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探究式学习

2015-05-30 18:48柯丽芳
关键词:兴趣实践探究

柯丽芳

摘要: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大力提倡自主式、合作式、探究式的学习方式。针对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从四个方面入手:①精选素材;②开放课堂;③互动交流;④课外实践。

关键词:数学 探究;兴趣;环境;评价;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3.5

“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 传统的观念至今影响着一部分教师,旧的教学习惯影响着课堂教学,以学生考分的高低读教师的工作进行简单评价,也使得有些教师急功近利,追求教学的短期效果。更主要的是,“以学生发展为主”的教育理念还没有被广大教师真正变成自觉的教学行为,小学数学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方式单一、被动,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教师缺少对学生学习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及个体差异的关注,忽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应表现出来的高度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受到压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基础教育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探究学习呢?为了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情商方面的优势,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几年来,本人结合实际,不断地进行探索实践,现在此谈点滴体会。

一、精选素材,激发探究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在大脑中形成优势兴奋中心,促使各种感官处于最活跃状态,从而激发出学习兴趣。教师要善于为学生精选鲜活的学习素材,让学生自己喜欢数学,全身心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去发现和创造数学。

1.以趣激趣

生动有趣的东西总能抓住小学生的心,激发学习热情。教学《圆的认识》这一课时,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三种不同形状的车轮: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的车轮,通过播放小猴乘坐这三种车子行驶的生动画面,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车轮要做成圆形?为什么圆形车轮做成的车子比较舒服?我们一起来研究认识圆。

2.赏美激趣

小学生对于美好的事物总是满怀欣喜,乐于接近,教师要运用数学本身之美来吸引小学生喜欢数学。学习《轴对称图形》时,教师先出示收集到的一些对称轴不断变化设计出的美丽图案,让学生欣赏,并说说你喜欢哪一幅图案,观察这些图案有哪些特点,你想设计这样的图案来美化生活吗?不断激发学生们对《轴对称图形》的兴趣。

3.设疑激趣

小学生乐于接受新奇的事物,好奇心促使他们去努力探究,设置悬念是激发兴趣的有效方法。教学《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教师让学生任意报一个数,教师马上说出这个数能否被2、3或5整除。使学生感到很惊讶,老师本领真大,这么快就能算出来!有没有妙法呢?同学们个个都想去研究去发现。

二、开放课堂,营造探究环境。

德国教育家戈特福尔德·海纳特提出:“教师凡欲促进他的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在他们班倡导一种合作、民主的教学氛围,这也有利于集体创新力的发挥。”新课程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我们教师的职能和作用提出了强烈的变革要求,即要求传统的居高临下的教师地位在课堂教学中将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教师站在学生中间,与学生平等对话和交流。打破过去由教师控制那种沉闷和严肃的教学活动,取而代之的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真诚与激情。学生学习的灵感不是在静如止水的深思中产生,而多是在积极发言中、相互辩论中突然闪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被压抑,本有的学习灵感有时反而会消逝。因此在课堂中告诉学生:课堂是你们的,课本是你们的,学习也是你们的,这节课的学习任务也是你们的,教师和同学们都是你们的助手。创设一个开放的课堂,一个创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学习环境,与学生一起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并保证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学习,自主探究。例如:在口算训练里,教师出了“420+380”这一题道后,很多学生很快地说出了答案,并说出他们的计算方法,有的说:“420+300=720,720+80=800”,有的说:“400+300=700,20+80=100,700+100=800”。还有的说:“400+380=780,20+780=800”方法多样,课堂活跃,学生们跃跃欲试,各抒己见,还有的学生问:“老师究竟有多少种算法?”于是,这是教师就可以趁机让他们分组展开讨论,说一说还有哪些算法。通过师生共同探究,总结了好几种算法。课后还鼓励学生用新学的知识去帮助别人。这样,学生的探究欲望不断生成,思维不断发展。

三、互动交流,体验探究价值

儿童深层次的认知发展既需要独立思考,更需要合作交流。由于经验背景的差异、对问题理解的差异,师生间、学生间的“相互倾听”交流与讨论,就成为研究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时,这种差异也就是一种宝贵的学习资源。在相互倾听中,学生明白了对问题别人也可以有其他不同的解释,从而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和自我反思,深化各自的认识,激发彼此的灵感,从而学会相互接纳、赞赏、分享和互助。

教学中,教师要适时组织学生把小组合作活动研究出的成果进行相互交流,相互评价,使全体学生在相互倾听、交流和评价活动中,拓宽思路,激活思维,迸发出智慧的火花。例如:教学“十几减5的退位减法”时,教师通过多媒体演示创设情景:一只小羊在卖苹果,筐里装着10个苹果,地上放着3个苹果。一只小鸡要买5个苹果,大象爷爷问:“还剩下几个苹果?”学生通过合作、交流、讨论之后,出现了以下多种算法。1、摆小棒13根,然后拿掉5根,还剩8根。2、利用拆分法①13-3=10,10﹣2=8。②10﹣5=5,5+3=8……学生在交流和讨论中,感受到解题策略的多样化,教师再引导学生进行评价,关注学生思维的开放与心灵的放飞,让学生真正感受和体验到学习的幸福和价值。

四、课外实践,延伸探究能力

数学教学的主战场是课堂,但课堂数学有一定的局限性。如一些小调查、实践活动等,在课堂内是无法完成的,必须在课后完成。因此,课后作业是课堂内容的延续、完善和补充,促进探究的最高境界。如教完《分类》后,让学生回家整理自己家里的东西,事后向同学说一说是怎样整理的。又如教《统计》后,让学生课外统计自己喜欢的一个项目。再如教《东南西北》后,让学生观察夜晚的星空,找找北斗星星。这样不但增强学生生活的能力,还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的简单问题。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的:“人的内心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求特别强烈。”所以在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教师不仅要积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关注问题的设计,把握好问题的难度与时机,提供探究的空间,还要保证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时间,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等活动,使学生的探究思维得到拓展,探究能力得到提高,情感得到培养,创新能力和探索精神得到发展,让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猜你喜欢
兴趣实践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