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农村初中生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

2015-05-30 09:22李永赞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15年7期
关键词:初中生课外阅读笔者

李永赞

[摘要]阅读是教育的核心,也是最基本的学习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由此可见,阅读能力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而注重阅读训练和拓展延伸是学生获得阅读能力的两个有效途径。

[关键词]农村初中生阅读能力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210029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阅读是最基本的学习能力。学生掌握有效的阅读途径与方法,不仅能够提高在阅读过程中的情感体验,积累丰富的语文知识,还可以发展个性,并丰富精神世界。提高阅读能力,对于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尤为关键,特别是对于农村初中生来说意义更加重大。

一、现状分析

从平时的语文考试来看,阅读分析题是学生丢分最多的题型。基础题和古诗文部分可以要求学生下苦工夫补上来,那么阅读分析环节的高丢分问题该如何解决?由于考试卷面中的阅读选文几乎是课外文章,而教师利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来一篇篇讲读,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农村初中生遇到阅读理解题就头痛,即使文章通俗易懂,也不容易得高分,造成如此普遍的现象,笔者认为有以下原因:农村文化环境较落后,家长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学生接受各种教育的途径少,家长适时引导教育孩子的意识差。这些不利因素直接导致农村中学生的阅读量少,理解分析文本的能力低,不喜欢主动去阅读,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城乡差异比较明显。要改变这种现状,提高农村初中生的阅读能力,关键在于培养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他们不会读、读得少的情况下指导他们会读、会品。

那么,怎样才能多方面拓宽阅读途径,充分激发农村初中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农村初中生的阅读能力呢?针对农村初中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自己十多年来的从教体会和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可以从课堂训练和课外阅读入手。

二、培养农村初中生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在课堂教学中坚持进行阅读训练

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事情,更不能强迫式地压着他们去阅读多少篇量的文章,而应该使学生真正养成喜欢阅读、爱上阅读的习惯。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关键要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和理解分析能力,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1.坚持课前5分钟的口语训练

每次授课前,笔者都会给学生留3—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上讲台进行即兴口语表达,内容不限制,可以是一则笑话、一首诗词、一个小故事,亦可以是自己最近的心情分享,表达方式可以是“天马行空”式,可讲可演,可唱可跳。然后让其他学生随意发言,可以简述主要内容,或是归纳中心思想,也可以谈感想,发表意见或建议。开始的时候,学生不敢积极发言,表述的词汇也不够丰富,不知道从哪些方面说起。于是笔者就耐心地引导他们:“台上的同学讲了什么事情,他想告诉我们什么?”“这首词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感情是什么?”“有什么可笑之处?”“作者赞美了什么事物,歌颂了什么品质,揭露贬斥了什么现象?”“这位同学最近的心情怎样?是高兴还是愁苦,是沉静还是激越的?”通过引导和提示以后,学生陷入了思考,并开始相继发言,最后由演讲者作小结发言。

经过长时间的坚持,学生的思维开阔了,语言丰富了,表述的逻辑性也强了,概括归纳起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来也准确合理了。另外,安排这样的训练环节,学生为了展示自己就会主动阅读,并内化为自己的东西。这样一来,课外阅读也就成为学生的一件乐事,一种享受。

2.坚持采用课堂阅读教学的“放手”模式

指导学生进行课内有效阅读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文本教材中,每一册书都有一些自读文章,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查阅有关辅助材料,是完全可以自己理解和掌握的。因此,教师要改变串讲分析的习惯,在课堂中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通过有效的引导,大胆放手让学生进行独立阅读。笔者的方法是分两步走:一是由教师指出阅读需要达到的目标,提出注意事项,然后由学生自读并自行小结,最后由教师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让学生回答。二是教师进行深入指引,即学生有时通过自我阅读还不能对内容有深刻理解,则可提出更深刻的引导性问题,指导学生再进行仔细深入的阅读,达到真正理解掌握的程度。

