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土家族的婚恋习俗

2015-05-30 23:10龚卿民
文化产业 2015年9期
关键词:媒人恩施新郎

龚卿民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9-00-01

婚姻是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婚恋习俗,则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重要特征。婚恋习俗是随着一个民族的历史和社会生活的发展而不断在改变的,因此也可以说,婚恋习俗的演变与发展是一个民族的历史发展的一面别样的镜子。通过研究婚恋习俗,不仅可以分析出一个民族的历史和社会生活的各方面,而且可以丰富和完善该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

生活在湘渝黔鄂土家族,有着自己别样的婚恋习俗。在大力保护少数民族传统文化遗产的今天,研究土家族的婚恋习俗,对于发现和保护土家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土家族地区的文化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恋爱阶段

在土家族的历史上的土司统治时期,土家族人的恋爱和婚姻是十分自由的。通常这个时期的土家族青年男女,到了十六七岁的年纪,便开始寻找自己的意中人。而土家族的恋爱方式,通常是“以歌为媒”。史料《略革土司积弊略》 里面有所记载,“土司地处万山之中,凡耕作出入,男女同行,无拘亲疏,道途相遇,不分男女,以歌为奸淫之媒,虽亲夫当前,无所畏避。”

之后清代的“改土归流”在少数民族地区实施之后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前,由于清朝的封建统治政策以及少数民族地区中大量汉族的流入,土家族的文化习俗如同其他少数民族一样,深受汉族文化影响。土家族的婚恋习俗也是从此开始,逐渐变异为汉土两族的婚恋习俗的结合。“土家地区清代改土归流后,随着封建领主经济消失,封建地主经济的逐渐兴起壮大,土家族婚姻制度的封建化程度加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门当户对;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父死子继,正宗五服等封建婚姻家庭等制度更加严厉地束缚土家男女成亲和其家庭,家族” 。所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便成了这个时期的土家族人的婚姻的主流。也因此,很多土家族的女性深受封建婚姻的迫害,衍生出了土家族的一种独特的婚姻习俗,即“哭嫁”文化。

土家族的女性在婚礼前的“哭嫁”,作为一种土家族女性对封建婚姻表达自己不满情绪的发泄方式,解放前流行于土家族地区。土家族新娘的“哭嫁”其实是以说或唱为手段,用哭腔来表达对父母的依恋和感恩,对媒人的抱怨,对兄弟姐妹的不舍以及对婚后生活的恐惧等感情。“哭嫁”,从开始的自然的感情流露,演变到后来的婚礼的一个固定环节,尤其“哭嫁”的歌词内容,因为全部是新娘自己所创作,所以“哭嫁”也是一项对新娘的智慧和贤德的考验。而在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国家《婚姻法》的颁布,以及政府在全国范围内,提倡恋爱自由和婚姻自由后,土家族人的婚姻也逐渐从封建婚姻制度中走了出来,而“哭嫁”文化也满慢慢消失在了土家族地区。现如今的“哭嫁”文化,已成为许多土家族民俗观光地作为一种传统文化表演项目在被传承下来。

即便在封建包办婚姻的时期,生活在恩施地区的土家族,仍旧在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二日,都会过“女儿会”(或叫“女儿节”)。“女儿会”是恩施地区土家族青年男女的爱情节日。在这天,土家族的青年男女会将自己精心打扮,去“赶场”。他们会在集市上,男女双方通过买卖货品的方式来寻找喜欢的人。如果男女双方都互相喜欢的话,便做成买卖后离开人群,到僻静处相谈至相爱,有的人甚至约定终身。从九十年代起,“女儿会”已被当地政府作为观光项目开始开发,特别在2013年恩施市建立了以“女儿会”为文化基础的观光地“女儿城”之后,“女儿会”开始广为人知,而“土家女儿会”的民族文化品牌价值也得到了大力的提升和发展。

