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成长也一样惊心动魄

2015-05-30 10:48张彩霞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初中版 2015年7期
关键词:希拉里老太太困难

张彩霞

记得两年前,在一份报纸上读过一篇文章叫《谁的成长不是惊心动魄的》,作者是央视名嘴白岩松。

文章从他跟儿子的一个玩笑谈起,大约是如果儿子中考拿第一的话,就要断绝父子关系之类。然后深情回忆了自己如何实现从倒数第二到高考第八的逆袭。这个不爱看课本的学生,却是一个爱读杂书的“狂热分子”,事实上,像第一次一起抽烟,喝酒这样的哥们儿义气,所谓的坏孩子生活离白岩松也不远。文末,他说——

“把任何一代孩子中学时代的成长真相,和盘托出在父母面前的话,一定会让他们感到惊心动魄!”有几个人没打过架,有几个人没偷偷地抽过烟、喝过酒,偷偷地单相思过?“如果成长永远是一个模式,顺理成章,阳光灿烂,洁白无瑕,那不是成长,那是不合格的文学创作。成长是真实、立体的,也会让人有一些担心,但不出格,守住底线就行。”

之所以引述白岩松这等名人的成长经历,只是想告诉花季的你:你的成长也一样惊心动魄!

“经历成长”类主题一直是中考作文考查的热点。翻开近几年《课堂内外·创新作文》编辑部编写的《全国各地中考优秀作文报告》,直接含“成长”这一关键词的作文题目有:《成长路上,有你真好》(2014湖北黄冈)、《少年成长录》(2014吉林长春)、《成长,因而精彩》(2013山东烟台)、《成长的滋味》(2013四川宜宾)、《成长的记忆》(2012湖北随州)、《成长的烦恼与快乐》(2012山东泰安)等。

聪明的你或许从上述题目中发现了什么,是的,成长不是孤立的。成长路上,有你真好——或因懂得责任、学会学习、改正错误、遭遇困难、享受成功等而精彩。成长路上,滋味多多——或感受快乐,体验酸涩,品味孤独,害怕面对等等。难怪白岩松说:痛并快乐着!简而言之,成长就是自身不断变得更好、更强、更成熟的一个过程。

成长路上,我们不谈抽过烟、喝过酒,单相思过,但需记住下面这些关键词:

责任:铁肩担道义

什么是责任?

台湾教育家高振东在某校演讲时问:“同学们,‘天下兴亡的下一句是什么?”台下大声答应“匹夫有责”。高教授说:“不!天下兴亡,我的责任!”接着,他给学生讲了一个故事:

某天,一群学生外出旅游。忽然暴雨将至,孩子们没地方躲雨.发现前方有一个小茅棚,大家一起冲了进去,刚好大雨倾泻而下。大家好高兴:“今天运气真好,刚找到房子,大雨就来了!”一会儿,草棚在风雨中剧烈飘摇,眼看就要倒塌。这时,孩子们不约而同举起双手撑住草棚,不让它倒塌。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房子,房子就是我们的国,我们的家,我们的班级,我们的集体……伸出双手,就是“我的责任”。

事实上,作为中学生,我们的责任有哪些呢?爱祖国、爱学习、爱劳动、讲文明、讲诚信、讲法治、护安全、护健康、护家园……呵,这是不是新修订的《中小学生守则》征求意见稿呢?

作文时,可以写对责任的理解。责任是一个人在社会上安身立命之要义,没有责任感、责任心的人很难得到他人的认同。责任有大有小,有低有高,有崇高有平凡,有伟大有一般,但是不论是怎样的责任,只要扛在肩上,就是一个有意义、有价值、有良知的人。

也可以从个人的学习、生活、家庭等方面叙事、抒情或说理。当下,我们的生活环境相对优越,与父辈年轻时就要分担家庭重担的境况比较,我们的生活能力要差一些,责任意识也相对淡薄。一些人甚至好逸恶劳,攀比心理严重,索要电脑手机,却不知父母的辛劳,这些都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

让我们欣赏两个作文片段:

片段一:望着岳阳楼那奇丽的景色,时而“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时而“岸芷汀兰,郁郁青青”。不为这些眼前景物或喜或悲的范仲淹,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对责任做了最好的诠释;烈火闪烁在他的瞳仁里,使他的目光更加坚定。“说!地球是宇宙的中心!”“不!”烈火中,布鲁诺和他坚持真理的责任感获得永生;在阴暗的监狱里,面对眼前的金银珠宝,文天祥横眉冷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他把对祖国的责任刻进史书,在今天依然启迪着我们的心灵。(一考生《责任》)

片段二:父母是我们一辈子都无法报答的恩人。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不要将父母的爱当做理所当然,心中时刻记挂着他们,不要让他们为我们担心。父母的额头上,已经被无情的岁月刻上道道皱纹,时间在告诉我们,我们的父母已经老了。是时候将自己的爱和责任汇聚成一股热流,替父母温暖身躯了。是时候让父母知道,他们的孩子已经长大了!(一考生《爱与责任》)

第一个作文片段分别用范仲淹、布鲁诺和文天祥的素材,论述崇高的“责任”,字里行間诗意盎然、文采飞扬。第二个作文片段,从生活中选取素材,文字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学会: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克林顿·希拉里多次讲起她在中学读书时的一件往事:

一个春暖花开的中午,希拉里和爸爸在公园里散步。她发现一个老太太紧裹着一件厚厚的羊绒大衣,脖子上围着一条毛皮围巾,那穿戴仿佛是在滴水成冰的三九隆冬。她说:“爸爸,你看,那位老太太穿的,真是太奇怪、太可笑了!”

