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结合背景下高职高专院校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2015-05-30 22:57焦文静
文化产业 2015年9期
关键词: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课堂教学

焦文静

摘 要:近些年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课堂教学的方式,课堂教学是人才培养的单元。尤其是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已经成为职业教育的主要特征,因此工学结合的背景下,高职高专院校如何进行课堂教学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本文主要针对工学结合下高等职业院校课堂教学模式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且提出相应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工学结合;课堂教学;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9-00-02

一、前言

对于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一直是社会关注的中心话题,而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由来已久,最早可以追溯到英国桑得兰德技术学院工程系和土木建筑系于1903年开始实施的“三明治”教育模式。总体来说,工学结合可以理解为将学习与工作结合在一起的教育模式,主体包括学生、企业、学校。目前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也越来越多的成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特征,在这一背景下,我们不仅要进行校企合作的开发与建设,还需要在课程建设和课堂教学模式上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符合工学结合要求、符合学生特点的新型教学模式,尤其现在学生们接触的信息庞大且杂乱,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风行,于是高职院校的课堂教学则更显重要。

二、高职高专院校课堂教学模式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模式传统

目前大多是高职高专院校中的课堂教学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题,由教师提前备好课程,在课堂上将内容完完整整的传递给学生,学生们则处于被动灌输知识的地位。如此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不能够挖掘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思维的能力。可以说在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下,只能看到积累下来的知识,看不到对于知识探索的欲望;只能看到学生们做记录,死记硬背,看不到质疑和批判;只能看到被动接受,看不到学以致用。

(二)多媒体教学的弊端

20世纪90年代以来,多媒体教学备受关注,随着多媒体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教育思想以及理念的创新,多媒体教学进入了我们的课堂。它以图文并茂、声像具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将课堂教学引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但多媒体教学既有传统教学不能比拟的优势,同时也有不可避免的一些负面影响。

其一,教师缺乏正确的多媒体技术使用辅助教学观念,多媒体技术融合了先进的教学新理念,把陌生抽象的内容以具体形象的、易于接受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发现、探究问题,从而树立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看到很多教师仍然认为学生的任务是学习,且只限于接收教师传授的知识内容。实际上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依然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只不过是以现代的“多媒体灌输”取代了传统的“人工灌输”。

其二,多媒体技术丰富多样,含有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多种形式,有的教师想当然地认为,只要运用多媒体技术就可以自然而然的实现教学的优化,省时、省力而且高效,为此忽视基础理论的学习,导致多媒体技术基础理论知识结构性欠缺,影响了多媒体课件制作水平的提高。

其三,一些课件制作水平较低,设计能力不足。部分教师缺乏相关学科的课件制作知识与技能。有很多教学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专业理论知识扎实,教学功底深厚,然而却不具备基本的课件制作能力。还有少部分教师虽然能制作课件,但实质上仅仅是课本文字内容的翻版,相当于电子版的课本,有些还可以直接从网络上面下载,不做任何更改直接进行教学。

其四,多媒体技术在课堂的应用带来的效果毋庸置疑,它借助其把声音、视频、文字、图像图表等集于一身的优势,拥有前所未有的表现力,可以模拟出较强的真实感,能够引起学生们积极的情绪变化和学习兴趣。然而,多媒体课件中如果承载过多的媒体信息也许会使学生感到眼花缭乱,应接不暇,如果学生受到长时间的视听轰炸,很容易导致身心疲惫,反而造成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

(三)教师的差异也是造成课堂教学效果不同的主要原因

导致教师差异的因素有很多,例如教师的学识学历、教学经验、教师的服务意识、教师个人的师德、师生的沟通问题等等。高职高专教育目前均比较重视工学结合,强调要教给学生技术,目的是学生们未来就业,因此有些教师误认为:教师只要懂一门技术,把这个技术传递给学生,让学生有一技之长能找到工作就行,现实的课堂教学是教师虽然身怀高技,可学生就是没有兴趣向他学习。实际上,高职高专院校部分教师都是直接从普通高等院校毕业而来,很少有机会到企业去实践,大多没有受过相应行业的专业职业训练,也未经过专业技能资格认定。尽管他们掌握了较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但在专业技术能力和工程实践经验方面存在较大缺陷,动手能力不强,在教学过程中暴露出专业技能不过硬,因此让学生信不过,教师威信大打折扣。

