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淌于纸端的甘泉

2015-05-30 10:48柯晓阳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初中版 2015年7期
关键词:动情铺垫真情

柯晓阳

《语文课程标准》之于写作的要求十分明确:“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由此看来,将“真情”作为每一道作文试题的核心命意便不奇怪了:天津卷“我心灵的甘露”、湖南长沙卷“那份不一样的真情”、浙江宁波卷“深处”、辽宁沈阳卷“心泉叮咚”……但凡停驻于内心深处的、触动自我灵魂的,无论是经历还是情感,无论是感悟还是启示,都与“真情”密不可分。

我们如何感受真情,并将真情诉诸笔端呢?我们需要掌握以下三大秘诀。

一、从“灵感”中选材——让触动心灵的人事、景物主宰你的思想

暂且把“灵感”理解为“触动心灵的感动与感想”,当我们面对身边的人事、景物时,如果内心稍有触动,就算是找到了写作的素材——因为能让自己感动或生发感想的材料,就是真情的材料。在学习生活中,如果能把这样的材料用心地记录下来,你就能为所有的作文题找到只属于自己的鲜活素材,这也是写好“感受真情”类作文的第一步。而围绕“动情点”,就能写出真情动人的作文。

1.想象与联想,用心灵放大“动情点”

一篇优秀的考场作文,除了要让“情”动在该动的地方,还要让“动情点”足以动人。聪明的考生会紧紧围绕自己选择的那个“点”,把它放大到足以引起阅卷者关注的程度——有点像是,在满满一篮子鸡蛋中给自己最喜爱的那一只系上一根红绸带。

千万别以为这是件很难办得到的事儿!当你找到自己最喜爱的那只鸡蛋后,你可以小心地拿起它,用彩笔在蛋壳上细细描画——也就是细腻生动地去刻画“动情点”;然后,你还可以试着给这只可爱的鸡蛋套上一个合适的锦囊呢——围绕“动情点”,适当展开自己的想象和联想。你瞧,《美的一瞬》的作者是这样描画和装饰自己喜爱的“鸡蛋”的:

当老师走进教室的时候,她一眼就望见了那枝出众的白荷。她睁大了那双晶亮的眼,像七月夜空中的星星,光彩熠熠。她咧开像花瓣似的唇,荡起了开心的甜笑。接着,老师像个孩子……满心的喜悦。她用脸轻轻摩挲着荷瓣,就像在和一个婴儿亲热。朝霞映衬着那张笑意洋溢的脸,真关!老师眯着眼睛,又一次动情地说了那句重复了许多遍的话:“谢谢送花的同学!”

我目不转睛地看着老师,看着老师不经意间流露出的关。那种关,是灿然而自然的,是学生对老师的热爱,是老师对学生爱的感谢。

读到这里的时候,我不禁想啊:这孩子不仅把老师的神态、动作、语言写得很细致,还能透过这些人物描写展开自己的联想——“朝霞”让我看到了老师脸上的喜气,“灿然而自然”让我看到了老师的活力与真诚,这样一来,“学生对老师的热爱”“老师对学生爱的感谢”就一点儿都不生硬了……更何况,这一切,都共同烘托出那个“世间最美的瞬间”呢!说真的,在一刹那之间,我就被考生彻底征服了。

如果,你告诉我说:我就是写到这里的时候越写越不自然的。

我可以告诉你,这很正常,因为中考阅卷时,这样的文章真的很多,我就曾读过这样一段文字:

“你眼睛要向前看,脚下别停,车才不会倒,懂吗?”哦,原来是这样,于是,我重新跨上自行车,按照爸爸说的去做,顿时感觉天宽地广,我做到了!

当我看到“顿时感觉天宽地广”时,就被考生雷倒了,这样的感觉来得也太突然、太没理由了吧!其实啊,你只要让自己的每一句联想都成为有本之木、有源之水就行了。如果把“顿时感觉天宽地广”改成“车不再倒了,不仅是因为我懂得了骑车的技巧,更是因为‘向前看让我明确了目标,‘脚下别停告诉我永不懈怠”,看上去似乎更“大”的道理,表达的感情是不是反而更真实更真挚了呢?只因为这联想的源头是骑车的要领,就这么简单!

2.想象与联想,推导事件前因后果

一篇600以上的考场作文,光写动情点当然是远远不够的,可能连起码的篇幅要求都达不到。每到这时,就会读到以下几类作文:一是胡乱地叙述、描写拼凑字数,二是拼命地议论、抒情来拉长篇幅,三是围绕动情点详略得当地加以铺垫映衬。当然,第三种类型自然是我眼里表现最优秀的。

只有围绕着文章标题和自己选好的“动情点”,找到相应铺垫的文章,才是最有匠心的考场佳作。训练时,我们看到了五彩纷呈的铺垫方式,既有正面的烘托,也有反面的衬托;既有侧面描写,也有环境烘托。

环境为气氛、人物心理与情感、情节服务,适当的环境描写,既能增添文章的文采,更能起到恰到好处的烘托作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的文字。

