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曲《陈隋》的创作分析与艺术处理

2015-05-30 06:03侯江霞
艺术科技 2015年9期
关键词:刘德海

侯江霞

摘 要:琵琶曲《汉宫秋月》作为中国著名十大古曲之一,以其优美的旋律、浓郁的韵味、深层的内涵闻名于世。其最初版本被收录在《今樂考证》中,至今经过各流派传人及众多演奏家们的不懈努力,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遗产。新编《陈隋》是刘德海根据曹安和演奏谱《汉宫秋月》改编而成的一首现代琵琶文曲。通过对主题材料基本一致的两部作品结构、音乐风格、演奏技巧、作品内涵和意境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比较,阐述了作者的艺术创作个性和风格,从而引申出“古曲新弹”这个现象。本文旨在探寻刘德海对传统作品的继承和创新。

关键词:汉宫秋月;陈隋;刘德海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华夏艺术源远流长。琵琶演奏艺术经过两千多年的历史沉积,留给我们的是一笔丰硕的文化遗产。刘德海新编《陈隋》是对曹安和演奏谱《汉宫秋月》的“古曲新弹”,是以叙事曲的手法向人们讲述南北朝时期陈、隋两朝宫女的平淡、无望的生活,刘德海创新之意的关键就在于此。

1 整体结构分析

由于刘德海改编版的《陈隋》原型是曹安和演奏谱的《汉宫秋月》,它们的作品结构是基本相同的,并且与清商大曲的结构有相似之处:

曲目 结构

清商大曲 艳 曲 趋或乱

汉宫秋月 第一段 二、三、四、五、六段 尾声

陈隋 引子 一、二、三、四段 尾声

清商大曲是在六朝时期由汉魏的相和大曲发展而来,是一种有歌并且带有乐队伴奏的综合性的艺术形式。《汉宫秋月》和《陈隋》都能领略到歌舞的场面,二者在作品的结构、风格、乐曲的发展手法、都是基本相同的:保持着原来的A羽调式、多段体的结构和变奏的发展手法。在此基础上,刘德海对作品进行大胆的创新。首先在篇幅上进行了缩减:《陈隋》是由引子、一、二、三、四段和尾声组成的,并在各个段落中有所变化和删减;《汉宫秋月》则篇幅较长,包括乐曲开始、发展的六个段落和尾声。

《陈隋》的引子是根据《汉宫秋月》的第一段改编而成,其曲调基本相同,简略了相似的最后七小节,使艺术语言更加精炼、结构更加清晰。

《陈隋》引子谱例:

引子可以看成是由两个乐句组成的非方整型乐段,前七小节是一个乐句,而这一乐句与《汉宫秋月》的材料是完全一样的,但对于只有五小节组成一个乐句的《汉宫秋月》来讲,这一句则是通过拖拍和增加音符对乐句进行节奏的拉长,使一开头的叙事音调更加饱满、有遐想的空间。经过8、9小节的小连接之后,第二乐句材料基本相同,在乐句发展上,《陈隋》则本着精炼、压缩的原则,将《汉宫秋月》的18~22小节删除,直接在主音上结束本段落。

2 演奏技法处理分析

刘德海版的《陈隋》与曹安和演奏谱的《汉宫秋月》相比较,新版出现最多且最明显的就是左手的“推、拉、吟、揉、滑音、打音、擞音”等频繁使用。在文曲中,这些技巧的使用本身就较为频繁,通过这些技巧手法可将作品更形象化,体现出文曲的阴柔和层次感。新编《陈隋》在进入第二段开始主题变奏的时候,这些演奏技巧便应用于其中,而在四段和尾声应用得最为频繁。尤其是打音和擞音的交替出现,“打、擞”都属于虚音,左手技巧与右手的弹拨相互交织,形成虚与实的对比,使音乐更形象生动,色彩更丰富。尤其在尾声部分,《汉宫秋月》中是用的弹、挑、轮指来平稳的将作品进入尾声并结束全曲,改编版《陈隋》却用了两层技巧来诠释:上层是用左手的打音和擞音交替进行来演奏主旋律,下层是用右手对二、三、四弦空弦之间来回拨,旋律流畅、空旷。

在《陈隋》第一段28~32小节出现了хххх类似于打节奏的符号,这在琵琶作品中是很少出现的,这个技巧在《汉宫秋月》中是没有的。刘德海在此基础上,给本乐句又加了一层节奏型。

用左手的打、擞、吟完成主旋律的演奏,右手大拇指腹抵在四弦二十四品处,中指根据节奏来弹四弦,仿佛是木鱼在敲击。刘德海加入此技法,其主要意图还是忠于传统。在封建时期,随着宫中艺妓年龄的渐长,就会把她们安排到寺院修道。因此,先生在这一乐句中加上类似于木鱼的音效,更现实的反应了当时艺妓们的生活。

3 传统作品演奏的“古曲新弹”

刘德海先生对于“古曲新弹”是这样解释的:“以‘与古人对话方式之‘新弹。所谓‘传统精神是中国古有传统与西方文艺复兴时期传统二者融合。”“古曲新弹”并不是当今社会中演奏者对乐器演奏的一种特殊现象,它已经逐渐成为一种传统乐曲演奏发展的普遍现象。

琵琶曲《陈隋》作为传统音乐经典之一,凝聚了代代演奏家们的艺术热情与创造力,它的艺术生命力将顺应时代的发展永无止息。当“现在”成为“历史”后,人们在继承的同时也会有所创新,在传统的基础上求发展,在发展中不背离传统。尊重历史,创造历史,继承传统,发展传统,这当是我们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

参考文献:

[1] 李景侠.中国琵琶演奏艺术[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2] 黎英海.继承与求索 中国民族音乐文集[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刘德海
琵琶哲人刘德海与他的《哲学笔记断想》
“刘德海音乐艺术周”系列活动举办 83位演奏者奏响《十面埋伏》
琵琶曲《春江花月夜》两个不同演奏版本的比较研究
浅谈刘德海新编琵琶曲《十面埋伏》
刘德海琵琶曲《田园篇》的创作特点
论刘德海音乐创作中的宗教性
《溪山琴况》中“和”的思想在刘德海琵琶艺术中的体现
数学与琵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