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与网络诉求研究

2015-05-30 23:54刘红勤
文化产业 2015年9期
关键词:网络舆论媒介素养大学生

摘 要:随着web3.0时代、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网络条件和环境的进一步发展与优化,在我国网民数量中占据高位的大学生网民数量也在大幅增加,其网络媒介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网络诉求的表达和效果,关系着网络舆论的形成,同时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水平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媒介素养;网络诉求;网络舆论;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9-00-02

大学生思想活跃,是网络用户中举足轻重的组成部分,互联网应用高度融入大学生生活时代,在校园里,随处可见学生低头看手机的景象,他们拿着手机在做什么?博客、微博、微信的时代,大学生们对信息进行积极有效的利用和批判性解读了吗?所表达出得网络诉求与大学生的网络媒体素养是一致的吗?所产生的网络舆论是引导大学生积极健康成长和促使思辨的吗?等等,这些问题都涉及到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和网络诉求的表达的问题。

一、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与网络诉求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的网络媒介素养影响着网络诉求的表现以及网络舆论的的形成,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建设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关系到高校的校园文化的建设状况。

(一)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

大学生的网络媒介素养是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在新媒体时代的延伸与发展模式,是大学生在使用新媒体的过程中产生的新概念,主要包括传统的信息使用与批判的素养,并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还包含这网络信息生产素养、网络交往素养、社会写作素养,社会参与素养等。

(二)大学生网络诉求

大学生网络诉求是指网民由于各种事件的刺激而产生的认知、态度、情感和行为倾向的集合,是多种不同意见的简单集合。与此需要注意的是,网络舆论是单种意见的集合,而网络诉求产生聚集时,即向网络舆论转化。

(三)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与网络诉求的关系

在校园中,网络信息的传者和受者的界限已经不分明,大学生既是信息的接受者、消费者,更是媒介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在新媒介构建的参与式校园文化中,大学生的批判、生产信息素养与参与、交往的素养都直接影响着网络诉求的表达。

心理学研究发现,人们选择信息时存在选择性机制,即对自己原有知识趋同或者一致的信息观点,而是自动忽略掉与自己不利或者相反的观点。长期接触同质化的信息,久而久之会形成 “群体极化”的现象。这种群体信息在沉默螺旋的作用下使个人信息经过沟通交流最后成为极端的群体观点,即成为单方面的网络诉求,在新媒体的作用下,大学生更倾向于倾听与自己志同道合的观点,这样容易种下极端化的因子,对校园文化以及合理的网路诉求的表达都有潜在的矛盾激发点。大学生较低的网络媒介素养容易导致在网络诉求的表达上更狭隘和极端,之事观点表达的片面性,产生较为偏激的价值观念,当代青年大学生属于活跃有激情的一批人,但又因思想的不成熟性,在较低网络媒介素养引导下所表现出得网络诉求往往带有非理性因素。

但在网络这个意见的自由市场内,全员可以参与的意见平台,促使更多的大学生在网络上表达自身诉求,但作为大学生,所表达出得网络诉求能否肩负起社会赋予当代大学生的使命,不完备的网络媒介素养促使大学生在表达网络诉求时候更加关注自己身边的小事,大局观、全局观意识淡薄,时代感、责任感观念不强。调查发现,对微博和微信上得大学生基于高校自身的网络诉求信息分析,都集中于“食堂、住宿条件或者一篮子打翻一所学校”的埋怨式诉求,而对学校的管理如何更加完善,学校如何更好的发展缺乏理性的分析和合理的建议。

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直接决定着大学生网络诉求表达的水平、眼界、高度,同时网络诉求也反应着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并在网路诉求的引导下反作用着媒介素养的提高与完善。

二、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对网络诉求的影响分析

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是大学生在上网时接收发送传播信息时综合呈现的能力与素质,包括其自身的价值观、态度、心境等得涵养水平。网络具备了媒体和社会的双重属性,这就决定了大学生的网络媒介素养不仅表现为一种媒体素养,还会表现为社会素养,即公民素养。这些都与大学生的网络诉求的表达息息相关。

(一)大学生网络基本应用素养

网络基本应用素养,是指大学生对新媒体的使用能力。随着互联网发展从“广”到“深”,网民生活全面“网络化”, 网络应用对大众生活的改变从点到面,互联网对网民生活全方位渗透程度进一步增加。据第34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统计,截至2014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 6.32亿,较 2013年底增加1442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6.9%,较 2013年底提升了1.1个百分点。 2014 年上半年,中国网民的人均周上网时长达25.9 小时,相比 2013 年下半年增加了 0.9 小时。其中20-29 岁年龄段网民的比例为 30.7%,在整体网民中占比最大。学生依然是中国网民中最大的群体,占比25.1%,大学本科学生为10.8% ,互联网普及率在该群体中已经处于高位。

