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国画欣赏中诗书画一体的教育意识

2015-05-30 10:48沐秋梅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15年7期
关键词:欣赏书画教学

沐秋梅

摘 要: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而国画是我们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组成部分, 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是中国的国粹。国画融诗、书、画为一体,展现了一个民族的文化修养与内涵。国画在中学美术教学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可以根据高中美术欣赏教育目标,对中学美术的国画教学展开思考,以便于学生能够充分领略到国画的美。

关键词:诗;书画;欣赏;教学

一、 国画中诗书画的特点与关系

中国画拥有悠久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远在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就出现了帛画——一种画在丝织品上的国画。而这些绘在丝织品上画显得气韵生动,其用流畅的线条将物体形象地表现出来,意境优美,确立了中国画以线为主的造型形式,为后来中国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中国画从19世纪末开始不断引入西方美术的艺术表现手法和美术理念,并与自身的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地改革和创新,到了现代越趋成熟,风格各异,流派纷呈。

诗、书、画相结合是中国画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北宋时期,文人画兴起,文人参与绘画,苏轼在《跋宋汉杰画》中,提出“士人画”的概念,后来被称作文人画,并与画工拉开距离,文人画需要画家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它使绘画不仅仅是描绘和记录事物的方法,更是文人墨客抒发心中情感的途径,赋予了绘画以思想和灵性。文人将诗和书法的艺术手法融入到了绘画当中,使绘画具有诗的妙想、情感和意趣,具有书法的线条和美感。国画中的诗分为两类,一类是题画诗,一类是画中诗境。题画诗顾名思义,是题在画作上的诗,这里的画一般是指文人画,只有在有思想有情感表现的画作上,题画诗才能展现其意境。题画诗与画面相得益彰,将画面中的诗意美感进行了提炼与升华,使文人画和其它类型的画区别开来。

而画中诗境是画面运用诗歌的创作手法,如“比兴”等托物言志,使画面具有诗的意境。苏轼和年轻艺术家米芾共同创造了在中国最富有特性与代表风格的中国画。文人画重点在于气韵的生动与艺术家强烈的主观性,其中蕴含的艺术原理与技巧对现代艺术也有重要影响。

二、国画欣赏教学的形式与问题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美育,促进智力发展的重要手段。”所以,我们在进行中学国画欣赏教学时,要不断加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与理解,并以此为根基,对国画欣赏课堂教学进行优化和改进,让学生在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与精髓。

中国画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背景,与此相比,我们的中学美术课程中的国画欣赏课就没那么精彩了。随着与世界文化的进一步交流与融合,我们的中学美术教育更加侧重于西方美术的教学思想,而忽视了对传统国画文化传承与弘扬的教学思想。拿高考来说,国画是我国美术文化的精髓,而高考对学生的考试是西方美术的内容,学生为了应对考试,不得不一直学习西方的美术内容,联系西方的美术绘画,这是极其不利于中国国画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有些地区的中学对美术课极其不重视,有的甚至不开设美术课程,而从事国画欣赏教学的美术老师鲜有专业研究国画的。仔细研究相关资料后,不难发现中国传统国画的欣赏课程往往只是对画面进行表面的欣赏,只能让学生了解国画的皮毛,没有对其进行深入的剖析和讲解,更没有涉及中国传统文化所蕴含的道德精神领域。中国国画的欣赏教学内容有好几个方面,包括书法欣赏教学、诗歌欣赏教学、绘画技法解析等内容。书法是一门内涵与文化背景深厚的艺术,与国画艺术相互融合,在历史文化的长流中形成了“诗、书、画、印”相结合的艺术形式。然而在我们的中学美术教学的课堂上,很多老师对这一内容的教学不太重视,这一点是不可取的。还有一些老师片面地进行绘画技法的欣赏教学,并没有重视诗书画的理论教学。“谢赫六法”中提出“气韵生动”,这是国画的境界,要想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国画的诗意与意境之美,学生自身的文学修养和艺术理论修养必不可少,由于部分学生文学修养和艺术理论修养达不到一定水平,导致他们在国画欣赏课上较难掌握国画的欣赏要点。所以我们要提高学生的艺术理论修养水平,加强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化的理解与学习,感悟中国古典艺术的深刻内涵。

