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油画艺术中写意精神的比较研究

2015-05-30 10:48曹培芹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15年8期
关键词:文化因素表现主义比较

摘 要:相比西方油画中的写实主义,中国的水墨丹青更为主观和偏重写意,画家通过对所画之物的移情,达到“寓情于形”的目的,经过不同时期画家技法的升华,最终形成了中国画“写意性”的特点。中国油画的写意性精神得益于中国画的基本要素和文化心理,摆脱了形象和技法的桎梏,又沾染了作画之人的心中日月合宇宙之气,达到了东方绘画的最高境界。而西方油画中随着表现主义的崛起,也广泛大量使用写意这一表达技法。本文通过不同层面的比较研究,试图对中西方油画所体现的写意精神的共性与个性进行分析,并试图挖掘二者之间深层的文化内涵,寻求差异产生的原因。

关键词:油画;写意精神;表现主义;文化因素;比较

引言

中国的写意油画从民国初期到今天大约经历了近百年的实践,目前也越来越注重其本身应有的艺术内涵的表现。随着西方表现主义思潮进入中国,我国画家在谦虚的美德之中对西方绘画艺术风格进行借鉴,掺杂着吸收知识的饥渴,其间也包含了一丝对于本土民族文化的不自信。我国画家在这一段时间内产生了摇摆,但不可否认的是西方绘画技巧使国内本土的艺术家眼界大开,并且促使他们快速成熟,积极对外来绘画进行吸收与借鉴。与此同时,他们并非一味接纳,而是善于做出选择。写意是中国传统绘画中普遍流行的手法,随着油画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油画也开始采用这一手法。与此同时,纵观西方油画的表现和技法,我们也不难发现写意精神的影子,下面笔者就中西方油画艺术中的写意精神所体现出的个性与共性进行比较分析。

一、中西方写意油画的发展进程

“写意”这一特征在西方油画中的发展是慢慢萌芽并凸显的。在中西绘画交流尚少之时,西方绘画中已经有了写意的影子,如吴冠中所言:“塞尚的风景刀劈斧凿,用色彩建筑坚实的形象,铿锵有声。郁特里罗利用疏密相间的手法表现哀艳的巴黎,冷冷清清惨惨戚戚,具有东方诗词的情调;梵高的风景地动山摇,强烈的感情震撼了宇宙,鬼哭神嚎等等均体现了西方风景画的东方神韵。”[1]西方绘画在从写实到写意的过渡中 ,印象派无疑是起了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印象派艺术家一方面强调所画之物的客观性;另一方面 ,他们又抛弃了单纯的写实和再现 ,开始加入自己更多的主观性,呈现出一种更加自由的创造状态。这主要体现在两点:一,印象派艺术家突破传统技法的束缚 ,更关注生活情趣和主观感受 ,如图1郁特里罗利的画作,从画家自身的主观角度来观察城市街道;二,印象派艺术家开始意识到意境在画作中的重要,其作品逐渐呈现出中国传统意象审美的艺术特点,如图2中梵高的画作包含了一种中国传统意象审美的韵味。除了印象派这一个在绘画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派别,西方现代油画艺术上也大量运用了写意的技法。

油画自上世纪引进中国后,最早的一批大师们不断地移植、研习欧洲油画并且不断地进行创造,以致本土油画成为中国现当代油画艺术发展的主要线索。经过几代油画家的探索实践,人们今天对于欧洲油画艺术的理解以及对本土油画发展的认知更加深入。同时,本土的艺术家也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及这种利用文化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应当成为油画本土化探索的核心精神,如图3中中国本土当代艺术家张大林的《鱼戏荷动》就从人的角度反映了一种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基于一种传统意境的构造,最终在荷花池中营造了一种中国风意味的美感,在油画中表达与探索中国文化的这种传统精神,也越来越成为中国油画的寻道之源、立身之本,如图4中国本土写意油画家叶圣琴利用油画创作的京剧人物,在油画这一西方技艺的包裹下,创生了一种独特的中国文化气息。毫无疑问,“写意精神”作为最重要的价值观念,在油画创作中散发着独特的艺术气质和魅力。