站在窗前,凝望着天边的云霞。一架飞机从屋后蹿出,飞向浩瀚天际,掠起一袭白练。虽然那位旅行者早已离开我的视线飞向目的地,但留下的那道痕迹却定格在我的记忆里,定格成了世界上最美好的回忆。 (中考优秀作文《关的一瞬》)

这里“天边的云霞”“一袭白练”的出现营造出一个极美的背景,这袭“白练”引出来的“世界上最美好的回忆”又给后文“鲜活而有生命力的花朵”作了很好的铺垫,这样重重铺垫层层烘托,最终突出的是“最美瞬间”的魅力。

为了反衬“动情点”,考生用到先抑后扬的写法,先反面围绕“动情点”来写,既丰富文章内容,又突出了主题,文章的立意也就更深刻。

“回家咯!”随着放学铃声的余韵,朝气蓬勃的少年们鱼贯而出,脸上无一不是欣喜愉悦,除了我。我哭丧着脸,拖着步子走到校门口,只想仰天一啸,发泄心中的郁闷一我那悲惨的成绩哟!

为什么读书的会为了考试失利而心情不好?看,大人多爽,不用成天为考卷分数而揪心。我紅着眼圈硬是不想掉眼泪,却瞒不住我妈的慧眼。听完我一通抱怨后,她立马就笑了:“哎呀,真羡慕你们呀,成天就是绕着学习转,无忧无虑的。”

无忧无虑?!我都快愁死了!我指着脸上的一处痘痘,问:“这是什么?”

这里用抑笔写“郁闷”“痘痘”,就是为后文写“青春之美”作铺垫,有了这样的铺垫,末尾“试着像大人一样走得沉着优雅”的感悟就更加突出。

另外,有考生还常常采用直接引出“动情点”的方法来铺垫,让我们一起回到第一个例子(中考优秀作文《关的一瞬》),来看看考生是怎样直接引出“动情点”的。

老师拿着课本走进来,闻到了花香,很快就发现了放在讲台上的那枝桂花。她惊喜地说“真漂亮!难怪这么香!谢谢送花的同学!”

此后的每个早晨,老师的讲台上便开满了各式各样新鲜的花儿。有时是朝气蓬勃的向日葵,有时是馥郁芬芳的腊梅花,有时又是亭亭玉立的白玉兰;有的含苞,有的半开,有的怒放……老师总是笑盈盈地把花收起来,说:“谢谢送花的同学!”

我也想送花给老师,那一定得是最特别的一

母亲饶有兴致地在家养了一缸荷花。

入夏,那满缸的荷花盛开了。翠绿的荷叶丛中,一枝枝亭亭玉立的荷花,像一个个披着轻纱沐浴的仙女,含笑伫立,娇羞欲语。那朵硕大的白荷宛如坠于凡间的精灵,静默而又淡然地迎风而立,挥动如水衣袖,羞涩地卧在碧枝翠叶与波光水影之间。

多么美丽的白荷花啊!我深深地被它吸引住了。要是送给亲爱的老师,她一定会喜欢的。我小心翼翼地剪下那枝最关的白荷,轻轻地将它摆放在教室的讲台上。

看上去很随意的铺垫,实际上包含了考生独到的匠心,“桂花”和“各式各样新鲜的花儿”是为“白荷”的特别作铺垫;老师的“惊喜”“笑盈盈”以及“谢谢送花的同学”的语言描写,直接扣住了“美的瞬间”的题意;不厌其烦写到妈妈养的荷花,目的是突出白荷和“我”的心意与众不同;而对“我”心理活动的描写,又表达了“我”对老师最诚挚的爱……

二、从“事物”中生发——让真情感悟表现得自然贴切

在叙述与描写中选取最合适的“点”,以这一“点”为切入口,自然地表达真情感悟,是揭示文章主题最佳的方法。也只有那些顺着“动情点”,结合作文命题,自然地找到突破口来揭示主题的考场作文,才是我眼里的精品。一篇优秀文章的立意,不仅要做到新颖,还需要做到深刻,这一点,你同样能做到!

告诉你,那些故作深沉,夸大其词地喊口号表现出来的主题,是最让阅卷老师倒胃口的。

怎样写才能让老师感觉如饮甘露?我们一起来看看《美的一瞬》中的文字:

学生送花给老师,不仅仅因为老师喜欢,更重要的是,他们喜欢老师的笑,那真切细腻的笑容就是学生们心中最美的风景!简简单单的一朵花代表了一个秘密,一份感激,一个愿望,一份挚爱,一个人世间最关的瞬间!

正是有了前文展开的想象和联想,考生从“学生喜欢老师的笑”出发,把白荷的内在意义写得既细腻又深刻——花里所蕴合的“秘密”“感激”“愿望”“摯爱”,内容丰富,却看不到一点做作的痕迹,还能很巧妙地用“一个人世间最美的瞬间”一句扣题。你瞧,是不是既紧扣题意又提升主旨,而且内容也写得轻松自然?

猜你喜欢
动情铺垫真情
我用真情守护你
回首十年代表路:以心换心以情动情
我的年度汉字
——宅
王申勇:“格物”的精神与“动情”的演绎
出 气
下雪了
以心换心见真情
孟冰 “动情”“动心”“动气”是写戏的三大境界
真情扶贫见实效
引导学生做好阅读理解题的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