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拓展教学为课堂增值

2015-05-26 12:46李晓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5年6期
关键词:瑟夫藤野于勒

特级教师黄孟轲老师认为,语文课堂教学的根本出发点,是要唤醒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要实现这一唤醒,学生就要深入作者的情感之中,体验文本的生命内涵。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希望通过拓展教学实现这一目标,然而却往往为了拓展而拓展,不但失去了拓展应有的意义,而且收效甚微。笔者认为,有效的拓展教学需立足文本,在深度和广度上激发学生的热情,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现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体会。

一.知人论世,解密情感

一篇文章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构成相对独立的个人世界,要让学生走进这个神秘的世界,就需要教师适时适度引入背景资料,认识作者是谁,经历了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感体验。这个过程是初中语文教学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能够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拓宽文本视野。

如在教学《藤野先生》一文时,文章题目是写藤野先生,但着墨却极为简略,大部分篇幅都在写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还有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如何体会鲁迅先生对藤野先生的这份感情?为此,我通过背景资料的拓展,让学生理解鲁迅先生东渡日本的初衷是为了寻求救国良方,和那些纯粹为了归国后想要混个一官半职的留学生截然不同。他在仙台医专过着艰苦的日子,承受着蚊虫叮咬的苦楚,喝“难以下咽的芋梗汤”,目的是想要救治被误的病人,战争后去当军医。他这腔热情受到了藤野先生的尊重和欣赏,为此,给予了他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照顾,如添改笔记、修正血管画图、鼓励大胆解剖尸体等,对于具有强烈民族自尊心的爱国志士鲁迅而言,藤野先生能够抛弃民族偏见,严谨治学,对被称为“弱国”的学子尽其所能地鼓励和支持,并且循循善诱,这是多么难能可贵又多么让人感动!由此,学生理顺了鲁迅先生的情感轨迹,从而理解了鲁迅在这篇文章中的情感密码:怀抱一腔热血留学日本,但在东京却遭遇“大清”纨绔子弟的丑恶表演,愤懑之余只好到仙台学医,此间却又遭遇试卷风波和电影事件,敏感的鲁迅认识到,在狭隘民族主义、军国主义毒害下的日本,藤野先生能够本着学术的精神照顾自己,教导自己,这是需要勇气的。正因为如此,鲁迅先生才意识到,藤野先生所给予他的,不仅是生的勇气还有生的力量,而这成了他时时警醒自己的动力所在。

二.拾遗补漏,深度剖析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有不少经典作品都是根据原著选编而成的,教师可以针对文本相关的情节拾遗补漏进行拓展,让学生在广阔的视野背景下解读文本,进行深度剖析。

如《我的叔叔于勒》这篇课文,文章围绕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几次态度变化展开故事情节,揭示出资本主义社会被金钱异化的丑陋现实。但在教学中有学生提出疑问:面对穷困潦倒的于勒,菲利普一家该怎么做?挣扎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要何去何从?从这一探究入手,我将删减掉的小说原文和结尾呈现出来,带领学生进行深度剖析。原文开头:“一个白胡子穷老头儿向我们乞讨小钱,我的同伴若瑟夫·达佛朗司竟给了他五法郎的一个银币。我觉得很奇怪,他于是对我说:这个穷汉使我回想起一桩故事,这故事,我一直记着不忘的,我这就讲给您听。事情是这样的……”结尾部分:“此后我再也没有见过我父亲的弟弟。以后您还会看见我有时候要拿一个五法郎的银币给要饭的,其缘故就在此。”根据删减掉的开头和结尾,我让学生思考:若瑟夫为什么对叔叔于勒念念不忘?这代表了什么?学生认为,在冷酷无情的资本主义社会中,若瑟夫的善良和真诚闪烁着人性的光芒,代表着作者莫泊桑内心对善良的渴望和呼唤,而这也正是小说的真正意涵所在。

三.互文拓展,丰富底蕴

所谓互文拓展,是指将此文本与其他文本相互参照,在开放的语言网络系统中进行借鉴和关联,由此丰富教学资源,寻找文本意涵的生长点,获取文本内蕴。

如教学《藤野先生》一文时,针对文中有关“日暮里”和“水户”的描述,学生非常困惑,不知道为何让鲁迅先生记忆深刻。为此,我将屈原《离骚》中“日忽忽其将暮”的诗句拿出来和学生赏析,结合屈原的人生经历,感受蕴含其中的迟暮萧瑟之意,由此,从屈原的诗歌拓展,学生体会鲁迅先生面对国运衰败没落的中国现实,感到日暮途穷,风雨如晦的悲凉。以此进行互文拓展,学生不但把握了屈原歌赋中的情感,由此展开比对,感受到一脉相承的人文精神,而且由文章的细节,体会到文本传达出来的爱国主义情怀,为深入理解藤野先生对鲁迅先生之间的鼓励支持,做足了思想上的铺垫。

总之,拓展教学要立足文本,紧扣文本,唯有如此,才能最终实现对文本的超越,使学生获得精神的滋养,唤醒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发展,为语文课堂增值。

李晓桐,教师,现居黑龙江大庆。

猜你喜欢
瑟夫藤野于勒
优雅的秘密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藤野先生谈鲁迅
库丘瑟夫:公益不只是捐钱
藤野先生眼中的鲁迅
追问,让文本解读走得更远……——从《藤野先生》的阅读教学所想到的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想
出版名家
——贝内特·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