二、中西方写意油画的相似之处

油画是画家利用颜料和技法将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自我表达。受社会环境和民族文化以及个体遭遇的影响,每位艺术家的作品都具有其自身的特色,相比其他流派亦有不同。在视觉艺术范畴中,以“意象”为主要形象来源的绘画,在包含了画家对于审美对象的理性认知的同时,也和审美对象构成了同一关系。这就是东方艺术在审美的主客体之间形成的独特的“天人合一”的审美境界,而“意象”便是这种审美境界的一种视觉呈现方式。当然,从西方现代主义绘画中的表现主义、抽象主义和抽象表现主义中,也能发现其表现形态与中国传统绘画存在的某些相似之处。以巴比松画派的著名画家杜比尼的画作为例,其对于野外、湖光的表现,如图5、6,展示了画家对于审美对象的理性认识以及感性表达,这与我国传统绘画艺术进行比较,不难发现二者存在共同的抽象特征,对理想自我的写照,美和自由的向往等。

19世纪中叶的法国画家柯罗,热爱自然,一生追求诗意的栖居,中国人在他的意笔草草中,也能感觉到传统中国画的文人气息。受到当时所处时代的中外交流的限制,柯罗接受中国绘画艺术熏陶的机会几乎为零。然而他的作品却颇有几许中国文人山水画所强调的笔墨韵味,体现了中国文人墨客几千年来的山水情怀。这种于隔阂中的靠近,令人惊喜。但这种现代主义形态虽然曾从东方绘画上获得有益启发,但就其在处理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关系上,仍然是割裂的。这和中国文化中的“天人合一”的观念仍然存在本质上的区别。虽然,“表现性”与“写意性”绘画都强调主观表现和个性张扬,但“写意精神”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写意画,如图7中国当代油画家白羽平2003年创作的风景油画,写意地描绘了苍茫的中国河山之貌。

不论中外,不论时代,“写意精神”都是一种独特的审美哲学,它重视自然,尊重自然,强调人与自然地移情和神交,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在科技发达的今天,绘画从理念,材料到技法都遇到前所未有的创新和变化,时代的眼光去观看写意精神,不仅是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考验,也是推陈出新的大好时机。王国维在探讨中西文化时曾说过:“学问之事,本无中西……盛则俱盛,衰则俱衰,风气既开,互相推助,且居今日之世,讲今日之学,夫有西学不兴,而中学能兴者,亦未有中学不兴,而西学能兴者……故一学即兴,他学自从之……顾新旧中西之争,世之通人率知其不然。”[3]活跃在当今中国画坛上的油画风景画家,如白羽平等,直接将中国传统写意山水的风骨和西方印象主义的精髓相结合,创作出具有自己的特色和风格的写意油画风景。

50年代前期,被视为“苏派”代表人物的罗工柳在学习苏联的同时,对油画的本土特色就有较为深入的思考,他明确提出:“写意油画是一种创造。”[4]这说明,即使他们没有从柯罗那里得到启示,也能感受到油画风景在中国油画的在“个体化”和“民族化”的过程中的炙手可热,其表现如图8。早在1957年,著名油画家董希文在《从中国绘画的表现方法谈到中国油画风》一文中就明确指出:“油画中国风从绘画风格方面讲,应该是我们油画家的最高目标。要使我们的油画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在世界艺术舞台上发出光辉,绝不是仅仅把我们油画画得跟西洋的油画一模一样。即使将来我们的油画形式、技法能够达到欧洲一样的水平,我们也不能以此为满足。中华民族拥有自己的绘画艺术以及优良传统,中国画家应该有中国画家的气质,在对中华民族悠久文化与历史的继承和发展的基础上。将自己对生活的想法、看法完美地糅合艺术的表现法进行创作。”[5]

三、中西方写意油画作品特征的差异

西方写意油画的特征体现在绘画时大量使用表现主义,个性鲜明,追求主观上的艺术表达,个人色彩强烈,风格明显。如印象派的代表梵高,它的《星空》用对比强烈的色彩和扭曲的线条来表达出画家的状态,如图9。其次,中西方油画对自然的态度也有不同,中国人讲究道法自然,无为而治,天人合一等,追求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而西方在“天人相分”的哲学影响下,产生的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在绘画的结构上。中国绘画标榜的是“三远”定律,体现的是超凡脱俗的玄学思想,而西方油画呈现出一种“平面化”的特点。在造型手段上,中国画的主要造型手段是线,并且线本身就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西方油画是以对“面”和“体”的压缩为主要表现手段。在色彩的运用上,西方的是“科学的色彩观”而中国油画更讲究“哲学的色彩观”。

