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物理实验课教学

2015-05-30 10:48袁小林
陕西教育·教学 2015年8期
关键词:变阻器分组物理

袁小林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中的概念、结论、定律、规律都是在实验的基础上总结概括出来的。纵观整个初中物理教材,实验几乎遍及每一章节、每一课。打开书本,一眼可见各种丰富有趣的实验,以文字、图片的形式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在物理课教学中,做好实验是学习物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我认为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以趣味性小实验导入新课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课的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根据教学内容、学生情况设置出能极大调动学生积极性的趣味性实验,导入新课,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本节课的欲望。如讲火箭一节时,让学生吹好气球后,猛一松手,气体向后喷出,而气球向前飞出。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唤起学生的思考,然后导出所学的火箭的原理和它相同,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火箭原理的学习热情。再如讲 “大气压”时做“覆杯”实验。玻璃杯中装满水,盖上硬纸片,用手按住硬纸片,倒转过来,纸片并不掉下来,导出对大气压的学习。具体生动的实验现象,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启迪学生探求真理。从具体形象思维转入概括抽象的逻辑思维,从而提高理性认识。

二、以完美无缺的演示实验进行新课教学

演示是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实验操作和示范,并启迪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的教学活动。它具有形象、真实、生动、有趣的特点,能为学生在形成物理概念、得出物理规律前营造物理情境,使学生感受深刻。同时它还能创设物理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和能力的提高,巩固和加强对所学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训练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去发现和解决问题。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做好一个个演示实验。

要做好演示实验,必须做到:1.目的明确,通过演示实验说明什么问题,教师必须明确。2.边操作,边讲解,语言必须规范,操作过程准确无误。3.实验力求一次成功。若一次不成功,会消弱学生对实验结论的信服感,会对实验结论持怀疑态度,同时降低了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4.提高演示实验过程和现象的能见度,尽可能让全班所有的学生都能看到实验现象和过程。若做不到时,可先演示,再播放实验视频。5.实验器材可就地取材,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物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如讲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时,用吸管、一次性纸杯演示。学习物体的浮沉条件时,用废旧牙膏皮做器材。6.在演示中,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参与,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通过学生的参与,加强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增强说服力。例如学习变阻器时,让学生演示用自制的铅笔芯变阻器改变灯泡亮度;讲述固体能传声时,让两个学生演示土电话。

三、充分开展分组实验

初中阶段的教育理念是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的精神。培养学生在观察和研究物理现象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分析概括能力,信息交流能力。初中阶段的教材共安排了17个分组实验。每一个分组实验,都必须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力求做好每一个分组实验。实验前应做到:1.对学生做到分组安排,根据实验室的现有器材分若干组。每组一人当组长,细分成员职责,谁操作,谁记录,互相协调,合作完成。2.介绍或复习实验器材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3.组织学生制订探究计划,引导学生明确探究步骤,进行必要的演示过程,以此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探究时间。4.巡视指导,对学生操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予以指导。如在用天平和量筒探究物质特性时学生反映天平怎么也调不平,帮助学生寻求原因,调平天平。5.培养学生规范操作。如加减砝码用镊子,连接电路时开关应断开,变阻器应移到阻值最大端。6.组织学生正确收集实验数据,小组分享实验数据,研究实验数据是否能验证自己的猜想和假设。实验完毕后,小组交流实验结论,评价探究过程。当然学生最看重的是教师的评价,教师应注意肯定学生的闪光点,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欲望,让学生认识到合作探究的重要性。

作者单位  陕西省武功县西塬中学

编辑  聂蕾

猜你喜欢
变阻器分组物理
只因是物理
巧解滑动变阻器类动态电路题
小小变阻器有大用
处处留心皆物理
分组搭配
怎么分组
分组
三脚插头上的物理知识
我不是教物理的
关于滑动变阻器的规格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