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影视2

2015-05-30 10:48
作文新天地(高中版) 2015年8期
关键词:幻梦执念浮士德

书目

自强不息是追寻永不枯竭的动力。

《浮士德》

[德]歌德 著  绿原 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世界是一片苦海,而且永远不会变;人只能终身受苦,像虫鱼一样,任何追求都不可能有什么成就。”——梅非斯托

年过50的浮士德满腹经纶,却对一生所求产生了怀疑,为了寻求新生活,他接受了梅非斯托的契约,把自己的灵魂抵押给魔鬼,而魔鬼满足他的一切要求。如果有一天浮士德认为自己得到了满足,那么他的灵魂将归魔鬼所有。梅非斯托使用魔法,让浮士德有了一番奇特的经历:他尝到了爱情的欢乐与幻灭;为封建王朝服务,却因爱上海伦而葬送了自己的前程;与海伦结合,生了欧福良,这个古典与现代结合的浪漫之子却不幸早夭,海伦伤心离去;浮士德欲建人间乐园,围海造地之时,梅非斯托逼死了一对不肯搬迁的老夫妇,浮士德因忧愁而双目失明。恶魔召来死灵,为浮士德挖掘墓穴,浮士德听到锄头的声音,以为这是响应他的号召前来移山填海的民众,他满怀喜悦,情不自禁地喊出:“你真美呀,请停留一下!”随即应声倒地死去。

光明圣母派来一群天使,她们抢走浮士德的灵魂,飞回天堂,高奏凯歌。

执着无悔是追寻独一无二的方式。

《了不起的盖茨比》

[美]菲茨杰拉德 著  巫宁坤 等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这是一个奇迹的时代,一个艺术的时代,一个嘲讽的时代,一个放纵的时代。”——菲茨杰拉德

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空气里弥漫着欢歌与纵饮的气息。一个偶然的机会,穷职员尼克闯入了挥金如土的大富翁盖茨比隐秘的世界,惊讶地发现,盖茨比内心唯一的牵绊竟是河对岸那盏小小的绿灯——灯影婆娑中,住着心爱的黛西。然而,冰冷的现实容不下缥缈的梦,到头来,盖茨比心中的女神只不过是凡尘俗世的物质女郎。“黛西远不如他的梦想——并不是由于她本人的过错,而是由于他的幻梦有巨大的活力。他的幻梦超越了她,超越了一切。他以一种创造性的热情投入了这个幻梦,不断地添枝加叶,用飘来的每一根绚丽的羽毛加以缀饰。”因此,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和献身精神也超越了世俗的男欢女爱的恩怨。当一切真相大白,盖茨比的悲剧人生亦如烟花般,璀璨只是一瞬,幻灭才是永恒。

菲茨杰拉德的天才将一个并无多少罗曼蒂克色彩的“三角关系”点化成为一个独特的“了不起的”盖茨比灵魂受难的缠绵悱恻的悲剧。

影视

《飞越疯人院》

导演:米洛斯·福尔曼

制片国家/地区:美国

上映时间:1975年

这是一部富有象征意味的电影。

麦克·默菲精神健全,体力充沛,在单调、枯燥、折磨人的精神病院中是个异类。他带领众人对医院不合理的制度进行的反击,可谓大快人心。圣诞节之夜,默菲准备出逃,他和病人们在住院大厅举行了一次迪斯科舞会,当看到所有“疯子”同正常人一样快乐地唱歌跳舞时,默菲明白自己不能就这么一个人甩下其他人远走高飞。第二天,年轻的小伙子比利被护士长刺激得割开了颈动脉,默菲扼住了护士长的脖子。医院认定他为危险分子,为他做了额叶切除手术,默菲成了地地道道的“白痴”。在昏黄的光线下,“酋长”来到默菲的床边,呼唤着他,他本以为可以在今晚就和默菲逃出这个禁锢之地,可默菲却只能报之以白痴的喃喃自语。“酋长”最后一次紧紧地拥抱自己的朋友,说“我会把你带出去”,用枕头闷死了他。然后来到浴室,双手抱起沉重的洗漱台,砸坏了医院的铁窗,跳出窗户,迎着暮色,向着远方跑去。

如果说精神病院是压抑人性的现代工业化社会的具象化,那么麦克·默菲就是一位为了个性解放而孤军奋战的英雄。导演最终安排“酋长”成功出逃,正象征着人性的回归。默菲的追寻,终究不是毫无意义的。

困境之中追寻幸福。

《美丽人生》

导演:罗伯托·贝尼尼

制片国家/地区:意大利

上映时间:1997年

圭多是一个富有喜剧特质的人物。他的脸上始终带着笑容,不管是在追求他的公主的时候,还是在集中营告诉儿子这只是一个游戏的时候。不是发自内心热爱生活的人,是不会有这种灿烂的、让人喜悦而充满力量的笑容的!圭多知道噩梦是暂时的,美丽的人生才是永远的,他小心翼翼地呵护儿子纯洁的心灵,把幸福的种子深深植入那片幼小的心田。

贝尼尼用全新的视角来反映战争的残酷,而观众则在笑声中领悟到人生的真谛:生活是美好的,哪怕一时被黑暗所笼罩,我们依然能够追寻到美之所在。

迷失之际追寻自我。

《盗梦空间》

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

制片国家/地区:美国

上映时间:2010年

迷失了,就把自己找回来。这是一个关于自我的回归与救赎的故事。主人公唯一的敌手是自我的执念。

只是诺兰抛出的结局太让人纠结了,被妻子摩尔死亡的执念所抓住的多姆·科布,借由这次复杂的任务迷宫完成了一次自我的救赎,从负罪感带来的自毁情结中解脱了出来。可是当他一步步将对亡妻的执念淡化的同时,对孩子的执念却一步又一步地增强,即使强到他不惜构建这样一个复杂的迷宫,只为在自己潜意识里植入“放开亡妻你可以见到孩子”这个“奠基”,让自己在最美的一个梦里醒过来,其实也无可厚非。陀螺停与不停,都在观者的一念之间,多姆的自我,可能恰恰正是依托在他的执念之上。

“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有关现实还是梦境、记忆还是虚幻的思考,必将纠缠着观众,而主人公正视自我、寻回自我的勇气与努力,也终将鼓舞迷茫的人们。

(供稿:浙江省金华第一中学 方艳)

猜你喜欢
幻梦执念浮士德
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浮士德》(书影)
作为赌注的浮士德
“鲜”是苏州人的执念
英国皇家歌剧院歌剧电影《浮士德》
隐藏真实的自我会陷入自我否定的恶性循环
19世纪的法国大歌剧:古诺的《浮士德》
如果有前世,我一定是个著名人物
人体的执念——徐悲鸿艺术训练和创作中艺用解剖的重要性之思考(上)
小白盒的二维码“执念”
天鹅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