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讲解员职业发展路径探析

2015-05-30 10:48赵媛媛
文化产业 2015年9期
关键词:职业发展讲解员博物馆

赵媛媛

摘 要:博物馆是非盈利机构,具有收藏文物、陈列文物及教育宣传作用。2015年3月9日,国务院公布《博物馆条例》,鼓励博物馆免费开放。在此背景下,参观博物馆的观众构成和层次将更加多样和复杂,这也给博物馆讲解员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本文主要就新时期博物馆讲解员职业发展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提升对策与建议,以期为博物馆讲解员朝向专家化发展建言献策。

关键词:博物馆;讲解员;职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2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9-00-02

在2015年3月公布的《博物馆条例》中,博物馆就是以收藏、保护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保留下来的文物及作品,并通过展示,来供人们教育、研究和观赏的国家法定设立的非营利组织。我国的博物馆分为两种,一种是国有博物馆,一种是非国有博物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博物馆在展示人类文明进步足迹、促进文化交流与传承、提高人民群众思想文化素质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博物馆宣教功能的实现,需要借助很多途径,但是,其中最重要的便是博物馆讲解员的讲解。博物馆讲解工作是讲解员针对博物馆的藏品、文物,从观众需求角度出发,根据解说词和现场即兴讲解,来向观众讲解藏品和文物的相关知识,以达到实施文化教育的目的,它是展览内容的扩展和延伸。声情并茂、生动有趣的讲解,能充分激发观众的兴趣,启迪观众深入思考,使观众受益匪浅。只有通过博物馆讲解员的解说,公众才能对文物的来源及产生、文物的价值内涵与作用意义等了然于心,才能深刻地感受到人类智慧的伟大和文化的博大精深,在内心和情感上产生共鸣,从而实现文化教育和文化传承发展的目的。尽管随着科技信息的发展和网络技术的日异月新,公众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取博物馆藏品的介绍和更丰富、深入的知识,但是,博物馆的讲解工作却是不可替代的,博物馆讲解员的职业在博物馆发展中,也是不可或缺的。现在,我国的博物馆正相继开始免费开放,不仅观众数量迅速增加,而且观众的构成和层次也更加丰富。因此,如何提升博物馆讲解员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使其由普通的讲解员,朝着语言专家、研究专家、教育专家的“专家化”方向发展,就显得极为重要,这也是博物馆提升社会效益和文化教育功能的关键。

一、我国博物馆讲解员队伍的现状及不足

总体来看,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公共文化建设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的各地的博物馆数量也较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现在,全国共有3000多座博物馆,在博物馆担任讲解员的专职工作人员有2万多人。在博物馆数量不断增多的同时,参观的人数却日渐减少,博物馆的效益也是步步降低。深入探究可发现,其原因除了博物馆的藏品和陈列常年一成不变外,很多博物馆的设施和设备老化、陈旧,缺少现代化、科技化的手段的完善和补充。更重要的是,博物馆讲解员的讲解也是一成不变,毫无新意的“老一套”的说辞,已经固化的讲解模式,很难吸引观众再次前来参观。

(一)讲解员的整体素质参差不齐

一直以来,人们对博物馆讲解员的职业缺乏全面的了解,认为其工作就是一份轻松、休闲式的“青春职业”,只要讲解员外表青春美丽,形象气质好,嗓音甜美,普通话标准,就可以胜任。这导致博物馆管理人员对讲解员的定位存在偏颇,而且也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由此,也使得目前我国的博物馆讲解员的文化水平、年龄、专业能力等都存在极大的差异,博物馆讲解员队伍整体素质不高,职业技能和水平不尽如人意。

(二)“讲解员”、“导游员”混为一谈

很多博物馆建馆后,由于受传统理念的影响,不注重宣传推广,观众对其知之甚少。博物馆内开展的贴近观众、贴近生活、贴近科学的各类社会活动不多,而且缺乏创意和创新,对观众也没有吸引力。很多博物馆混同为旅游景点,博物馆讲解员成了观众的“导游员”。这不仅不利于讲解员队伍的建设,也缩小了博物馆讲解员展示自我的空间,制约了其主动自我发展的积极性和热情。

(三)讲解员专业水平不足,讲解能力培训不到位

首先,博物馆讲解员的知识面狭窄。讲解员只有具备丰富的知识,才能对观众提出的种种问题应答如流,并举一反三,带给观众更多的文化知识。对于博物馆讲解员来说,观众要一杯水,讲解员就得准备一桶水。只有这样,才能使讲解员的讲解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引人入胜。但是,目前来看,很多讲解员只对藏品和陈列的相关知识有浅显的了解,而且都是死记硬背的解说词的大纲或要点,并不能从文史角度、社会学角度等多方面去进行深入阐述,这样的讲解员只能应付一般的观众,对于学者型的观众需求,则无法有效满足。由于对博物馆讲解员的认识不足,因而博物馆对于讲解员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培养不够重视。即使有一定的培训,也是基本侧重于语言表达、讲解技巧、服务礼仪等浅表性基础内容,针对专业学术、理论研究的培训科目和项目则基本没有。