二、婚礼阶段

土家族人在婚礼阶段会分为新娘和新郎两方来庆祝。

新娘方面,会在正式结婚式前一天在家里的庭院里面摆设酒席,和亲朋好友一同庆祝,土话叫做“打发姑娘”。在解放前,新娘还会在家里“陪十姐妹”,即新娘的姐妹好友十人左右围坐在一起,要么唱要么哭,来怀恋以前少女时代的快乐时光和表达对婚后生活的恐惧。所以“陪十姐妹”,也被看作是“哭嫁”的一部分。相对的,新郎方面也会在结婚式前一天“陪十兄弟”,新郎通常会叫上兄弟十人左右喝酒庆祝自己的婚事。

而在婚礼当天,新娘会在出发之前,于家行“冠笄”之礼,即让母亲或者伯婶帮自己用棉线去掉自己脸上的绒毛,并将额前的头发梳起。“冠笄”之后,新娘从此由少女转变为妇女。所以,“冠笄”之礼,被认为土家族女性的成人礼。新娘从家里出发到新郎家的途中,会撑“露水伞”穿“露水鞋”直到到达新郎家,来保护自己不受“异邪”之物所侵犯。解放前还有“露水衣”,到了现在,在较为偏僻的地方,仍旧有新娘打“露水伞”和穿“露水鞋”的习惯。

到了新郎家后,新娘会跨过火盆,在“堂屋”即主屋和新郎在行完拜堂礼后,新娘在解放以前,行完礼后一直坐在新房中,直至新郎在庭外和宾客喝酒庆祝完和新郎共度良宵。新娘并遵循“三天不吃婆家饭”的习俗,三天之内只吃自己从娘家带来的干粮。现在的新娘会和新郎在行完礼后,会跟着新郎及其父母一起在家里的庭院里跟宾客一起喝酒庆祝。

三、婚后阶段

因为汉族文化影响,所以在土家族人婚姻中,媒人的角色是至关重要的。“无媒不成亲”,便是恩施地区土家族的婚姻习俗。

在解放前,求婚的时候,是媒人代表男方去女方家提亲的,如果女方家同意婚事,那么之后两家有关结婚的交涉,例如定结婚日等都是需要媒人参与在其中。即使现今的恩施地区的土家族青年男女,通过自由恋爱认识并走入婚姻,新郎方面仍旧会遵循礼数,为新娘去“请媒人”,让媒人替自己去新娘家提亲。在婚后几天,新婚两人也会去“谢媒”,表达对媒人的感谢之情。解放前,“谢媒”时一般用猪头和猪尾当作谢礼,现在通常是以烟酒或点心当谢礼。

一直以来,土家族大多居住在武陵山地区,交通不便,经济也相对落后。长期以农业为主要经济来源的土家族人长时期过的虽然并不富裕,但自给自足也是一种悠然自得。尤其因为土家族人生性热情乐观,因此在土家地区感受到的是山区人特有的坚韧与豁达。而在人生重要的环节——恋爱和婚姻中,土家族人也是充分发挥自己的浪漫乐观,哪怕在苛刻的封建统治时期,也能将恋爱和婚姻愉悦而又特别的进行。也正是因为山地居住的属性,使得土家族文化较为纯粹和完好的得以保存了下来。特别是近年来,在国家大力提倡,保护并发展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背景下,除了土家族的婚姻文化以外,对其他非物质文化的进行研究,可以将土家族的文化传承与保护的课题更好的完成。

参考文献:

[1]刘孝瑜.土家族婚俗初探.[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86(1)79-84.

猜你喜欢
媒人恩施新郎
新郎与新狼
恩施石油:党建为经营赋能
农家妹子娶新郎
媒人
恩施方言中的“倒”和“起”
“眼镜新郎”透过镜片看到你的心
专职媒人的变化
恩施年俗——点路烛
新媒体崛起下报媒人的应对和变革
动真招下苦功创建平安恩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