古人所提出的“文人画”,很好地诠释了中国国画的丰富内涵和文化意蕴,即我们所说的国画的诗书画一体。如果能把诗书画融合为一体去进行国画欣赏教学,这样我们的课堂教学会更成体系,能够让学生从源头上、从大的关系中了解国画的历史和发展,了解文人墨客在国画中所寄予的情感,从而更好地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中国的传统文化。

三、诗书画一体与国画欣赏教学相结合的方法

中国画的内涵丰富多彩,蕴含了中国古代艺术文化的精髓,是中国的国粹,体现了中国古代的艺术思想和历史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中国独有的艺术形式,我们的美术教育应该重视中国画的传承与发展,中学的美术教育应当对中国画进行深入的剖析。中学美术教学大纲强调美术鉴赏课的教学目的就是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感受、体验、鉴赏艺术美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意识。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欣赏国画的美呢?笔者总结出了诗书画一体的国画欣赏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较好地欣赏中国国画,能够领略国画中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

中国传统文化与国画教学密切相关,中国传统文化的积累是掌握中国画的基础。诗书画一体的教学模式,旨在让学生不仅要掌握国画本身的绘画技法的欣赏,还要掌握国画中所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所以,我们要让学生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了解“书画同源”等艺术理论,才能更好地欣赏中国画。

首先,想要学生能够将诗书画融合在一起去理解和欣赏国画,需要学生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美术理论的充实对学生文化素养的提高很有帮助。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加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与学习,如加入中国美术史、中国古典诗词、中国古典文学等课程的教学,这是必要的积累,磨刀不误砍柴工,思想到达了一定的水平,欣赏水平自然就上去了。我们不仅要增加学生的美术理论课程,也要要求学生多学习中国的古典文学名著和文学知识。

其次,当学生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时,我们要让学生了解“书画同源”的概念,掌握诗书画一体的欣赏方法,这里“书画同源”表示书法和绘画源头相同,由同一脉发展而来,也表示书画艺术的延伸发展密不可分。我们可以简单地介绍和剖析一首诗来理解这一概念。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此诗描绘了秋雨过后,山村居民质朴快乐的生活,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诗中描绘了明月照耀的松树林间,潺潺的清泉在石头上缓缓流过,浣女嬉笑着从泉边归来,渔船也从莲花深处穿越而过的画面,和谐淳朴,清新自然,仿佛一幅生动清丽的山水画,让人产生向往之情。如果把这首诗和中国画欣赏结合起来,让学生先理解诗的境界,再把对诗境的理解带入画中观摩画作,那会别有一番风味,比教师对国画直接进行绘画技法的剖析效果要好得多。学生在欣赏了诗的美妙之后,再进一步上升到绘画的意境,相信他们能更好地吸收国画的精髓。

最后,有了文化积累,具备了基本的欣赏国画的方法,教师要引导学生赏析具体的画作,更好地理解画理,运用诗书画一体的欣赏方法。在国画欣赏课上,讲解中国画的艺术特点时, 教师要让学生能够在欣赏作品的同时, 能够感悟到国画作品中的思想感情和艺术表现力,将画作的画面与国画的相关理论知识相结合,从而深入地理解国画的内涵。国画的画理知识在欣赏典型的绘画作品时, 让学生更易于理解和接受。

作为美术教育工作者,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美术知识是至关重要的,在端正教学态度的同时,正确的教学方法必不可少,我们应该普及诗书画一体的国画欣赏教学的教育意识,将传统文化和中国画知识融为一体,让学生感受中国画及其背后的文化魅力,更好地为中国国画和文化的发展进步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苏轼.东坡画论[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12.

[2]周雨.文人画的审美品格[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3] 陈滞冬.中国书画与文人意识[M].成都:四川美术出版社,2006.

[4]翁旨远,王昌景.从苏轼题画诗看文人画的文化根源[J].美术学报,2013,(05)

[5]美术课程标准[R].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猜你喜欢
欣赏书画教学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小小书画廓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浅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下技校生美术欣赏能力的培养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
德媒:中印尚难以做到彼此“欣赏”
书画
书画
书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