(四)缺少复合型的博物馆讲解员,讲解员的知识结构单一

很多博物馆的讲解员还承担着组织策划社会教育活动的工作任务,不仅需要讲解员具备展厅讲解的相关知识,还需要讲解员具备策划活动、实施教育的相关能力,无疑对讲解员的综合能力提出很高的要求。 比如需要讲解员具备文学、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政治学、哲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同时具备教育活动策划能力,编辑能力、演讲能力等多种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地“因人施讲”,提高讲解的质量和水平。目前,博物馆复合型、应用型的讲解人才缺乏,是许多博物馆社教部门深感头痛的问题。

二、博物馆讲解员进行职业提升的必要性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积淀了灿烂的传统文化,各地民族风情文化多姿多彩,讲解员如果不对这些文化进行充分了解,不懂得各地的民风民情,在讲解藏品和文物的过程中,受到知识面的困囿,就有可能显得枯燥乏味,不能结合历史和现实多角度地讲解,遇到观众提问,也难以机敏、风趣、得心应手地解答。由于藏品和文物,都是历史上某一朝代或某一时期的产物,与当时的社会生活和社会制度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且有些历史现象和社会现象是既有共性又有区别的,在讲解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进行联系类比的,所以讲解员的知识面越广,讲解时的内容就越丰富,解答观众的提问时,也愈发游刃有余。就要求讲解员平时要多读多看,积极参加各类社会文化活动,加强知识的积累和储备。

(一)是强化博物馆教育职能的客观所需

博物馆是社会主义科学文化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教育是其存在和发展的主题,是博物馆的灵魂,它通过对文物标本的收藏、研究、展示,对观众进行科学知识、历史知识、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讲解员是链接博物馆与观众的纽带,也是博物馆教育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更是博物馆观众最得力的老师。处于博物馆社会教育的主导位置,其作用是无可替代的。讲解员最成功的讲解,就是在讲解的过程中使观众的思维与讲解的内容产生共鸣,使观众的思想受到启迪,行为得到规范。随着经济的繁荣发展和知识信息的不断扩张,观众的知识结构及文化水平不断提高,为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的教育职能,作为教育工作者的讲解员,就要不断提高综合业务素质,逐步达到学者的水准,只有这样,才能对观众的现有知识起到补充、深化、旁证的作用。

(二)是树立博物馆形象的必然要求

作为博物馆与观众之间的纽带和桥梁,讲解员形象和谈吐都代表了博物馆的水平和形象。因此,从个人角度来说,博物馆讲解员要注意必要的形象美化,以整洁、端庄、职业的形象和落落大方、亲切温和的态度来开展工作,恰到好处的装扮,得体的修饰,热情大方的表情,不仅让观众产生亲切感、信任感,增加凝聚力,而且也使观众有一种被尊重和善待的感觉,在愉快的互动讲解中,必定会使宣传效果达到更佳状态。因此,博物馆应当努力打造一支以学者为骨干、知识文化结构丰富、职业素质非常高的讲解员队伍,以此来全面提升博物馆讲解员队伍的水平与能力。

三、博物馆讲解员的职业发展路径分析

博物馆讲解员不能只停留在对于博物馆内的藏品和文物进行陈述的水平上,而是要将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然后通过再创造,用自己的语言进行生动、条理、清楚地描绘和解说。在讲解表层知识的同时,也要对展览内容进行深层次的文化内涵诠释。

(一)博物馆要转变对博物馆讲解员职业的传统认识

博物馆是社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拓宽公众视野、传播文化知识与观念的场所,博物馆中所展现的文物、历史、背景等,都需要通过讲解员传递给观众,激发观众对博物馆的兴趣和思考,使观众产生共鸣,真正实现社会教育功能。但是,我国许多博物馆,在录用条件上一直存在着一个误区,那就是将讲解员同等于一般服务人员,区别于馆内业务部门的研究人员,认为讲解队伍流动性大,更新快,无法提供稳定的编制或做到同工同酬。这样的定位便陷入一个死循环,因为博物馆一开始开出的条件低,于是难以招到高素质的讲解员,讲解员上岗后对其职业的发展看不到空间于是另谋出路,这样的循环,是很难提升讲解队伍的质量的。要提升讲解员的职业水平与素质,促进讲解员队伍专家化,就要改变这一传统认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重新审视博物馆管理员的职业,综合能力强的人,才可以担任博物馆讲解员这一职业,因此,要解放思想,不拘一格提供更多保障,录用一些品学兼优、专业对口、具有学业基础和学研能力的讲解员。同时,博物馆在培训工作方面,也要加大对讲解员的专业知识、学术知识的培训力度,对讲解员进行历史、文物、语言艺术、礼仪、美 学、教育学、心理学等方而的知识培训。 还可通过定期举办讲解技能比赛、公开讲解、知识问答、定期考核等形式给博物馆的讲解员创造一个相互交流、提高自我的平台。