当然课堂教学还存在一些其他方面的问题和不足,例如工学结合的班级学生的知识需求不一致、教师课堂讲授的方法不同、学生们自身的基础素质和特点各异、学生们参与教师组织的案例教学和讨论的积极性不高、上课时间玩电子产品等等。

三、高职高专院校课堂教学模式改进建议

针对目前高职高专院校课堂教学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转变课堂主体。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按照教学计划和内容安排讲学,学生只是被动接收。因此需要转变课堂的主体,让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尽可能以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进行课程内容的讲解,例如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课上表演等。注重教学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互动,许多高职院校的学生在中学时代就与教师有隔阂,对教师存有戒心,对学习存在抵触的心理。如果教师不能够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没有融洽的师生关系,不能点燃学生们追求知识,追求梦想的激情,则不会有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目前在课堂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教师可以借助于电子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络,构建新型教学模式,将专业知识有效地融入多媒体技术之中,提高教学质量,这样才能使多媒体教学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多媒体课堂教学关键就是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应该紧扣教学大纲,根据学生实际的基础、年龄特征,有效的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合理结合,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在发挥多媒体技术优势的同时,也要注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目前的教育环境下,每节课都使用多媒体是不可能,且多媒体也非必要。在教学的过程中使用多媒体技术,只能起到“辅助”的作用,不可能完全取代传统教学手段,因此需将两者统筹安排、取长补短,以取得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

(三)新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微课程与翻转课堂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目前备受各界教育人士的关注,有部分高等学校已经展开新型教学模式的研究。在国外,早已有了“微课程”这个概念,它最早是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戴维·彭罗斯(David Penrose)于2008年秋首创的。在国内已举行相关微课程设计的大赛,促进了新教学模式的发展和应用。微课程不仅给我们带来了一种全新的课程教学资源组织方式,更向我们展示了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思想、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同时也催生了以微课程为单位的慕课学习环境。

微课程--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教学模式具有很大的差异,在传统教学过程中,通常是教师讲授来进行知识的传授,然后通过学生“课后”的作业、练习加实践来完成知识的掌握;而在“翻转课堂”上,教学模式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学生们在课前通过网络学习教师提前准备好的知识或者网络上已有的知识,在课堂上则更为重视教师与学生,学生之间的讨论和交流,在课后学生以完成更高层次的知识探究为目标。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学生们不再单纯依赖教师的讲授来获取知识,可以通过互联网来获得新的、最前沿的科学文化知识,以适应信息时代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随着课堂教学的知识传授方式逐步向知识探究方式转变,使得翻转课堂的创新应用就成了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焦点。如此,课堂教学则由教师讲授向共同讨论转变。更加体现课堂教学的灵活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及知识掌握的前沿性。

四、总结

有句谚语:有一百个读者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同一门课程有一百个教师,就会有一百种不同的理解与讲授方式,关键是如何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激发学生们对知识的探索和追求,如何使得学生们对学习更有激情。在工学结合背景下的高职院校中,学生在企业学习和掌握技术技能,需要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过程中,但是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确是实践的基础。因此无论是校外的实习课堂还是校内的讲授和实训课堂,均急需找到新的课堂教学方式和方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中华人名共和国教育部网站,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6139/201407/xxgk_171561.html.

[2]孟繁增、闫惠兰,高职院校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价值工程,2012,31(15):183-185.

[3]马秀麟、赵国庆、邬彤.大学信息技术公共课翻转课堂教学的实证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3,(1):79-85.

[4]张其亮、王爱春,基于“翻转课堂”的新型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24(4):27-32.

猜你喜欢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课堂教学
基于工学结合的《仓储岗位实训》学习成效评价体系探究
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工学结合课程开发
在新形势下创新汽车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的初探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中“工学结合”模式的实践研究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