高的普及率及应用率,其网络诉求的表达更易形成网络舆论,对石河子大学的学生进行调查发现,32.7%的大学生在遇到事情时会第一时间使用网络表达诉求,45.2%的大学生会在一般渠道表达诉求不满的情况下选择网络诉求。由此可以发现,网络诉求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的重要一部分,而这种诉求的表达方式和内容的水平都有大学生的网络基本应用素养决定。

(二)大学生信息生产与消费素养

大学生是校园网络文化内容的生产者、建设者和消费者,生产包括负责任的发布信息和言论的素养,负责的对信息进行二次传播的素养。自媒体时代和web3.0时代的到来使大学生主导的校园信息传播活动的时代的到来,这也给网络诉求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自由平台和渠道路径。

但网络诉求的表达是否真实准确,合理有水平,并能对高校发展和稳定负责,关键就在于大学生的网络媒介素养、道德水平和辨别力,对石河子大学的学生进行随机、多层的抽样调查,调查大学生的网络诉求信息处理能力。并将其界定为:深度解读能力、批判质疑能力、独立思考能力、核实表达能力、理性表达能力。能够对他人的网络诉求进行深度解读、批判质疑从而进行自我独立思考、之后进行核实在进行二次意见的表达,在自我诉求的表达上尽可能的理性和全面。

(三)大学生社会参与素养

互联网一直被认为将对社会的民主进程起到重要的作用。同样,也将会对高校的民主进程与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但要实现这一基本保障质疑是大学生的自由平等和理性参与。大学生的社会参与能力主要体现在理性参与学校公共事务的讨论好和管理,形成公共意见,要让大学生在其中积极理性有所谓,是大学生社会参与素养的重要内容。

网络增加了大学生参与学校事务的参与意识,拓宽了他们的参与渠道,激发了他们的参与热情,在参与公共事务时,尊重他人的发言权利、包容多元机制管是良好素养的表现,以建设性的态度进行诉求和意见的表达也是理性成熟素质的表现。

在这种高度自由的意见平台上,“网络暴民”“网络宣泄”对高校的攻击,情绪宣泄性表达、恶意破坏性的表达对高校的发展和网络文化的建设与发展都会带来恶劣的影响,进而势必影响到合理正确的网络诉求的表达,因此,较高的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承载的是更高自由度和更高要求的网络诉求渠道拓展的责任与使命。

(四)大学生道德伦理素养

网络道德与现实道德有所不同。在网络社会中,匿名性使在现实社会中道德自律的群体压力遁于无形,道德约束力较小,因此在网络空间内,道德意识相对较为淡漠,道德观念趋于弱化,并且对违反道德规范的言行也更为宽容。这为网络诉求自由发展提供了环境的同时也滋生了大量恶意、报复性的诉求。这就需要大学生在表达网络诉求的时候要坚持几个原则,无害原则,不伤害他人,不伤害校园的网络环境;尊重原则,尊重他人,尊重高校;理性原则,合理有效表达诉求而不是恶意报复与宣泄;高度原则,大学生肩负学校的发展使命,因此在表达诉求时不能仅仅局限于个人利益的满足和表达,也要站在高校长远发展、社会发展使命的高度上来表达诉求,培养自身的公民责任、社会集体荣誉感。

大学生的网络媒介素养对大学生的网络诉求表达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合理有效的网络诉求也可以引导大学生媒介素养的进一步提高。因此就需要高校进一步的完善网络诉求与媒介素养队伍建设,注重校园意见领袖的作用和媒介素养的提高,要进一步搭建和完善多元化校园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和服务平台,与此同时,还需要进一步的加大投入力度,做好保障工作。高校网络文化的建设如何根据网络时代下大学生网络舆情的特点,消除积极的影响因素,发挥积极的影响作用,提高大学生自身的网络媒介素养,促进大学生网络诉求的合理表达,迎接网络时代的挑战,是社会转型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使命,依然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李良荣:《网络与新媒体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2]中国互联网网络信息中心:《第34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4,http://www.cnnic.net.cn/hlwfzyj/.

[3]彭兰:《网络社会的网民素养》,国际新闻界,2008.12.

[4]周俊:《媒介素养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作者简介:刘红勤,女,出生于1988年4月 ,硕士研究生,毕业于新疆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与传播专业,现在石河子大学任职辅导员。

猜你喜欢
网络舆论媒介素养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高校新闻媒体如何引导校园网络舆论的思考
网络集群自组织特性对网络舆论引导工作的影响研究
“互联网+”环境下的中国特色公共关系研究
新媒体背景下中学生媒介素养现状与应对
网络负面热点事件对大学生社会心态的影响
“互联网+”时代高职学生媒介素养的培育路径研究
网络舆论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
大学生媒介素养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