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闻问切与语文学习的幸福感

2015-05-26 17:58葛金娟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5年6期
关键词:谓之幸福感目标

“望闻问切”最早源于《难经》,是中医诊断的必经步骤。即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脉四种诊法,其法神奇而有效。经言曰: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脉而知之谓之巧。把古老的中医诊法和语文教学相结合来提升后20%学生的学习幸福感有神奇的效果。

“幸福”是一种内心的情感体验,是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向上的生命状态,是对生活充满了向往和激情。语文的课堂是充满灵气、趣味和诗情的课堂,语文是最能激起学生内心情感和陶冶学生情操的,也是最能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中体验到愉悦感和满足感。

一、望其因,究其根源

“视其外应,测知其内”,“有诸内者,必形诸外”,通过望来探究后20%语文学习幸福感低下的根源,找准原因,以便对“症”“开处方”。

(一)学习兴趣不浓,缺乏动力。后20%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他们总觉得很枯燥、乏味,他们的学习是被动的,挤牙膏式的。

(二)学习习惯不良,被动学习。后20%学生都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不主动,不会温故知新,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听课效果非常差。而且作业质量不高,作业抄袭现象严重。

(三)师生关心不足,厌倦学习。有的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少数优等生的培养上,对后20%学生不仅不予以特殊的关心和照顾,甚至还表露出厌烦情绪。优生也只顾自己学习,忽略了这部分同学,对他们的学习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四)学习方法缺失,效率低下。后20%学生没有科学的学习方法。他们普遍采用的记忆力方法都是死记硬背,常常前讲后忘,对课文理解往往不考虑上下文,照本宣读,有口无心,课内学,课后忘,知识的巩固率低。

通过观察和调查了解到后20%学生的学习幸福感缺失的原因后,灵活应用中医中的“闻问切”来提升他们的学习幸福感。

二、闻其声,热情关注

学生亲其师,方能信其道、乐其道。作为教师,要想让学生喜欢自己,就要和学生多沟通、多交流,其次还要注意塑造自身的形象。特别是对待后20%学生,要和他们主动成为朋友,用老师的广博的知识、优雅的谈吐和高尚的人格来吸引他们,用自己广博的知识去征服学生,让他们心悦诚服,产生学习兴趣。

三、问其识,重树信心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设法给学生以成功的满足,提升他们学习的幸福感。针对后20%学生的实际情况,课堂提问的问题不宜过难或过易。问题太难,学生无从下手,可望而不可及,长此以往学生容易丧失信心和兴趣,问题过易,学生不用思考便能回答,不具挑战性,即使答对,也无成功感,同样也会影响他们的学习信心。为了能满足学生的欲望,还可以经常改变课型,有的课以读为主,有的课以表演为主,有的课读写结合等,课堂中还随时引入故事,设置悬念等,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教师随时顾及后20%学生的学习情况,让他们有成功的体验,从而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和保持浓厚的兴趣。

四、切其脉,对症指导

(一)制定可行学习目标。学习目标是学生获得学习动力的源泉,根据每个后20%学生的学情,给他们制定了短期学习目标和中长期学习目标,对照目标,完成学习任务,根据目标完成情况,及时调整目标,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满足他们学习的愉悦感。

(二)及时评价感受幸福。教师要善于用放大镜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以表扬和鼓励为主。学生有了成功感,就对自己有了信心和兴趣,也就更主动、更积极、更专心地学习语文,也能感受到语文给学生带来的成功的愉悦,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三)教学形式灵活多样。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力求形式新颖,寓教于乐,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要善于把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事物趣味化,尽可能使学生感到新颖、新奇,具有新鲜感和吸引力。

(四)分层教学鼓励参与。古代教育家孔子所倡导的“因材施教”原则,其实就是尊重学生的个性,搞分层教学。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就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层次的学生,如何更好地做到面向全体学生教学。在上课的过程中,对于较难的问题,先让优生回答,然后再让后20%学生补充或者回答,两者都给予鼓励。对于相对简单的练习,可以让后20%学生多回答,锻炼他们的胆量和语言表达能力,使他们体验了成功,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五)合作学习获得成功。让学生明白1+1>2,教会学生学会合作学习,懂得分享,增强参与意识。教师组织好合作学习小组,为后20%学生提供一个气氛融洽的空间,让他们从同伴中获得帮助,缓解焦虑感。让后20%学生在和谐的大家庭中能体验到信任感和认同感,在语文学习中充分体验到快乐和满足。

葛金娟,教师,现居江苏东海。endprint

猜你喜欢
谓之幸福感目标
7件小事,让你下班后更有幸福感
Using Contemporary Logic to Analyze Pre-Qin Logic*
奉献、互助和封禁已转变我们的“幸福感”
七件事提高中年幸福感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ansl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 —the “Tao” and “Implement” in Translation
《内经》之“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新解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