除此之外,在绘画技巧上,毕竟油画发源于西方,在对油画材料的认识上,国内与国外技术还是有一定差异的。在绘画内容方面,油画能够用以表现一种人文情感,因此受地域民族的影响很大。国外表现动性,即为一种原始纯真的野性。国内的画作多半带有一丝儒家思想,喜静,散发一种浓郁的文化性。中西方油画艺术中,一种是代表着鲜明的直率,而另一种是代表了一种内敛的含蓄。不过随着文化融合,这种差异也就越来越小了,这反映了当前信息全球化的时代性。中西方油画除了在技巧上的差异之外,在绘画的内容上也有所区别,如西方油画更加突出体现个人的意志和内心的呐喊,在一些人物油画中,还通过特殊场景来实现纪实的目的,他们也擅长用平凡的人物来表现社会问题,隐含着巨大的批判力量,而中国油画,风景油画注重的是理想自我的写照和个人精神的追求,在人物油画上,他们更加关注生活的细枝末节和人物整体的美感。

四、影响写意油画差异的文化因素

人是社会文化和社会环境的产物,绘画也不例外。西方的文化根植于古希腊罗马文化,有着对“人”的推崇的深厚渊源,虽然经历了神学时代,加上宗教的浸染。整体说来,西方油画中的人文意识即对人的重视往往大于中国,这也得益于他们对“个性主义”的推崇和自由的向往。而中国文化历史悠久,中国画的内容受到中国传统的哲学观、道德观、自然观的影响;在哲学上,写意油画和古代的文人画一样,大多追求淡泊悠远,闲适恬淡的整体风格,很少将自然景物作为表达内心的工具。“文人画受道家的影响很大,道家中又数老子庄子的影响最深。道家崇尚自然,因而反映在文人画的精神中也是将“自然”作为绘画的准则。并且老庄对于色彩主张“朴素玄化”,提倡“故素也者,谓其无所与杂也”,“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6]虽有“托物言志”,但是仍然遵从了自然的秉性,不像西方油画中的夸张和变形。中国文化中的意象,既不是单纯客观世界的再现,也不是纯主观的表现,而是主客互渗、物我相融的“意象”,中国传统文人画的“写意”,“写”是一份心情、一种态度、一片坦然,是心灵深处的自然流淌。“写”更是一种功夫、一番感受,并经由一个“写”字,把画家的性情感怀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写”还是一种充满着“道”的意识,伴随艺术家主观精神的“意”,使内心情思得以表达,这正是中国传统“写意精神”的实质内涵。[7]整体来讲,中国的写意油画受中国传统写意画影响较深,追求整体的意境和美感,视觉冲击力和表达力度都弱于西方油画。这一点和中国自古以来推崇的“和谐中庸”的儒家思想密不可分。

结语

中国油画走过百余年历史,受现代艺术的影响,其发展有了质的变化。当代艺术家将中国绘画传统的写意手法融合西方的表现主义,推陈出新,在追求更高的艺术境界的同时,也需要逐步立足本民族文化,建立起与中国传统文化一脉相承的绘画精神。在更加关注人的本质价值、重视人的精神信仰与人性尊严的基础之上,中西方油画的发展将来必定是和而不同,中国油画也一定能有所突破,在世界艺术画廊上绽放异彩。

参考文献:

[1]何冰、翟墨.论吴冠中——吴冠中研究文选[M].北京:广西美术出版社,1999.

[2]范梦.世界美术通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1.279.

[3]休·昂纳、约翰·弗莱明著.世界美术史[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9.

[4]孙浩良.当代西方艺术理论述要[M].北京:学林出版社,1988.

[5][意大利]利奥奈洛、文图里.欧洲近代绘画大师[M].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1.

[6]陈池渝.诗画特征之中西美学比较[J].艺术家,2006,(01):119-125.

[7]张曼华.雅俗合流之后——中国画中雅俗共赏审美标准的提出及其当代境遇[J].艺术百家,2007,(4):134-137

作者简介:

曹培芹,滁州市美术家协会秘书长。

猜你喜欢
文化因素表现主义比较
情绪在表现主义油画中的实践与运用研究
原始表现主义的画像——沃尔特·米卡作品欣赏
关于表现主义
青春喜剧:欧美电影市场的文化调味剂
当代大学生微博名的调查归类及社会语言学分析
同曲异调共流芳
张爱玲的《金锁记》与居斯塔夫?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比较研究
托福听力指南:如何搞定“比较”和“递进”结构的讲座题
张春旸和她的表现主义绘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