3.坚持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做到三件事

(1)勤翻工具书

字典、词典等工具书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些生字词是必须用到工具书查找的,笔者要求学生手头上必须要有一本以上的工具书,如《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汉语成语词典》等,在遇到费解或不懂的字词时,就可以及时查一下有关工具书以扫除阅读中的障碍。当然,根据阅读的需要,准备一些相应的参考书籍,以便随时查找也是必要的。如果工具书齐备,查找熟练,阅读起来就会顺利得多。

(2)善于做笔记

不少中学生在阅读时,对于自己的记忆力过于自信,认为凭脑筋就能记住一切,懒得动笔,以致需要运用阅读的收获来分析解决问题时,忘记得一干二净,追悔莫及。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因此,笔者要求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必须养成善于捕捉教师授课时的点滴并记录下来的习惯,如在笔记本上记要点,在书本上做记号、批注。善于做笔记,等于是进行二次课堂学习,因为它可以幫助学生增强记忆,积累资料,选择重点。

(3)善于开口读

学习语言关键在于培养语感,开口读是培养语感的重要手段,古人就十分重视吟诵的功夫,正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但现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让学生默读的多,诵读的少,学生在课外自学时能开口读文章的更少。教师一定要加强课堂上的朗读训练,培养学生开口读文章的习惯。

学生喜欢阅读的好习惯是在教师有意识的指导下逐渐形成的。因此,教师应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加强学生的阅读指导和训练,教会学生有效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注重由课堂阅读训练向课外阅读拓展有效延伸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中学生应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 万字。因此,多读书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至关重要。农村初中生藏书量极少,而且家务负担比较重,他们的阅读面不广和阅读量不大。语文教师要帮助学生制订课外阅读计划,有目的、有计划地精选一些课外文章,从不同角度和题材让学生从最初的激趣,逐渐主动探求必要的文化知识。学生的阅读量扩大了,不仅能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还能够积累许多有用的写作素材,可谓是一箭双雕,从整体上提升农村初中生的语文素养。

1.注重推荐优质的课外阅读选文,确保学生能读好书

要使学生真正读到好的书籍,读物的选取很重要。笔者根据任教不同年级向学生推荐不同的读物。如任教七年级时向学生推荐了《读者》《小小说》这两种刊物,一是因为它们文章篇幅较简短,二是因为它们内容与思想感情较精细,这两点是符合农村初中生在缺乏阅读量的情形下所急需的。对于这些刊物,笔者仍然让学生从概括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方面入手,加上要求他们适时做一些读书笔记和写心得体会,每月上交三篇以上的课外阅读笔记。这样经过一段时间后,学生的作业完成得有模有样。经过半个学期的训练,大多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了,在考试中阅读分析部分的得分率也较之前有了很大的提高。

2.注重学生的课外阅读质量,确保学生的阅读素养得到提升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使学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能。”前面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已经打好了“举一”的基础,接下来的课外阅读主要训练学生的“反三”能力。

除了利用课前5分钟检查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笔者还鼓励学生利用节假日、寒暑假增加阅读量,要求每个学生利用节假日时间至少看一本名著,写好篇幅1000字以上的读后感或随笔,来校时上交,而且内容深刻到位,思考透彻,要有自己新颖独特的见解。

对于大家读得比较多的名著或是大家比较熟悉的名著,笔者就放到语文辅导课上去读,并开展专题读书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阐述自己读后的感受、见解和观点,还可就不同的看法来一两场辩论赛。如此一来,既激发了学生的读书热情,提高了学生的鉴赏水平,还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终身受益。

总之,在新课程标准指引下,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会给学生一个全新的学习领域。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提出,国语文化在当今大形勢下显得尤为重要。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引领农村初中生进入阅读的天地,培养他们浓厚的阅读兴趣,形成良好阅读风气的重要性,想方设法提高他们阅读的主动性,提供展示的机会与平台让他们体验到成功阅读的喜悦。

(责任编辑陈剑平)

猜你喜欢
初中生课外阅读笔者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老师,别走……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初中生作文易犯的“十大病”
男才女貌:大学老师娶个初中生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