(二)构建有效的继续教育体系,逐步提升讲解员的业务水准

主动加强业务学习,深入学习与藏品和文物相关的文史哲知识,掌握现代科技信息技术,是我国博物馆讲解员提升职业技能、实现职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国家博物馆研究员齐吉祥认为,“专家型讲解员”是博物馆讲解员发展的方向,真正的博物馆讲解员应当在展厅里能同各类观众说古论今,在办公室里能著书论文。要成为专家型讲解员,讲解员就要坚持以提升学、研能力为目标,以服务观众为宗旨,以实现自我价值为准则去努力探究和学习。作为观众的“教员”,讲解员应该重视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为观众提供丰富多面文物历史、背景、发展等知识。其次,讲解员要对现有的学术观点和著作,进行相应的学习和理解,在讲解过程中,做到古今融会贯通,将藏品和文物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进行有机结合,使观众在聆听的过程中,主动思考,主动探寻,获得更多的文化教益和文化感悟,提升观众的文化审美能力。

(三)讲解员应对观众进行划分,采取因人施讲的讲解模式

博物馆面对的观众是全社会公众,包含了各个年龄段的观众、各个社会层次的观众、各个文化层次的观众,从老年到儿童,从学者专家到中小学生,从国家元首到普通大众,都有可能是讲解员需要接待的对象。而且在博物馆日趋免费开放的背景下,观众的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兴趣爱好、生活的环境等,将更加丰富多样。同时,观众来参观的目的也各不相同,学习的、研究的、游玩的、休闲的等等。讲解员要根据对观众的分析和判断,采取相应的讲解方法来进行讲解,比如,针对儿童,就要采取适合儿童的语言和表达方式,配合适当的游戏、歌谣、小问题等让孩子们参与,进行浅显易懂的讲解;针对学习型和研究性的观众,就要深入地讲解藏品和文物的知识,旁征博引、纵横捭阖;针对休闲和游玩的观众,就要选取与藏品和文物相关的故事性讲解模式,寓教于乐,以观众潜移默化地受到文化教育;针对外国游客,就要针对外国游客对东方文明的向往和好奇心理,选取能代表本国、本地区历史文化特点的展品着重介绍。

(四)加强对讲解员的研究实践培训,将研究人员吸纳到讲解队伍中来

博物馆应在实践中,将讲解员吸纳到本馆的收藏、陈列、保管等领域的研究队伍中来,以调动博物馆讲解员的工作积极性,丰富讲解员的阅历和知识。比如,旅顺博物馆在确立明清名人信札整理、馆藏新疆出土汉文佛经残片的研究等系列课题后,将三名优秀讲解员吸纳进课题组一起进行研究。这不仅极大地提高了讲解员的工作热情,也极大地丰富了讲解员的知识构成。在广西民族博物馆的侗族织锦课题、花山课题中,馆方将讲解员纳入课题组成员与研究人员一起做田野调查和写文章,这对讲解员来说,无疑是最好的知识培训和业务锻炼。在讲解实践中,讲解员能够结合亲身经历,给观众带来身临其境的感受,有效促进了博物馆社会职能的发挥。另外,博物馆还可让研究人员参与到讲解工作中来,这也是一种潜移默化地对讲解员进行继续教育的方式。研究人员与专业的讲解人员不同,他们能带给观众更专业、更详实、更丰富的藏品和文物知识,能够更好地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类型观众的需求,而且多样化的讲解,也能增强观众再次来参观的兴趣。

四、结语

在博物馆免费开放并日益成为社会文化教育的实现途径的今天,博物馆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并获得持续发展的动力,就必须要重视博物馆讲解工作,加强对博物馆讲解员的职业培训,创新采取多种方式,引导博物馆讲解员主动深入地学习,朝着专家化方向不断发展、提高,进而促进我国博物馆事业蓬勃发展,促进博物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邓芳. 浅析如何做好博物馆讲解员——以天水市博物馆为例[J]. 丝绸之路,2013,06:142-144.

[2]赵静,宋晓春. 浅谈新时期博物馆讲解员管理工作[J]. 东方企业文化,2014,07:375.

[3]王雪萍. 浅谈博物馆讲解员的知识构成——以中国客家博物馆为例[J]. 客家文博,2014,02:45-48.

[4]康晶. 提升博物馆讲解员业务水平的方法研究[J]. 现代妇女(下旬),2013,12:285+297.

[5]张红. 浅谈博物馆讲解员的人文关怀精神与青少年教育[J]. 中国纪念馆研究,2014,02:83-87.

猜你喜欢
职业发展讲解员博物馆
博物馆当讲解员
怎样当好讲解员
博物馆
我当小小讲解员
我是小小讲解员
浅谈高等院校体育教学与学生职业发展
审计人员职业发展与能力建设探析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
大学生职业发展和创业就业中的思想引导策略研究
露天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