当时爸爸的表情有些严肃,沉默了一会儿说:“希拉里,我突然发现你缺少一种本领,就是欣赏别人的本领。这说明你在与别人的交往中,缺少了一些热心和友善。”

希拉里觉得爸爸太小题大做了,很不服气地问:“那你不觉得老太太穿得太多了吗?”

爸爸说:“恰恰相反,我觉得老太太很值得欣赏。她穿着羊绒大衣,围着毛皮围巾,也许是因为生病初愈,身体还没有完全康复,也许是因为别的什么原因。但你仔细看,她专注地看着树枝上清香、漂亮的丁香花,表情是那么的安详、愉快。她是那么热爱鲜花,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我觉得老太太的神情令人感动!难道你不认为她很关吗?”

希拉里认真地观察了之后,觉得确实像爸爸说的那样,从老太太脸上的笑容可以看到她的内心像怒放的鲜花一样。爸爸领着希拉里走到老太太面前,微笑着说:“夫人,您欣赏鲜花的神情真令人感动,您使这春天变得更加美好了!”

老太太似乎有些激动:“谢谢,谢谢您!先生。”随后,她从提包里取出一小袋饼干,一边递给了希拉里一边夸赞地说:“这孩子真漂亮……”

事后,爸爸对希拉里说:“渴望得到欣赏,是人的本性。一定要学会真诚地欣赏别人,因为每个人都有值得欣赏的优点和特点。当你学会真诚地欣赏别人之日,就是你得到别人更多欣赏之时。”

希拉里的故事,教给我们的是学会欣赏。在“学会”这一主题下,作为初中學生,作文时不能仅仅停留在学会做饭、洗衣服、画画、滑冰或者照相这些技能上面,更应该学会欣赏、学会倾听、学会感恩、学会宽容等。

作文时,要重点写出我们是如何学会的过程,其中有哪些趣事,有哪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最后有什么体会等等。把从不会到学会的过程写具体,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即可。

改错: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

法国伟大的思想家卢梭写过著名的《忏悔录》,他要做的是“把一个人真实的面目赤裸裸地暴露在世人面前,这个人就是我”。因此在《忏悔录》中,他直面自己的隐私,痛责自己的过错。他曾写道,自己少年当仆人,偷过主人家一条用旧的丝带,主人发现后,他在众目睽睽之下,将此嫁祸于诚实的女仆玛丽,破坏了她纯洁、善良的名声。

那时的卢梭是可恶的,自己偷东西还嫁祸于人,但后来他仍受人敬重,为什么呢?这就是因为他能勇于承认错误,并能及时改正错误,而不是掩饰自己的错误。

据说,“知错能改”是圣贤之人。知错,很多人都可以做到,但圣贤之人却如此之少,为何?这是因为大多数人知错而不改。

错,有何惧焉?怕的是错而不改,一错再错,到最后必定会沦入万劫不复的深渊。或许,放下高傲,放下自尊,放下对别人的成见,虚心受教,会看到另一番风景,得到不一样的收获。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作为青少年学生,更应该改过。知错能改,这是每个人都应具备的能力。鼓起勇气,承认它,改变它,定能获得成长。

“知错能改”的素材俯拾即是:负荆请罪、周处自新、唐太宗纳谏等。当然,能从自身经历中挖掘素材,加上生动翔实的心理描写,把知错就改的心理刻画得入木三分,一定能打动阅卷老师。

困难:能克服困难的人,可使困难化为良机

我做了一个梦。

梦见我在街上问人:“请问您可不可以给我一些困难、一些挫折,一些痛苦?”

所有的人都拒绝我,我着急地恳求别人“那么,我雇用您,每小时五百元,请您给我一些折磨!”

那些陌生人摇摇头,沉默地离开,我因找不到愿意折磨我的人而惊醒。

我坐在床上发呆,是呀!困难,折磨,痛苦是多么珍贵!如果一切平顺,谁会静下来沉思,谁会生起智慧,谁又能在平凡安逸的日子中超越自我、登上高峰呢?

如果没有困难,谁又会谦卑地跪下来祈祷?谁又能相信有无边的宇宙?谁又能寄情于来生呢?

我深深地感谢着困难、挫折与痛苦。

也深深地感恩那些曾经折磨过我的人,他们是多么慈悲呀!我并未花钱聘雇他们,他们却以宝贵的时间来考验我、提升我,为了增长我的智慧。

这篇题为《感谢困难》的作者是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其实,我们也曾抱怨过,就好像所有的困难、痛苦全都加在自己身上一样。读过这段文字后,是不是有恍然大悟的感觉:原来这些都是生活给我们的考验。既然选择就要去面对,既然有困难那就要去克服。感谢困难,教会了我们成长。

作文时,先想想自己遇到过什么困难,想一想自己当时是如何面对的。当然,时下我们被家庭、学校保护得很好,来自各方面的呵护让我们仿佛生活在真空中,未曾遇到人生磨难也是客观现实。但是人生的磨难是多方面的,有大的方面,也有小的方面。困难与否在于每个人的个体感受,同样一件事情不同的人对难易程度的体会是不一样的。为避免作文“干人一面”,可以在困难之艰巨和感受之独特上下功夫。

猜你喜欢
希拉里老太太困难
困难中遇见团队
困难我不怕
老太太养老院
变色啦!
选择困难症
101岁老太太就喜欢吃大鱼大肉
为独生女带二胎 老太太抑郁了
有困难,找警察
参考译文
日本混乱中迎接希拉里