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2015-05-26 12:46苏燕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5年6期
关键词:新课程中职文章

中职语文教学的情感教育即指语文老师根据相关的教学目标,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情感领域发生积极变化的一种教育。然而中职学生的文化水平偏低,在如今复杂多变的社会中,中职学生的道德品质会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因此,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加强中职学生的情感教育已显得至关重要。

一、中职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一)情感教育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式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中职语文教学大力提倡在教学过程中实施情感教育,将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机的结合起来。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开展情感教育,一方面能够鼓励老师与学生在互相尊重对方情感的基础上实施整个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另一方面能够从深层次上体现情感教育中的人文教育理念。新课改理念下的情感教育一改传统的教育理念,它更加关注学生内心的情感表达,注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二)情感教育能够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

情感教育是以学生为中心开展的一种教育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十分注重挖掘语文教材中的情感因素,通过开展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从而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情感教育能够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还体现在通过情感教育,学生的道德素质与心理素质会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而且也能够帮助学生认识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相关的教育学者指出,情感教育的开展能够帮助学生正确的对待他们自己的情感观念,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进而改善他们的语文学习水平。

(三)情感教育符合新课程改革的标准

新课程重点强调学生的地位,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可见改革后的课程体现了以人文本的思想。针对此种发展现状,中职语文教学必须注重人文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开展情感教育,尊重学生的个性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中得到身心的健康发展。

二、情感教育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实施措施

(一)设置课堂导入,营造情感氛围

一节成功的语文课,离不开课堂导入,可以说课堂导入是成功课堂的突破口,也是营造情感氛围的关键环节。新课改下的中职语文教学注重情感式教育,而课堂导入的设计要以情感为引线,将情感教育贯彻于整个教学环节中,强化课堂的心理场。以情感为课堂导入的重要内容,一方面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另一方面有助于学生沿着情感的轨道,走入课堂内容。语文老师在情感教育的课堂中,应设置一些情感性比较强的内容作为课堂导入,以情激情,在浓厚的情感氛围中,开展情感教育,以此来提升语文教学的水平与教学质量。

(二)强化朗读,感受文章中的情感

朗读可以说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朗读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文章的记忆与理解,同时也是语文老师表达思想感情的重要途径。中职学校学生的语文课本所选取的内容都比较丰富多样,感情色彩也比较浓厚,因此要求语文老师在阅读文章时,带有丰富的感情色彩,通过语言的流露将文章中所蕴含的感情表现出来,从而使得整个朗读环节变得有声有色,激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提高学生对文章的审美能力。

例如,在朗读课文《项链》时,语文老师应带有丰富的感情色彩去朗读文章,通过朗读,读出作者对马蒂尔德给予的同情感以及对他爱慕虚荣所表现的憎恶感,如此的朗读,可以帮助年轻人树立正确的物质观,对年轻人进行合理性的教育。在讲解这篇文章时,语文老师还可以让学生分角色阅读文章,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学生更能够深刻体会文章中的情感,进而到达情感教育的目的。

(三)设置情境,引导学生的情感

教学情境的设置,对于引导学生的情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职业学校的语文教材内容相当丰富,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为学生创设丰富教学情境,像开展一些朗读赛、答辩赛以及演讲比赛等等。语文教学不同于其它科目的教学,其中的阅读教学就是一个心智活动比较强的环节,教学情境的设置,有助于顺着作者的感情脉络,引导学生进入文章,更加深刻的体会文章中作者所表达的情感。例如,在学习《致橡树》一课时,老师应首先让学生们明确这是一首现代诗歌,之后再让学生对作者创作的背景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诗歌进行鉴赏,进而引导学生对青春与爱情的思考。

新课程改革后,将情感教育作为中职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来抓,实践证明,将情感教育贯穿于语文教学的环节中,不仅能够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而且还能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起到双赢的效果。

苏燕,教师,现居山东邹平。

猜你喜欢
新课程中职文章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
高中体育新课程实施“碰壁点拔”式教学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