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的文化建设思想浅析

2015-05-30 23:52刘劭曙
文化产业 2015年9期
关键词:文化建设浅析

刘劭曙

摘 要:文化建设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其中关于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民主主义文化理论、“双百”方针、“两用”原则等经典的阐述和论段,不仅指导了当时的文化建设,而且对当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也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毛泽东;文化建设;浅析;

中图分类号 F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9-00-01

中国共产党自建党之日起,就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又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在革命斗争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初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就对发展中国先进文化进行了不懈的思考、探索和实践。

一、发展中国先进文化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始终都能创造性地分析中国的国情和民情,同时也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分析如何发展中国的先进文化,从而形成了毛泽东的文化建设思想。发展中国先进文化不但是毛泽东文化建设思想的核心,更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就致力于推进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民主主义文化的发展。毛泽东指出,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 这种新民主主义的文化运动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文化运动的范畴。新民主主义文化是新民主主义政治、经济在思想文化上的反映,并为新民主主义政治和经济服务。正是因为有这种革命性的文化,引领我们党战胜千难万险,从而使我们党最终赢得了民族独立,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更渴望创造出属于我们民族的先进文化。毛泽东指出:“中国人被人认为不文明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将以一个具有高度文化的民族出现于世界。” 这种先进的文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创造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国情结合起来,进而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的发展,使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政治、经济发展相适应。第二,创造了以“爱众”为核心的文化品格。否定了以“尊王”为核心的封建等级制文化,这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尊卑贵贱的等级文化思想是截然不同的。第三,确立了中国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

二、坚持和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新民主主义主义文化的内涵和本质到底是什么?它与经济政治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为了回答这些问题,1940年1月,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对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理论进行了系统的阐释。他指出:“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毛泽东把观念形态的文化归属于上层建筑范畴,认为经济是文化的最终决定因素,政治是文化的直接决定因素,而文化也同时对政治和经济产生巨大的影响和反作用力,毛泽东的这些重要论述,从理论上高度阐述了文化与经济、政治之间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

毛泽东指出,新民主主义的文化首先是“无产阶级领导的”,这一概括内含了新民主主义文化的性质、领导力量和指导思想。新民主主义之所以“新”,就在于革命的领导力量已经不再是资产阶级而是无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已经不再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而是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和中国共产党是新民主主义文化产生的政治基础,马克思主义成为新民主主义文化的思想内核和灵魂。高度升华了新民主主义文化的内涵和本质。

对于新民主主义文化的功能,毛泽东根据革命战争年代的实际与需要,重点强调了文化的政治作用,这种政治作用就在于“革命文化,对于人民大众,是革命的有力武器。革命文化,在革命前,是革命的思想准备;在革命中,是革命总战线中的一条必要和重要的战线。” 因此,必须“使文艺很好地成为整个革命机器的一个组成部分,作为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有力的武器,帮助人民同心同德地和敌人作斗争。”

三、坚持“双百”方针和“两用”原则

新中国成立之初,依据国家的经济和文化必须迅速发展的迫切需要,同时遵循文化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毛泽东于1956年4月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了著名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双百”方针是促进艺术发展和科学进步的方针,是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的方针。

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这篇著作中强调指出:“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利用行政力量,强制推行一种风格,一种学派。禁止另一种风格,另一种学派,我们认为会有害于艺术和科学的发展。艺术和科学中的是非问题,应当通过艺术界、科学界的自由讨论去解决,通过艺术和科学的实践去解决,而不应该采取简单的方法去解决。”我们在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解决如何判断艺术和科学的是非问题,毛泽东指出:“为了判断正确的东西和错误的东西,常常需要有考验的时间。同旧社会比较起来,在社会主义社会中,新生事物的成长条件,和过去根本不同了,好得多了。但是压抑新生力量,压抑合理的意见,仍然是常有的事。不是由于有意压抑,只是由于鉴别不清,也会妨碍新生事物的成长。因此,对于科学上、艺术上的是非,应当保持慎重的态度,提倡自由讨论,不要轻率地作结论。我们认为,采取这种态度可以帮助科学和艺术得到比较顺利的发展。”在这段论述中,毛泽东详细地阐述了科学地对待科学和艺术的是非问题的方法是“保持慎重的态度,提倡自由讨论,不要轻率地作结论”。与此同时,毛泽东还分析了无论历史上还是社会主义社会中,新事物的成长刚开始只能在斗争中曲折发展,艺术界和科学界的合理意见同样会因为鉴别不清而受到压抑,因此艺术界和科学界应该展开自由讨论和自由争鸣,接受实践的考验。

在对待外来文化的问题上,毛泽东强调指出:“中国应该大量吸收外国的先进文化,作为自己文化食粮的原料,这种工作过去还做得很不够。这不但是当前的社会主义文化和新民主主义文化,还有外国的古代文化,例如各资本主义国家启蒙时代的文化,凡属我们今天用得着的东西,都应该吸收。但是一切外国的东西,如同我们对于食物一样,必须经过自己的口腔咀嚼和胃部运动,送进唾液胃液肠液,把它分解为精华和糟粕两部分,然后排泄其糟粕,吸收其精华,才能对我们的身体有益,决不能生吞活剥地毫无批判地吸收。

猜你喜欢
文化建设浅析
浅析搓法
浅析VLAN间灵活互访
浅析35kV隔离开关常见缺陷及处理
浅析明代漕运轻赍银
农村社区廉政文化建设实施方案探究
浅论基层群众文化紧跟时代步伐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及其现实意义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
浅析“谯”字“酷烈”义
扶眉战役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