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写出文章的意境美

2015-05-26 17:55李允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5年6期
关键词:借物蚯蚓抒情

所谓意境,顾名思义,就是“意”与“境”的合二为一。“意”指作者的主观思想感情,即诗意,或者说诗情;“境”指作者描绘的客观事物,即景物、事物、场面,或者说画境。诗情画境的有机统一,便形成意境。怎样才能写出文章的意境之美呢?

一、借景抒情,以景引情。通常在描写景物以后,接着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一篇散文《喜晴小记》写道——

昨晚,凄风淅淅,鞭挞遍地黄叶;阴云重重,禁锢日月星辰;冷雨霏霏,封锁爬虫飞虫。马路灰色了面孔,人们暗淡了心情。今晨,天气晴得丁当响。太阳解放了乌云统治的天空,天空摊开绣满白云的蓝帏,交给燕尾剪裁。经雨水淋洗,阳光润饰,树叶光彩照人,宛如喜小鸟在风中扇动绿色翅膀,轻声吟唱绿色歌谣。蝴蝶借阳光烘干翅膀,翩然试翼,扬帆远去,去追寻花朵的芳香。蜻蜓在贮满阳光的空中游弋,惹来孩童奔跑着追逐童话。我的双眸温和地接纳人间万物。我与万物融为一体。天晴了,地晴了;我的脸晴了,心晴了。

这篇散文第一段描写昨晚凄风苦雨,属于暗色调描写,为下文作铺垫。中间三个自然段描写雨后景物,有天空飞燕,风中绿叶,蝴蝶试翼。这些景物明媚,属于亮色调描写。最后一段抒发作者的欢快心情。文章先写景,用景物引出感情。

二、借景抒情,景中含情。通常是只写景物,没有抒情的句子。作者的思想感情渗透在景物描写之中。有一篇散文《听春》写道——

春雨淅淅沥沥,轻轻叩击横斜的枝柯,嘀嘀、嗒嗒,在唤醒花儿的酣梦。桃林里,蓓蕾轻启微抿的嘴唇,相互致意,诉说着珍藏一冬的芳香心事。柳林里,黄莺在碧丝中来往穿梭,为春天赶做衣裳,偶尔嘤咛几句宋词。蓝天上,燕子一边剪裁蓝天白云,一边叽叽喳喳对白,说些江南的故事。花园里,蜜蜂一边采撷花朵的恩赐,一边拉起手风琴,演奏嗡嗡的曲子。池塘里,一群青蛙趴伏在水藻上,召开水上联欢会,敲响了银色的蛙鼓。田野里,黄牛牵拉银色的犁铧,去访问沉睡的大地,哞几句浑厚的螺号。到处是美声,到处是流韵,即便让听觉加班加点工作,也还是美不胜收。

这篇小散文,从听觉的角度描写春天:有春雨淅沥,黄莺嘤咛,燕子叽喳,蜜蜂嗡嗡,云雀歌唱;有池塘的蛙鼓,黄牛的螺号。通过这些描写,表现春天的美好,流露出喜爱春天的感情。全文没有抒情句,让景物蕴含作者的思想感情,景与情融为一体。

三、借物抒情,以物引情。通常在描写一个事物之后,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微型散文《蚯蚓》写道——

你是地下工作者,在黑暗中生活。为了种子翠色的梦,为了花朵粉色的梦,你默默地劳作,劳作……没有腿脚,不能行走,你就伏卧土中,匍匐前行;没有牙齿,不能咬啮,你就分泌体液,润泽板结。没有手臂,不能掏挖,你就用头颅,拱破禁锢;没有眼睛,不能看见,你就在黑暗中,艰难摸索。有了你,种子的生命,才从泥土的襁褓中,分娩出来;庄稼一族,才在广袤大地上展示生机勃勃。看吧,多少嫩芽,伸开鹅黄臂膀,拥抱煦暖的阳光;多少纤叶,摆动鸭绿长袖,牵惹轻柔的清风。看吧,多少蓓蕾,头戴圆斗笠,在春风中摇曳舞蹈;多少花朵,擎起小红伞,在夏雨里呢喃歌谣。人们总是啧啧称赞:那花朵多么妖娆,多么媚人;人们总是击掌浩叹:那果实多么丰满,多么芳香!然而有谁问津过蚯蚓,有谁赞美过蚯蚓。蚯蚓啊,你才是鲜艳花朵的美容师,丰满果实的灌浆者!

这篇文章描写蚯蚓这一事物,前五个自然段描写它在泥土中的艰苦工作,给庄稼带来的好处。最后一个自然段赞美了无私奉献的教练和老师。全文借物抒情,以物引出感情。

四、借物抒情,物中含情。通常是只描写一个事物,让这个事物负载作者的思想感情,做到物情合一。微型散文《老槐》写道——

也许是雷霆的砍斫,你的身子被竖劈成两爿,一爿业已淹没于时间的河流,一爿固执地坚守大地。主干原本是雪白的质地,业已被风霜雨雪浸染成黑褐色;坚硬的木质,也被岁月侵蚀得朽烂不堪。木质布满深深浅浅的孔洞,记录了蛀虫们的张牙舞爪;树皮龟裂成沟沟壑壑,流淌多少沧桑岁月。木质腐朽了,你就用树皮支撑佝偻的身子,艰难地吸取养料,汲取水分,以维持生命的紧缺开支。春天来了,你艰难地掬起一痕娇嫩的新绿,给大地抹一笔动人的春色,给小鸟蓄一泓清凉的绿荫。虽然你不能跻身于重霄九,沐浴银河,嬉戏白云;虽然你不能头簪星星的珠玑,耳戴月亮的明珰。然而你却用枯瘦如柴的生命,顽强地撑起了天地。向人们彰显一种哲学意义,诠释一种美学思想。这篇散文描写老槐树,描写它遭受电砍雷劈,风霜侵蚀,蛀虫噬咬,但仍在苦难中撑起天地,给大地增色。通过这一事物的描写,赞美那种经历苦难打击后,仍然顽强不屈,乐于奉献的人。全文没有抒情句,让事物本身承载思想感情,含蓄蕴藏,耐人寻味。

李允,教师,现居江苏徐州。endprint

猜你喜欢
借物蚯蚓抒情
春 日
会抒情的灰绿
“害羞”的小蚯蚓
借物思考解难题
简论抒情体
挖蚯蚓
借物抒情
挖蚯蚓
『双阳』抒情十八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