感或价值取向。

当然,无论从哪个角度来审题立意,都必须建立在整体把握材料中心意思尤其是把握主要对象的基础上,尤其要关注关键词(材料中出现频率高的词语)或关键句(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论性语句),因为它们常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

当然,笔者关于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方法技巧的提醒,还有待广大考生平时的大量实践,并辅以日积月累的素材准备和语言基本功的夯实。唯有这样,大家才能真正做到莫畏材料浮云遮望眼,精准审题立意,获得阅卷老师的青睐。

黄天林,教师,现居江苏如皋。endprint

猜你喜欢
语段名言抒情
春 日
【重点】语言文字运用:语段压缩
浅谈低年级语段仿写的指导策略
会抒情的灰绿
简论抒情体
名言
名言趣画
『双阳』抒情十八大
依存消解、一致性计算与浮现和语段计算理论
如何压缩新闻语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